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检测上颌切牙位置的正畸定位面弓
[0001]本技术涉及口腔医学正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上颌切牙位置的正畸定位面弓。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正畸治疗常常需要前牙进行大范围移动以改善患者口颌系统的功能和美观,特别是对于上颌前突的患者,需要拔牙矫治内收上颌切牙以减小患者的侧貌突度。因此,许多学者提出了以美观为导向的正畸治疗,将上颌切牙的位置作为影响患者侧貌和微笑美观的重要因素。
[0003]对于拔牙矫治患者,治疗前确定了上颌切牙的目标位置后,正畸医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支抗方式进行上颌切牙的内收。但由于患者个体差异较大,对正畸力的生物力学反应不同,治疗过程中上颌前牙实际的内收情况往往是难以预测的,且临床上也缺乏监控上颌前牙位置简便易行的方法。因此,这就导致临床上很多病例治疗结束后上颌切牙的位置并不是治疗前设定的目标位置,实际表现为前牙内收不足或内收过度。若前牙内收不足,患者的面型改善不佳。若前牙内收过量,则可能伴随出现牙槽骨丧失及牙根吸收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种植支抗的广泛应用,前牙内收过度的情况常常发生,严重影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检测上颌切牙位置的正畸定位面弓,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弓体、外耳道支撑体、鼻托、测量杆和带状部;所述面弓体包括两个L型支架、一个面弓中心调节架和一个面弓宽度调节旋钮;所述两个L型支架的第一端,分别与面弓中心调节架连接;所述两个L型支架的第二端,分别与带状部相连接;所述面弓宽度调节旋钮与两个L型支架的第一端活动连接,使得所述面弓宽度调节旋钮进行转动时,两个L型支架的第一端在面弓中心调节架长度方向产生相向或背离移动;所述外耳道支撑体的第一端与L型支架的第二端连接,外耳道支撑体的第二端置于患者外耳道;所述鼻托安装于面弓中心调节架的朝向患者一侧;所述测量杆包括测量杆高度调节支架、切牙定位测量尺和眉间点定位测量尺;测量杆高度调节支架安装于面弓中心调节架;切牙定位测量尺活动安装于测量杆高度调节支架的下端,眉间点定位测量尺活动安装于测量杆高度调节支架的上端;所述切牙定位测量尺用于测量患者的上颌切牙的位置;所述眉间定位测量尺用于测量患者的软组织眉间点的深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上颌切牙位置的正畸定位面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弓中心调节架,包括内部中空的第一滑槽结构;两个L型支架的短边,均从第一滑槽结构中穿过;所述两个L型支架的短边,分别设置有带状孔;所述带状孔的内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齿状结构;两个所述带状孔中,一个带状孔的上内壁设置有齿状结构,另一个带状孔的下内壁设置有齿状结构;所述面弓宽度调节旋钮部分穿过第一滑槽结构并伸入第一滑槽结构的内部,并分别与两个L型支架的齿状结构啮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上颌切牙位置的正畸定位面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耳道支撑体包括外耳道支撑球、外耳道支撑球高度调节旋钮、外耳道支撑球深度调节旋钮、外耳道支撑球高度调节支架和外耳道支撑球深度调节支架;所述外耳道支撑球安装于外耳道支撑球深度调节支架上;所述外耳道支撑球高度调节支架包括外耳道支撑球高度调节支架固定部与外耳道支撑球高度调节支架移动部;外耳道支撑球高度调节支架固定部,安装于L型支架的第二端;所述外耳道支撑球高度调节支架固定部为内部中空的滑轨结构,外耳道支撑球高度调节支架移动部为伸入并贯穿外耳道支撑球高度调节支架固定部滑轨结构的杆状结构;所述外耳道支撑球高度调节旋钮部分穿过外耳道支撑球高度调节支架固定部侧壁并伸入滑轨结构的内部,与外耳道支撑球高度调节旋钮移动部活动连接,使得外耳道支撑球高度调节旋钮旋转时,外耳道支撑球高度调节支架移动部沿着外耳道支撑球高度调节旋钮固定部的滑轨结构进行移动;所述外耳道支撑球深度调节支架包括外耳道支撑球深度调节支架固定部与外耳道支撑球深度调节支架移动部;外耳道支撑球深度调节支架固定部,安装于外耳道支撑球高度调节支架移动部的下端;所述外耳道支撑球深度调节支架固定部为内部中空的滑轨结构,外耳道支撑球深度调节支架移动部为伸入并贯穿外耳道支撑球深度调节支架固定部滑轨
结构的杆状结构;所述外耳道支撑球深度调节旋钮部分穿过外耳道支撑球深度调节支架固定部侧壁并伸入滑轨结构的内部,与外耳道支撑球深度调节支架移动部活动连接,使得外耳道支撑球深度调节旋钮旋转时,外耳道支撑球深度调节支架移动部沿着外耳道支撑球深度调节支架固定部的滑轨结构进行移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上颌切牙位置的正畸定位面弓,其特征在于,所述鼻托包括鼻托托体、鼻托高度调节旋钮、鼻托深度调节旋钮、鼻托深度调节支架和鼻托高度调节支架;所述鼻托托体,安装于鼻托深度调节支架的靠近患者一侧;所述鼻托高度调节支架包括鼻托高度调节支架固定部与鼻托高度调节支架移动部;鼻托高度调节支架固定部,安装于面弓中心调节架朝向患者一侧的中间位置处;所述鼻托高度调节支架固定部为内部中空的滑轨结构,鼻托高度调节支架移动部为伸入并贯穿鼻托高度调节支架固定部滑轨结构的杆状结构;所述鼻托高度调节旋钮部分穿过鼻托高度调节支架固定部侧壁并伸入滑轨结构的内部,与鼻托高度调节支架移动部活动连接,使得鼻托高度调节旋钮旋转时,鼻托高度调节支架移动部沿着鼻托高度调节支架固定部的滑轨结构进行移动;所述鼻托深度调节支架包括鼻托深度调节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润智,李巍然,闫天行,孙燕楠,何丹青,黄一平,李林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