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振动模式非光滑吸振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超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多振动模式非光滑吸振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水平隔振器通常用于保护精密仪器设备和文物等免受地震载荷的破坏。传统线性隔振器具有隔振频带较窄的问题,现有的准零刚度隔振器会在大载荷下发生振幅跳跃现象,重力型隔振器则存在结构复杂、维护不便等的问题。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对水平隔振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亟需一种在地震强度大范围变化时仍能够实现宽频隔振的装置,实现有效保护精密仪器设备和文物的目的。
[0003]振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对装置和结构产生危害,涉及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建筑等多个领域。吸振是解决工程振动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现有的各类吸振器均存在各自的局限性。线性对系统结构变化和外部激励环境非常敏感,轻微偏离其固有频率就会产生失谐效应,传统线性隔振器具有隔振频带较窄的问题,现有的准零刚度隔振器会在大载荷下发生振幅跳跃现象,重力型隔振器则存在结构复杂、维护不便等的问题。非线性吸振器,尤其是强非线性吸振器,具有宽频吸振、轻质等优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振动模式非光滑吸振超结构,共特征在于,包括质量块(5)和对称位于所述质量块(5)两侧的周期结构,所述质量块和周期结构之间通过第一连杆(51)连接;所述周期结构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单胞、第一壁板(13)、多个第二壁板(14)、第三壁板(15)和挡板(6),相邻两个壁板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单胞;各壁板均具有一个梁体(16)和位于梁体(16)两端的凸出部(12),各所述凸出部(12)相对设置且相邻两个凸出部之间有一定间距;所述挡板(6)自居中设置的两个单胞之间的第二壁板(14)的梁体(16)上表面伸出后向质量块(5)方向延伸,两个周期结构的所述挡板(6)相对的侧壁之间有一定间距,所述凸出部(12)和挡板(6)均用于施加位移约束,使周期结构呈现非光滑刚度特征;所述第一壁板(13)和第三壁板(15)分别位于所述周期结构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一壁板(13)靠近所述质量块(5),所述第二壁板(14)位于第一壁板(13)和第三壁板(15)中间;而且,第一壁板(13)和与其相邻的第二壁板(14)之间的间距与第三壁板(15)和与其相邻的第二壁板(14)之间的间距不相等,且相邻的所述第二壁板(14)之间的间距也不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振动模式非光滑吸振超结构,共特征在于,所述超结构通过3D打印技术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振动模式非光滑吸振超结构,共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板个数为3个,分别为靠近所述质量块(5)的左侧壁板(141)、距离所述质量块(5)最远的右侧壁板(143)、和位于左侧壁板(141)和右侧壁板(142)中间的中间壁板(142);而且第一壁板(13)和左侧壁板(141)之间的间距<左侧壁板(141)和中间壁板(142)之间的间距<中间壁板(142)和右侧壁板(143)<右侧壁板(143)和第三壁板(15)之间的间距。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恩,王继康,武杰,李会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