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安装型舱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6638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风电舱盖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内置安装型舱盖,包括下框架和上盖,上盖包括上框架和面板,上框架与面板四周密封连接,上框架通过阻尼铰链与下框架连接,上框架的周向内侧壁与下框架的周向外侧壁配合密封,当上盖为关闭状态时,上框架将下框架覆盖在上框架内,所述面板上设有双向把手,所述双向把手与下框架卡接,通过上盖将下框架与舱口的固定处进行遮挡,同时配合上框架的周向内侧壁与下框架的周向外侧壁密封作用,对内置安装的固定处发挥保护作用,增加了安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装孔暴露在外使安装时要经行逐一密封处理,后期维护不方便,年久使用有渗漏隐患及焊接连接导致的后期不可维护的问题。护的问题。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安装型舱盖


[0001]本技术涉及风电舱盖
,尤其涉及了一种内置安装型舱盖。

技术介绍

[0002]风电舱盖设置在风机舱口处,工作环境恶略复杂,其中要求较高的防水等级,一般防水要求不小于IP4等级,能够经受任意方向雨水侵袭,甚至要求达到防止浸泡浸入的IP7等级。舱盖与风机连接,通常采用几十个螺栓穿过性连接,一般舱盖的这些安装孔为外置设计,位置位于主密封条以外,这种设计虽然易于解决下铰链与下框架的连接设计,但缺点是安装孔暴露在外,安装时要经行逐一密封处理,后期维护不方便,年久使用有渗漏隐患。
[0003]同时,因为舱盖主密封及结构空间限制,一般下铰链与下框架连接,多采用焊接连接,对产品工艺要求高,强度要求高,后期不可维护。本设计将下铰链与下框架连接改为螺栓连接,通过改进下框架连接结构,实现螺栓连接,有效的提升了连接强度,防止焊接变形,并实现了后期可维护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孔暴露在外使安装时要经行逐一密封处理,后期维护不方便,年久使用有渗漏隐患及焊接连接导致的后期不可维护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安装型舱盖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一种内置安装型舱盖,包括固定在舱口上的下框架和上盖,所述上盖包括上框架和面板,所述上框架与面板四周密封连接,上框架通过阻尼铰链与下框架连接,所述上框架的周向内侧壁与下框架的周向外侧壁配合密封,当上盖为关闭状态时,上框架将下框架覆盖在上框架内,所述面板上设有双向把手,所述双向把手与下框架卡接,阻尼铰链上与下框架相对的一侧设有固定臂,所述固定臂通过螺栓与下框架连接。
[0006]进一步,所述下框架包括固定台,下框架通过固定台固定在舱口上,所述固定台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一装配槽,所述第一装配槽用于容纳密封胶体,所述固定台上还设有铰链安装槽,所述铰链安装槽与阻尼铰链配合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固定台外周设有密封沿,所述密封沿沿垂直固定台方向向上延伸呈几字型结构,密封沿与上框架的周向内侧壁配合密封。
[0008]进一步,所述阻尼铰链包括上铰链和下铰链,所述上铰链和下铰链通过固定装置连接,所述下铰链的两端分别设有下铰链座,所述上铰链设置在两个下铰链座之间,所述下铰链与下框架相对的一侧设有固定臂,所述固定臂与铰链安装槽配合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固定臂上设有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横向固定臂,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位于密封沿下方,第一凸台嵌入在密封沿的几字型结构内,第二凸台与密封沿的几字型结构的外壁配合接触,所述横向固定臂设置在固定臂与铰链安装槽配合的端面上,沿垂直于端面上向靠近铰链安装槽的方向延伸,所述横向固定臂的大小与铰链安装槽的大小相匹配。
[0010]进一步,所述横向固定臂上与舱口相对的面上设有第二装配槽,所述第二装配槽的位置与第一装配槽的位置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装配槽的大小与第一装配槽的大小相匹配。
[0011]进一步,所述上框架上设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上远离上框架内壁的方向设有短壁,所述面板置于短壁上位于安装台上方,所述面板与安装台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密封胶体的腔体。
[0012]进一步,所述上框架的周向内侧壁上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卡接有密封条,用于密封上框架的周向内侧壁与密封沿之间的缝隙,所述密封条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包括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直径小于第二空腔的直径且位于第二空腔上端,密封条上设有第一空腔位置的两侧设有卡接臂,所述卡接臂与密封槽内的凸台配合卡接。
[0013]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支撑面板的上支架,所述上支架上设有上支架卡接臂和上支架固定臂,所述上支架通过上支架固定臂固定在安装台上,上支架卡接臂与设置在短壁上的卡槽卡接。
[0014]进一步,还包括支撑杆,支撑杆一端通过上支架与上盖连接,另一端通过下支架与下框架连接,所述固定台的内周设有延伸壁,所述延伸壁沿垂直固定台方向向下延伸,所述下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延伸壁上。
[0015]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本技术通过将下框架设置在上框架闭合范围内,下框架与舱口固定的安装的位置即再下框架闭合范围内,上盖将下框架与舱口的固定处进行遮挡,同时配合上框架的周向内侧壁与下框架的周向外侧壁密封作用,对内置安装的固定处发挥保护作用,增加了安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装孔暴露在外使安装时要经行逐一密封处理,后期维护不方便,年久使用有渗漏隐患的问题;通过设置固定臂422,提供了下框架3与阻尼铰链4的装配区域,通过螺栓进行紧固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焊接导致的无法维修的问题,当需要维护时,拆卸螺栓进行更换,有效的提升了连接强度,防止焊接变形,并实现了后期可维护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中A

