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漏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6510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漏芯,属于地漏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地漏芯回位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地漏芯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壳体和封堵出水口的封堵件,壳体内在进水口处设有一根呈长条状的支撑臂,支撑臂具有连接端和延伸至壳体中心位置的外端,支撑臂的连接端固连于壳体内侧或与壳体内侧一体式相连接,支撑臂的上表面具有自连接端至外端方向逐渐向下倾斜的导流面,支撑臂的底部轴向固连有导向件,封堵件能沿导向件的轴向移动,导向件与封堵件之间设有使封堵件始终具有向上移动趋势的复位组件。本地漏芯具有回位稳定性好的优点。本地漏芯具有回位稳定性好的优点。本地漏芯具有回位稳定性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漏芯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漏
,涉及一种地漏芯。

技术介绍

[0002]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装置,是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其中,地漏芯是地漏的核心部件,用于保证地漏具备排水快、防臭味、防堵塞和易清理等特性,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磁悬浮地漏芯子[专利号:ZL201510353360.4;申请公布号:CN104863246B]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芯子本体和呈伞状的密封盖,密封盖内设置有磁铁二,芯子本体在出水口下方固定带有封闭内腔且支撑密封盖的壳体相当于支撑导向结构,支撑密封盖的壳体内腔中固定有磁铁一,磁铁一位于磁铁二的下方,密封盖位于出水口与壳体之间,磁铁一与磁铁二之间的斥力作用使密封盖紧贴出水口使出水口密封。
[0003]上述结构通过将密封盖设置成伞状,且具有封堵出水口的伞帽和穿设于壳体内的导向杆。地漏排水过程中,密封盖的伞帽避免水流中的杂质附着在位于下方的导向杆上,避免密封盖重量增加,以保证出水口的密封性。实际应用中,地漏的应用场景还包括洗浴间,人们在使用洗浴间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较多的毛发,故排出的水流中会掺杂着毛发,而在地漏芯结构中,为了给位于出水口下方的上述用于支撑密封盖的壳体提供支撑,芯子本体具有向出水口下方延伸的连接臂,连接臂固连上述用于支撑密封盖的壳体,该结构使连接臂与支撑密封盖的壳体之间形成类似挂钩状的结构,因水流是自而下流动的,导致水流在下落过程中,水流中的毛发易滞留在支撑密封盖的壳体与连接臂之间,滞留的毛发易将密封盖缠住,限制密封盖回位封堵出水口,以至于地漏存在回位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地漏芯,解决地漏存在回位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地漏芯,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壳体和封堵出水口的封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在进水口处设有一根呈长条状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具有连接端和延伸至壳体中心位置的外端,所述支撑臂的连接端固连于壳体内侧或与壳体内侧一体式相连接,所述支撑臂的上表面具有自连接端至外端方向逐渐向下倾斜的导流面,所述支撑臂的底部轴向固连有导向件,所述封堵件能沿导向件的轴向移动,所述导向件与封堵件之间设有使封堵件始终具有向上移动趋势的复位组件。
[0007]本申请的地漏芯可应用于现有的地漏结构中。具体来看本申请地漏芯的结构:在壳体进水口内设置一根延伸至壳体中心位置的支撑臂,并在支撑臂上表面设置自连接段至外端方向逐渐向下倾斜的导流面,由导流面对落在支撑臂上的水流进行导向,借助倾斜导向的结构使水流在支撑臂上部的流速提高形成冲击,避免污物滞留在支撑臂上部,在此基础上,在支撑臂的底部轴向固连支撑封堵件的导向件,使支撑臂对支撑封堵件的导向件起
防护的作用,避免导向件周围形成供毛发挂靠的挂点,最大程度避免毛发滞留在导向件和支撑臂之间,导向件的设置位置使封堵件悬空设置,避免从进水口处下落的污物滞留在出水口处干扰封堵件的移动,保证封堵件的移动不受外物干扰,由此提高地漏回位稳定性。其中,支撑臂的外端的延伸的位置并不限于壳体中心,可以是靠近壳体中心的区域。本申请地漏芯的工作原理为:排水时,水流从进水口流入,导流面对水流的流动进行引导,水流从支撑臂的周围下落,封堵件在水流作用下克服复位组件的复位力相对导向件下移,出水口开启,水流从出水口排出至下水管道,排水结束后,封堵件在复位组件的作用下相对导向件上移重新封堵出水口。
[0008]在上述的一种地漏芯中,所述导流面为平直面,且导流面自支撑臂的连接端至外端方向的宽度逐渐减小。该结构是在导流面自支撑臂的连接端至外端方向逐渐向下倾斜的结构基础上进行设置的,排水时,向下倾斜的导流面使水流形成水势,水流的流速加快,将导流面的宽度减小,使水流在沿导流面长度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从支撑臂的周围下落,进而使导流面提高水流流速的同时避免水流中的污物滞留在进水口处。
