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颞下颌关节运动系统性还原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颞下颌关节运动还原
,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颞下颌关节运动系统性还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口颌系统包括多个元件,是一个相互制约而又相互协调的整体。对口颌系统功能紊乱的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充分了解牙列静态和动态接触状态、颞下颌关节结构以及运动协调性,对认识其疾病发生的原因、咀嚼系统尤其是颞下颌关节损害的程度以及疾病的转归尤为重要,也是后续治疗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将CT、口内外扫描数据、电子面弓下颌轨迹数据进行多模态数据融合已经成为可能,能更全面地对颞下颌关节及咬合功能进行评估。
[0003]电子面弓是使用数字化技术模拟人体颌骨及关节移动的一种技术,对于颌关节疾病的诊断以及牙齿修复和矫治都有很好的作用。传统的面弓技术需要使用精密的机械装置,操作复杂,器材携带困难,表达信息有限;而现有的电子面弓技术全部属于外国医疗器械公司,大多采用传感器方案,使用光学传感器、运动传感器等进行颌骨运动数据的采集,设备价格极其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颞下颌关节运动系统性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如下:A、采用口腔CBCT设备获取患者口腔静态CT数据、手机或者平板拍摄获取患者面部静态数据、采用口腔扫描设备获取患者牙齿的静态扫描上颌模型和静态扫描下颌模型;B、为患者粘结标记板,采用口腔扫描设备获取患者扫描咬合模型、采用固定设置的手持拍摄设备拍摄获取患者口腔运动视频以及校准视频;C、基于步骤A中的患者口腔静态CT数据,获得CT头颅上颌模型、CT下颌骨下颌模型、CT面部模型;D、将步骤A中的患者面部静态数据转化为带有纹理的面部三维模型,然后与步骤C中的CT面部模型配准,获得面部配准模型;E、以步骤B中的患者扫描咬合模型为基准、将步骤A中的静态扫描上颌模型和静态扫描下颌模型移动配准至患者扫描咬合模型上并融合为口扫配准融合模型,以步骤C中的CT头颅上颌模型为基准、将口扫配准融合模型移动配准至CT头颅上颌模型上,以口扫配准融合模型为基准、将步骤C中的CT下颌骨下颌模型和步骤B中的标记板对应的标记板模型移动配准至口扫配准融合模型上;F、在步骤E的配准基础上,将口扫配准融合模型中的静态扫描上颌模型、标记板模型中的上标记板模型、CT头颅上颌模型绑定,得到头颅上颌绑定模型;将口扫配准融合模型中的静态扫描下颌模型、标记板模型中的下标记板模型、CT下颌骨下颌模型绑定,得到下颌骨下颌绑定模型;G、基于步骤B中的校准视频和患者口腔运动视频获得患者口腔运动视频每一帧中的标记板空间位置坐标数据;H、将步骤G中的标记板空间位置坐标数据中的动态的下标记板位置数据绑定到步骤F中的下颌骨下颌绑定模型上,获得下颌骨下颌动态绑定模型;I、将步骤D中的面部配准模型、步骤F中的头颅上颌绑定模型与步骤H中的下颌骨下颌动态绑定模型相结合,获得具有下颌骨下颌动态信息的患者颅骨颜面部动态模型,从而精准还原患者口腔真实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模态融合的颞下颌关节运动系统性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口腔CBCT设备能够拍摄到髁突位置,进而获得包括髁突位置的患者口腔静态CT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模态融合的颞下颌关节运动系统性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患者面部静态数据获得方法为:采用手机或者平板对患者的面部进行拍照,获取至少三排、每排5张以上的照片,拍照时患者的面部左右转动角度为
±
60
°
、面部上下俯仰角度为
±
50
°
,拍摄内容包含微笑开口状态和正常闭口状态的动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模态融合的颞下颌关节运动系统性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标记板包括上标记板和下标记板,上标记板和下标记板分别粘结到上下牙列的唇颊侧;所述步骤B中的患者扫描咬合模型包括标记板和上颌或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华,惠盼盼,李贤,韩亚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笑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