一种适于柔性支架的组件连接节点和光伏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7098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适于柔性支架的组件连接节点和光伏发电装置,包括第一限位件和至少两个连接组件,第一限位件可拆卸地连接相邻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二限位件,适于与光伏板组件连接设置;第三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间隔设置,适于与柔性索件可拆卸地连接设置,并具有与柔性索件活动连接的调节状态,以及与柔性索件限位连接的定位状态。设置第一限位件可拆卸,可以在安设光伏板组件的施工阶段后,拆下第一限位件,既实现第一限位件的重复利用,又使得各个光伏板组件在柔性索件上相对独立,可以随着柔性索件发生运动,在外部应力较强的环境时,避免光伏板组件因无法随柔性索件运动而造成撕拉破坏,保证发电安全和发电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于柔性支架的组件连接节点和光伏发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
,具体涉及一种适于柔性支架的组件连接节点和光伏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伏板件是一种直接通过太阳能发电装置,主要以硅材料半导体物料制成,通过将光能转化成电能,从而便于清洁能源的收集和利用。它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发电和能源综合利用方式,倡导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转换,就近使用的原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同等规模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同时还有效解决了电力在升压及长途运输中的损耗问题。
[0003]承载光伏板件的光伏支架大多采用固定支撑的形式,具有安装简便、刚度大的优点,然而传统固定光伏支架占用地面空间大,钢材耗费多,经济性较差,且不能满足各类复杂环境。柔性支撑光伏支架将把固定支架的檩条替换为柔性支架的承重索,相比固定支架造价成本更低,且质量较轻,配合自身柔性材质使得支架跨度较大,可以适用于环境恶劣区域,节约土地资源。
[0004]现有技术中,光伏支架上对于光伏板件的限位固定方式,主要通过呈块状的固定件连接相邻的光伏板件,再与承重索固定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虽然可以将各个光伏板件连为一体,但是,在遇到外部应力,如大风天气,固定件和光伏板件在随承重索发生晃动时,固定件对光伏板件的约束会限制光伏板件间的相对位移,容易造成的光伏板件的撕拉破坏,影响发电安全和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通过固定件连接柔性索件上光伏板件的方式,在遇到外部应力导致柔性索件发生晃动时,光伏板件容易因无法随柔性索件运动而造成撕拉破坏,影响发电安全和发电效率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适于柔性支架的组件连接节点和光伏发电装置。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适于柔性支架的组件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限位件和至少两个连接组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可拆卸地连接相邻的所述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限位件,适于与光伏板组件连接设置;第三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间隔设置,并具有与所述柔性索件活动连接的调节状态,以及与所述柔性索件限位连接的定位状态。
[0007]连接组件还包括:连接主体,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第三限位件和第一限位配合件,所述第一限位配合件与相邻连接组件的连接主体上的第一限位配合件相对设置,分别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
[0008]第一限位配合件呈挂钩设置,所述第一限位件两端分别设置有挂孔,或,所述第一限位配合件呈挂孔设置,所述第一限位件两端分别设置有挂勾,所述挂孔与所述挂钩可拆卸地连接设置。
[0009]所述连接主体包括:连接基板,朝向相邻连接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配合件;容纳槽,设置在所述连接基板背向所述第一限位配合件的一侧,并朝向光伏板组件设置,适于容纳限位所述光伏板组件的侧端,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底板,设置在所述连接基板上朝向所述柔性索件的一侧,其上设置有所述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分别连接所述连接底板和所述柔性索件,并适于在外力作用下在所述调节状态和所述定位状态下转换。
[0010]第一限位配合件设置在所述连接基板的中部,所述容纳槽和所述连接底板分置在所述连接基板的两端。
[0011]第三限位件包括:夹合部,其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夹合部与所述连接底板配合连接,所述限位槽朝向所述连接底板开口设置,适于与所述连接底板夹合限位所述柔性索件;第三连接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夹合部和所述连接底板,所述限位槽适于在所述第三连接紧固件的作用下,限位所述柔性索件并呈定位状态,或,与所述柔性索件活动连接并呈调节状态。
