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度计检测标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638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粘度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粘度计检测标定装置,包括:第一检测管路,包括顺次连接的介质储罐、第一增压泵、加热器和第一取样管座以及待标定的第一振动式粘度计及标准的第二振动式粘度计,介质储罐的进口和出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一检测管路具有第一标定模式和第二标定模式;在第一标定模式下,两个第一阀门关闭,第一振动式粘度计安装在介质储罐处;在第二标定模式下,两个第一阀门打开,第一振动式粘度计安装在第一取样管座处,第二振动式粘度计安装在介质储罐处。通过设置第一检测管路模拟仿真介质流通的工况,不仅实现了对振动式粘度计的动静态标定,还可以调整压力和温度来仿真对振动式粘度计造成的测量影响。测量影响。测量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粘度计检测标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粘度计
,尤其涉及一种粘度计检测标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工业振动式粘度计进行标定检测的方法通常是将检测介质(例如一定粘度的硅油)置于专门的标定容器中,将待标定的工业振动式粘度计的探头探入硅油中进行标定检测;同时将硅油通过其他实验室用的标准粘度计进行检测,如旋转粘度计等,然后将二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获取工业振动式粘度计的准确性。
[0003]由于现有的工业粘度计及作为标准表的实验室用粘度计,以下以旋转粘度计为例,是安装在专门的容器中进行标定检测,其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0004]1)只能检测静态的介质粘度,无法仿真工业现场介质处于流动状态的测量状态,无法通过介质流速变化等方式改变介质的剪切速率,以仿真或研究现场状况;
[0005]2)只能检测单一压力状况下的介质粘度,无法通过调整压力变化来仿真工业现场压力波动对振动式粘度计造成的测量影响;
[0006]3)由于介质置于固定的容器中无法流动,因此只能用于工业振动式粘度计的标定测量,无法应用于工业毛细管粘度计的标定测量;
[0007]4)仅能用于粘度计产品的检测标定,无法通过调整管道内介质的温度、压力等参数以进行粘度计相关的研发实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度计检测标定装置,至少解决了现有工业振动式粘度计进行标定检测时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粘度计检测标定装置,包括:
[0010]第一检测管路,包括介质储罐、第一增压泵、加热器、第一取样管座及待标定的第一振动式粘度计及标准的第二振动式粘度计,所述介质储罐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增压泵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增压泵的出口与所述加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加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取样管座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取样管座的出口与所述介质储罐的进口连接,所述介质储罐的进口和出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检测管路具有第一标定模式和第二标定模式;
[0011]在所述第一标定模式下,两个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一振动式粘度计安装在所述介质储罐处以检测所述介质储罐内的介质粘度;
[0012]在所述第二标定模式下,两个所述第一阀门打开,所述第一振动式粘度计安装在第一取样管座处,所述第二振动式粘度计安装在所述介质储罐处。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检测管路还包括第一旁通支路,所述第一旁通支路与所述加热器并联在所述第一增压泵与所述第一取样管座之间,且所述第一旁通支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加热器的进口和出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
[0014]可选的,所述介质储罐处设置有第一温度变送器,所述第一取样管座的进口处设置有第二温度变送器。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增压泵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一压力变送器,所述第一取样管座的进口处设置有第二压力变送器。
[0016]可选的,所述加热器与所述第一取样管座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粘度计检测标定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管路,所述第二检测管路的进口和出口并联在所述第四阀门的两端;
[0017]所述第二检测管路包括待标定的毛细管粘度计以及顺次连接的第二增压泵、毛细管标准检测模组和第二取样管座,所述第二增压泵的进口作为所述第二检测管路的进口且设置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二取样管座的出口作为所述第二检测管路的出口且设置有第六阀门,所述毛细管标准检测模组包括毛细管、设置在所述毛细管的进口处的第三温度变送器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毛细管的进口处和出口处的第三压力变送器,所述粘度计检测标定装置还具有第三标定模式;
[0018]在所述第一标定模式下,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阀门和所述第六阀门均打开或关闭;
[0019]在所述第二标定模式下,所述第四阀门打开,所述第五阀门和所述第六阀门均关闭;
[0020]在所述第三标定模式下,两个所述第一阀门打开,所述第四阀门关闭,所述第五阀门和所述第六阀门均打开,所述待标定的毛细管粘度计安装在所述第二取样管座处。
[0021]可选的,所述第二检测管路还包括第二旁通支路,所述第二旁通支路并联在所述第二增压泵的两端,且所述第二旁通支路上设置有第七阀门,所述第二增压泵的进口和出口处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五阀门。
[0022]可选的,所述第二检测管路还包括第三增压泵及第三旁通支路,所述第三增压泵与所述第三旁通支路并联在所述毛细管标准检测模组与所述第二取样管座之间,且所述第三增压泵的进口和出口处分别设置有第八阀门,所述第三旁通支路上设置有第九阀门。
[0023]可选的,所述第二检测管路还包括第四旁通支路,所述第四旁通支路并联在所述第二取样管座的两端,且所述第四旁通支路上设置有第十阀门,所述第二取样管座的进口和出口处分别设置有所述第六阀门,所述粘度计检测标定装置还具有研发模式;
[0024]在所述研发模式下,两个所述第一阀门打开,所述第四阀门和所述第六阀门均关闭,所述第十阀门打开,所述第五阀门和所述第七阀门中的其中一者打开,所述第八阀门和所述第九阀门中的其中一者打开。
[0025]可选的,所述第三增压泵与所述第二取样管座之间还设置有第四压力变送器。
[0026]可选的,所述第一取样管座沿竖向设置,且所述第一取样管座的进口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取样管座的出口的高度。
[0027]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粘度计检测标定装置中,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0028]1)通过设置第一检测管路模拟仿真介质流通的工况,既可以实现对振动式粘度计的静态标定,又可以实现振动式粘度计的动态流通标定;
[0029]2)通过在第一检测管路上设置第一增压泵及加热器,能够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介质的流量、压力和温度,进而获取介质流量、压力、温度与粘度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粘度计的标
定和研发。
[0030]3)通过在第一检测管路的基础上增设第二检测管路,实现了对毛细管粘度计的动态标定;
[0031]4)将各个组件可设计为模组的形式并采用法兰连接的方式接入管路,为后续进行装置拓展提供了可能。
附图说明
[0032]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粘度计检测标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其中:
[0035]100