[0009]在上述的一种地漏芯中,所述导流面呈扇形,所述支撑臂的两侧自连接端至外端逐渐收缩,所述导流面与支撑臂的侧部之间具有圆角。呈扇形的导流面使连接端与外端的尺寸差异化设置,该种结构提高支撑臂连接稳定性,同时最大程度减小支撑臂对进水口的遮挡,还借助圆角结构进一步引导水流在沿支撑臂流动过程中顺畅地从支撑臂的侧部下落,避免水流集中下落,减小水流对封堵件的冲击,保证封堵件沿导向件的移动稳定性,且避免水流中掺杂的污物干扰后续水流的流通和封堵件移动,由此提高地漏回位稳定性。
[0010]在上述的一种地漏芯中,所述支撑臂的连接端与壳体的连接处圆滑过渡。通过圆滑过渡避免污物滞留在连接端与壳体连接处,本实施例中,支撑臂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实际生产中,支撑臂可通过现有固定件固定在壳体上,将支撑臂的连接端的端面设置成与壳体适配的弧面。
[0011]在上述的一种地漏芯中,所述支撑臂的两侧均为圆弧面,所述支撑臂的外端的端面为与支撑臂的两侧平滑过渡的拱形面,支撑臂的底部设有外壁与外端端面平齐的挡水帽,所述导向件插设于挡水帽内。通过对支撑臂侧部的结构设置,不仅避免水流在从支撑臂周围下落的过程中水流中掺杂的污物在支撑臂侧部滞留,还对水流的流动进行引导和疏散,尽可能避免下落的水流朝壳体内部流动和减小对封堵件的冲击;并且,通过对挡水帽外壁与支撑臂外端端面平齐设置的结构,使挡水帽对从支撑臂侧部下落的水流的流动做进一步的引导,将导向件插设于挡水帽内,使挡水帽对导向件起防护的作用,避免水流在下落过程中污物滞留在导向件上,由此提高地漏回位稳定性。
[0012]将支撑臂的上表面均设置成自连接端至外端方向逐渐向下倾斜的平面,保证支撑臂不同位置对水流的引导,避免水流中的污物在支撑臂上表面滞留,并且通过在导流面的边沿倒圆角,便于水流沿支撑臂长度方向流动过程中从支撑臂周围分散排出,进一步避免水流中的污物在壳体内滞留,干扰后续水流的流通和封堵件移动,由此提高地漏回位稳定性。
[0013]在上述的一种地漏芯中,所述导向件呈柱状,所述导向件的上端与支撑臂的外端底部轴向固连,所述封堵件具有容纳腔,所述导向件至少部分穿设于容纳腔内,且导向件的下端设有限制导向件脱出容纳腔的环形挡沿,所述复位组件包括设于封堵件上的第一磁性
件和设于导向件上的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相互作用使封堵件具有向上移动的磁作用力。将导向件与支撑臂的底部固连,使支撑臂对导向件起防护作用,避免导向件承受进水口处的水流冲击,结合导向件与上端与支撑臂外端轴向固连,且穿设于容纳腔内,使导向件在壳体的中心位置对封堵件进行支撑,避免水流进入容纳腔内,保证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磁性,以保证封堵件在磁性作用下使用具有向上移动封堵出水口的趋势。
[0014]在上述的一种地漏芯中,所述壳体内壁具有自进水口至出水口方向内径逐渐缩小的收缩流道,所述支撑臂位于收缩流道的上方。结合支撑臂设置在收缩流道的上方和收缩流道收缩状的结构设置,当本申请地漏芯排水时,水流在支撑臂的上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漏芯,包括具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的壳体(1)和封堵出水口(12)的封堵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在进水口(11)处设有一根呈长条状的支撑臂(13),所述支撑臂(13)具有连接端(133)和延伸至壳体(1)中心位置的外端(134),所述支撑臂(13)的连接端(133)固连于壳体(1)内侧或与壳体(1)内侧一体式相连接,所述支撑臂(13)的上表面具有自连接端(133)至外端(134)方向逐渐向下倾斜的导流面(135),所述支撑臂(13)的底部轴向固连有导向件(3),所述封堵件(2)能沿导向件(3)的轴向移动,所述导向件(3)与封堵件(2)之间设有使封堵件(2)始终具有向上移动趋势的复位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漏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面(135)为平直面,且导流面(135)自支撑臂(13)的连接端(133)至外端(134)方向的宽度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漏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面(135)呈扇形,所述支撑臂(13)的两侧自连接端(133)至外端(134)逐渐收缩,所述导流面(135)与支撑臂(13)的侧部之间具有圆角。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地漏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13)的两侧均为圆弧面,所述支撑臂(13)的外端(134)的端面为与支撑臂(13)的两侧平滑过渡的拱形面,支撑臂(13)的底部设有外壁与外端(134)端面平齐的挡水帽(14),所述导向件(3)插设于挡水帽(14)内。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地漏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3)呈柱状,所述导向件(3)的上端与支撑臂(13)的外端(134)底部轴向固连,所述封堵件(2)具有容纳腔(21),所述导向件(3)至少部分穿设于容纳腔(21)内,且导向件(3)的下端设有限制导向件(3)脱出容纳腔(21)的环形挡沿(31)。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章龙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万康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