A方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2中C

C方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图4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的下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技术的下框架与阻尼铰链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本技术的支架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上框架;11、安装台;12、短壁;121、卡槽;13、密封槽;14、密封条;141、第一空腔;
142、第二空腔;143、卡接臂;2、面板;3、下框架;31、密封沿;32、固定台;321、第一装配槽;3211、装配孔;322、铰链安装槽;33、延伸壁;4、阻尼铰链;41、上铰链;411、阻尼套;42、下铰链;421、下铰链座;422、固定臂;4221、第一凸台;4222、第二凸台;4223、横向固定臂;4224、第二装配槽;43、固定装置;5、双向把手;50、限位锁槽;51、外把手;511、第二连接槽;52、内把手;521、第一连接槽;522、锁舌;53、锁芯;531、第一连接端;532、第二连接端;54、上固定帽;55、下固定帽;6、上支架;61、上支架卡接臂;62、上支架固定臂;7、下支架;8、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中提及的各安装方式及各技术术语,都是所属
中早已明确知晓的技术用语,故不再做过多解释。此外,对于相同的部件采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但这并不影响也不应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技术方案的准确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安装型舱盖,包括固定在舱口上的下框架(3)和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上框架(1)和面板(2),所述上框架(1)与面板(2)四周密封连接,上框架(1)通过阻尼铰链(4)与下框架(3)连接,所述上框架(1)的周向内侧壁与下框架(3)的周向外侧壁配合密封,当上盖为关闭状态时,上框架(1)将下框架(3)覆盖在上框架(1)内,所述面板(2)上设有双向把手(5),所述双向把手(5)与下框架(3)卡接,阻尼铰链(4)上与下框架(3)相对的一侧设有固定臂(422),所述固定臂(422)通过螺栓与下框架(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安装型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3)包括固定台(32),下框架(3)通过固定台(32)固定在舱口上,所述固定台(32)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一装配槽(321),所述第一装配槽(321)用于容纳密封胶体,所述固定台(32)上还设有铰链安装槽(322),所述铰链安装槽(322)与阻尼铰链(4)配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安装型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台(32)外周设有密封沿(31),所述密封沿(31)沿垂直固定台(32)方向向上延伸呈几字型结构,密封沿(31)与上框架(1)的周向内侧壁配合密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安装型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铰链(4)包括上铰链(41)和下铰链(42),所述上铰链(41)和下铰链(42)通过固定装置(43)连接,所述下铰链(42)的两端分别设有下铰链座(421),所述上铰链(41)设置在两个下铰链座(421)之间,所述固定臂(422)设置在下铰链(42)上与下框架(3)相对的一侧,所述固定臂(422)与铰链安装槽(322)配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置安装型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422)上设有第一凸台(4221)、第二凸台(4222)和横向固定臂(4223),所述第一凸台(4221)和第二凸台(4222)位于密封沿(31)下方,第一凸台(4221)嵌入在密封沿(31)的几字型结构内,第二凸台(4222)与密封沿(31)的几字型结构的外壁配合接触,所述横向固定臂(4223)设置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盛邓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万德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