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治盾构隧道管片裂缝渗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643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4
估计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盾构隧道养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治盾构隧道管片裂缝渗漏的方法。其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处治盾构隧道管片裂缝渗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清理;S2、检测;S3、修补;S4、再次检测;S5、处理结果记录;S6、做好后期维护;S7、加强管片防护;S8、定期维护和检测;S9、建立隧道档案;S10、建设监测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隧道的应变、位移、温度、湿度、压力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发现管片病害和其他问题,为隧道运营和维护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保证隧道长期稳定运行。保证隧道长期稳定运行。保证隧道长期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治盾构隧道管片裂缝渗漏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盾构隧道养护
,具体涉及一种处治盾构隧道管片裂缝渗漏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所有城市下穿隧道中,水下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施工难度最大。尤其是大直径盾构遇到渗漏水,处理起来极其不易,施工难度大。引起盾构隧道管片渗漏水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一、管片间的缝隙超出允许范围,使得橡胶止水带之间以及止水带与管片之间应有的压紧力不够引起漏水;二、盾构与管片相对位置不好时,常常会使管片发生碎裂,发生止水带掉落情况,由于盾构推进的特殊性,不能很好地进行及时处理,使得相邻止水带不能正常吻合压紧引起漏水;三、管片间的对拉螺栓在拼装后,出于进度考虑,不等拧紧就向前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环缝的扩张使得管片间呈松弛状态引起漏水;四、压浆量不足引起隧道后期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而漏水;五、管片质量存在内部贯穿裂纹引起漏水,盾构隧道管片渗漏水如果不及时修补就会加剧渗漏水病害,而渗漏水病害增多又加剧了隧道不均匀沉降病害的发展,给以后的隧道安全以及地铁运营的安全带来重大隐患。因此急需一种系统化处治盾构隧道管片裂缝渗漏的方法,以解决盾构隧道管片裂缝渗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处治盾构隧道管片裂缝渗漏的方法,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
[0005]一种处治盾构隧道管片裂缝渗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清理:清理管片表面和裂缝处的尘土、沙石、泥土杂质和附着物,确保表面干净无尘;
[0007]S2、检测:进行管片裂缝和渗漏的检测,确定裂缝和渗漏的位置和大小,以便于进行处理;
[0008]S3、修补:针对裂缝进行修补,采取注浆技术、异形板覆盖、加固嵌缝、更换管片的方法进行处理;对于渗漏,可采取涂刷防水材料、铺设防水膜、设置防水层的方法进行处理;
[0009]S4、再次检测:对处理后的裂缝和渗漏进行再次检测,确保处理效果,如有必要还需进行压力测试、水密性测试,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并且能够满足使用时的要求;
[0010]S5、处理结果记录:将处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位置、大小、处理方法和效果,以备今后参考;
[0011]S6、做好后期维护:隧道使用一段时间后也需要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裂缝和渗漏问题,确保隧道的安全和稳定,以减少出现隐患的可能性,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0012]S7、加强管片防护:采用覆盖加固、抹灰防护、涂刷防水剂的方法,提高其余管片的
耐久性和稳定性;
[0013]S8、定期维护和检测:采用定期巡查、无损检测的方法,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修复,以提高隧道的使用寿命,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
[0014]S9、建立隧道档案:记录隧道的基本情况、设计方案、施工过程、维护记录,对隧道的管理、运营和维护提供有力支持;
[0015]S10、建设监测系统:应变、位移、温度、湿度、压力多种监测设备,及时发现管片病害和其他问题,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指导隧道的维护和管理。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建立隧道档案、定期维护和检测等措施,能够对隧道的基本情况、设计方案、施工过程、维护记录等进行规范管理,提高隧道的使用寿命,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且通过建设监测系统,对隧道的应变、位移、温度、湿度、压力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发现管片病害和其他问题,为隧道运营和维护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保证隧道长期稳定运行。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8]进一步,S2中在检测时,采用超声波探伤、X射线检测或者钻孔取芯方法,发现裂缝或渗漏后进一步确定其深度、长度以及其它相关参数。