[0012]所述第二限位件和/或所述第三连接紧固件为螺栓紧固组件。
[0013]所述第二限位件与光伏板组件可拆卸地连接设置,所述第三限位件与柔性索件可拆卸地连接设置。
[001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光伏发电装置,包括:若干光伏板组件;柔性支架,包括柔性索件和上述的组件连接节点,所述组件连接节点设置在所述柔性索件上,适于承载光伏板组件。
[0015]光伏板组件包括:光伏板件;板件边框,连接设置在所述光伏板件的侧端,伸置于组件连接节点的容纳槽中,与第二限位件限位连接。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7]1.本技术提供的组件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限位件和至少两个连接组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可拆卸地连接相邻的所述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限位件,适于与光伏板组件连接设置;第三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间隔设置,适于与柔性索件可拆卸地连接设置,并具有与所述柔性索件活动连接的调节状态,以及与所述柔性索件限位连接的定位状态。
[0018]连接组件通过设置第二限位件和第三限位件,可以分别连接柔性索件和光伏板组件,实现柔性索件对光伏板组件的稳定承载,并通过设置可拆卸的第一限位件来连接相邻的连接组件,一方面,在安设光伏板组件的施工阶段,通过若干第一限位件的连接,可以实现对多个光伏板组件在柔性索件上的串联,且连接柔性索件的第三限位件具有调节状态和定位状态,进而使得串联后的多个连接组件,可以在调节状态下沿柔性索件的长度方向运动,便于迁移多个光伏板组件至预设位置,提高施工效率。
[0019]另一方面,第一限位件设置为可拆卸,可以在安设光伏板组件的施工阶段后,选择拆下第一限位件,实现第一限位件的重复利用,减少钢结构资源浪费,同时,使得连接有第二限位件的各个光伏板组件在柔性索件上相对独立,且光伏板组件可以随着柔性索件发生运动,避免在遇到如大风天气等外部应力较强的环境时,光伏板件容易因无法随柔性索件运动而造成撕拉破坏,保证发电安全和发电效率。
[0020]此外,第一限位件设置为可拆卸,还可以选择始终保持相邻连接组件的连接,确保
光伏板组件在稳态环境或低应力环境下的结构稳定。
[0021]2.本技术提供的组件连接节点,所述第二限位件与光伏板组件可拆卸地连接设置,所述第三限位件与柔性索件可拆卸地连接设置。
[0022]设置第二限位件与光伏板组件可拆卸连接,第三限位件与柔性索件可拆卸连接,这样设置,使得连接组件分别与柔性索件和光伏板组件可拆卸连接,实现连接组件的模块化设置,便于连接组件的维护和更换,也便于设置各个部件为预制化构件,利于减少施工现场工作量,缩短施工工期,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组件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所示的组件连接节点中连接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所示的组件连接节点的俯视示意图;
[0027]图4为图1所示的组件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柔性支架的组件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限位件(4)和至少两个连接组件(1),所述第一限位件(4)可拆卸地连接相邻的所述连接组件(1),所述连接组件(1)包括:第二限位件(13),适于与光伏板组件(3)连接设置;第三限位件(14),与第二限位件(13)间隔设置,并具有与柔性索件(2)活动连接的调节状态,以及与所述柔性索件(2)限位连接的定位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1)还包括:连接主体(11),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13)、第三限位件(14)和第一限位配合件(12),所述第一限位配合件(12)与相邻连接组件(1)的连接主体(11)上的第一限位配合件(12)相对设置,分别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配合件(12)呈挂钩设置,所述第一限位件(4)两端分别设置有挂孔,或,所述第一限位配合件(12)呈挂孔设置,所述第一限位件(4)两端分别设置有挂钩,所述挂孔与所述挂钩可拆卸地连接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组件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11)包括:连接基板(111),朝向相邻连接组件(1)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配合件(12);容纳槽(112),设置在所述连接基板(111)背向所述第一限位配合件(12)的一侧,并朝向光伏板组件(3)设置,适于容纳限位所述光伏板组件(3)的侧端,所述容纳槽(112)内设置有所述第二限位件(13);连接底板(113),设置在所述连接基板(111)上朝向所述柔性索件(2)的一侧,其上设置有所述第三限位件(14),所述第三限位件(14)分别连接所述连接底板(113)和所述柔性索件(2),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丹石鑫刘学武侯亚委张华松陈有志李博史丙成苏海丽马凯彬崔禹婷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