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通流宽域双环双速双温协同燃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675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通流宽域双环双速双温协同燃烧室,涉及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技术领域,包括:相互套设的外火焰筒和内火焰筒,两者之间形成环形通道;隔板,设置在环形通道内,隔板将环形通道分隔成外环通道和内环通道;外环支板,设置在外环通道内,外环支板上分别穿设有高通流旋流器和环涡预燃室;内环支板,设置在内环通道内,内环支板上设有多个喷射孔;其中,内火焰筒、外火焰筒、内环支板和外环支板围合形成燃烧室,外环通道用于通入中速空气,内环通道用于通入高温高速燃气。本发明专利技术消除了内外涵道混合带来的大压力损失和所需的空间;充分利用两个涵道各自的压力,合理调配空间进行稳火;分别燃烧、合理控制热阻损失,控制总压损失。失。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通流宽域双环双速双温协同燃烧室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燃烧室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通流宽域双环双速双温协同燃烧室。

技术介绍

[0002]高通流宽域发动机整体采用变循环的总体方案,通过核心机涵道与多个涵道之间的组合切换,实现涡扇和涡喷两种工作模态,兼顾低速亚巡的经济性、中速超音飞行的经济性和加速性、高速的持续大推力需求。
[0003]因此燃烧室需要在涡扇模态下双涵进气,涡喷模态下单独进气,进气条件复杂多变,需要采取合理的火焰稳定方式、燃油喷射混合方式和燃油空气的时空匹配及掺混释热反应过程控制,实现高效低阻稳定燃烧组合方式。针对进口速度、温度、组分不均匀的复杂进气条件,需要实现有效空间的高效低阻稳定燃烧。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高通流宽域发动机燃烧室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0004]1.高通流宽域发动机燃烧室工作在涡轮前,长度小于500mm,空间紧凑,无法像常规的涡扇加力燃烧室,通过加长燃烧室长度至1m以上,获得更长的掺混时间和反应时间,因此,在高通流宽域发动机燃烧室中使用,将大大增加发动机的整机长度和重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通流宽域双环双速双温协同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套设的外火焰筒和内火焰筒,所述内火焰筒和外火焰筒之间形成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的一端为来流入口,另一端为燃烧室出口;隔板,设置在所述环形通道内,所述隔板将所述环形通道分隔成外环通道和内环通道;外环支板,设置在所述外环通道内,所述外环支板的内边缘与所述隔板连接,所述外环支板的外边缘与所述外火焰筒的内壁连接,所述外环支板上分别穿设有高通流旋流器和环涡预燃室;内环支板,设置在所述内环通道内,所述内环支板的外边缘与所述隔板连接,所述内环支板的内边缘与所述内火焰筒的外壁连接,所述内环支板上设有多个喷射孔;其中,所述内火焰筒、外火焰筒、内环支板和外环支板围合形成燃烧室,所述外环通道用于通入中速空气,所述内环通道用于通入高温高速燃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通流宽域双环双速双温协同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火焰筒和内火焰筒同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通流宽域双环双速双温协同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支板包括内环周向支板和内环纵向支板,所述内环纵向支板的一端与所述隔板连接,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鑫林宇震肖靖源许全宏王建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