[0019]进一步,S3中注浆技术是通过注入一定压力的浆液,填充管片裂缝和空隙,从而提高管片的密实性和稳定性,注浆材料为水泥砂浆或聚氨酯。
[0020]进一步,S3中异形板覆盖是在管片表面覆盖一层异形板,将板与管片之间填充适当的材料,利用材料本身的韧性,使其与管片表面紧密结合,起到加固作用,提高管片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异形板选用钢板或玻璃钢板。
[0021]进一步,S3中加固嵌缝是将钢筋或玻璃钢筋等材料嵌入管片缝隙中,从而增强管片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方法,加固嵌缝使用钢筋、玻璃钢筋或聚合物。
[0022]进一步,S3中更换管片是管片存在严重病害,如裂缝过大、变形严重时,无法进行有效修补,则需要采取更换管片的方法。
[0023]进一步,S7中覆盖加固是在管片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异形板或网格布,并注浆或填充材料,提高管片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0024]进一步,S7中抹灰防护是在管片表面采用水泥砂浆、防水砂浆等材料进行抹灰,提高管片的密实性和防水性能。
[0025]进一步,S7中涂刷防水剂是在管片表面涂刷一层防水涂料,提高管片的防水性能。
[0026]进一步,S9中建立隧道档案方法如下:
[0027]S91:在隧道的规划和设计阶段,按照规范要求或相关技术标准建立工程档案,包括:设计依据、设计计算书、初步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质量控制体系、施工组织设计;
[0028]S92: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建立一份详细的隧道施工档案,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照片、施工日志、质量检查报告、施工图纸、竣工验收资料、实测数据;
[0029]S93:在隧道交付使用后,建立隧道运行维护档案,包括:隧道使用管理规定、设备和设施清单、隧道巡视记录、维护保养记录、隧道事故记录、安全评估报告文件;
[0030]S94:建立专门的档案库房,按照标准规划储存隧道档案,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档案调阅和借阅制度、档案修订和更新制度。
[0031]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
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3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33]在附图中: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36]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
[0037]实施例一
[0038]一种处治盾构隧道管片裂缝渗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治盾构隧道管片裂缝渗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清理:清理管片表面和裂缝处的尘土、沙石、泥土杂质和附着物,确保表面干净无尘;S2、检测:进行管片裂缝和渗漏的检测,确定裂缝和渗漏的位置和大小,以便于进行处理;S3、修补:针对裂缝进行修补,采取注浆技术、异形板覆盖、加固嵌缝、更换管片的方法进行处理;对于渗漏,可采取涂刷防水材料、铺设防水膜、设置防水层的方法进行处理;S4、再次检测:对处理后的裂缝和渗漏进行再次检测,确保处理效果,如有必要还需进行压力测试、水密性测试,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并且能够满足使用时的要求;S5、处理结果记录:将处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位置、大小、处理方法和效果,以备今后参考;S6、做好后期维护:隧道使用一段时间后也需要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裂缝和渗漏问题,确保隧道的安全和稳定,以减少出现隐患的可能性,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S7、加强管片防护:采用覆盖加固、抹灰防护、涂刷防水剂的方法,提高其余管片的耐久性和稳定性;S8、定期维护和检测:采用定期巡查、无损检测的方法,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修复,以提高隧道的使用寿命,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S9、建立隧道档案:记录隧道的基本情况、设计方案、施工过程、维护记录,对隧道的管理、运营和维护提供有力支持;S10、建设监测系统:应变、位移、温度、湿度、压力多种监测设备,及时发现管片病害和其他问题,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指导隧道的维护和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处治盾构隧道管片裂缝渗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在检测时,采用超声波探伤、X射线检测或者钻孔取芯方法,发现裂缝或渗漏后进一步确定其深度、长度以及其它相关参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处治盾构隧道管片裂缝渗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注浆技术是通过注入一定压力的浆液,填充管片裂缝和空隙,从而提高管片的密实性和稳定性,注浆材料为水泥砂浆或聚氨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处治盾构隧道管片裂缝渗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异形板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楠刘效东王安飞祝嘉辉李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长江隧道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