第一测管路;101

介质储罐;102

第一增压泵;103

加热器;104

第一取样管座;105

第一振动式粘度计;106

第二振动式粘度计;107

第一旁通支路;201

第一阀门;202

第二阀门;203

第三阀门;204

第四阀门;20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度计检测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检测管路,包括介质储罐、第一增压泵、加热器、第一取样管座及待标定的第一振动式粘度计及标准的第二振动式粘度计,所述介质储罐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增压泵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增压泵的出口与所述加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加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取样管座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取样管座的出口与所述介质储罐的进口连接,所述介质储罐的进口和出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检测管路具有第一标定模式和第二标定模式;在所述第一标定模式下,两个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一振动式粘度计安装在所述介质储罐处以检测所述介质储罐内的介质粘度;在所述第二标定模式下,两个所述第一阀门打开,所述第一振动式粘度计安装在第一取样管座处,所述第二振动式粘度计安装在所述介质储罐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度计检测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管路还包括第一旁通支路,所述第一旁通支路与所述加热器并联在所述第一增压泵与所述第一取样管座之间,且所述第一旁通支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加热器的进口和出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度计检测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储罐处设置有第一温度变送器,所述第一取样管座的进口处设置有第二温度变送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度计检测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压泵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一压力变送器,所述第一取样管座的进口处设置有第二压力变送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度计检测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与所述第一取样管座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粘度计检测标定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管路,所述第二检测管路的进口和出口并联在所述第四阀门的两端;所述第二检测管路包括待标定的毛细管粘度计以及顺次连接的第二增压泵、毛细管标准检测模组和第二取样管座,所述第二增压泵的进口作为所述第二检测管路的进口且设置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二取样管座的出口作为所述第二检测管路的出口且设置有第六阀门,所述毛细管标准检测模组包括毛细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孚凌自动化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