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抽间断接替式采油管柱及智能采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6274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举抽间断接替式采油管柱及智能采油系统,举抽间断接替式采油管柱,包括套管、油管、一段采油机构和二段采油机构,一段采油机构包括第四液位传感器、第三液位传感器、第三阀门、柱塞泵和第二阀门;二段采油机构包括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阀门、多相混抽转子泵,第二液位传感器位于第一液位传感器的下方,第一阀门位于多相混抽转子泵的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技术高扬程、高压力、高消耗且难以实现最佳采抽协调问题,提高采油效率和投资回报率,实现以简御繁智能采油,还解决了设备磨损、散热、振动和结蜡的难题,减少管杆刮除和锅炉车刺洗清蜡等机械方式对管杆的伤害和系统效率影响。影响。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举抽间断接替式采油管柱及智能采油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开采
,尤其涉及举抽间断接替式采油管柱及智能采油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因油藏物性差、地质构造复杂、采油工艺不合理等,低渗透油气田成为了低产低效井的主要来源之一,不仅开采难度大,采收率也低,导致生产成本也高。对于其他油气田,长时间的开采后导致油田的储油量下降,油田进入了开发的中后期,能量补充不及时从而产生更多低产低效井。需进一步加大油气勘探开采技术要求。
[0003]低产低效井为产量低、泵效低、抽油设备系统效率低、能源损耗大、高含水开采等特点的油井,针对该油井特点传统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1)传统机械采油方式单一,需要满足高压力高扬程需要,载荷大,消耗高,高温下寿命短,系统运行效率低,与此同时,为满足采油需要,该情况下泵和电机的体积很大;
[0005](2)已有的复合举升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耗能高、投资大、杆管偏磨等系列问题;
[0006](3)原油具有高含蜡,含砂的特点,原油举升到井口过程中,随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举抽间断接替式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油管、一段采油机构和二段采油机构,所述油管插设在套管内,所述一段采油机构和二段采油机构均设置在油管内;所述一段采油机构包括第四液位传感器、第三液位传感器、第三阀门、柱塞泵和第二阀门,所述第四液位传感器位于第三液位传感器的下方,所述第三阀门、柱塞泵、第二阀门自下而上设置;所述二段采油机构包括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阀门、多相混抽转子泵,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位于第一液位传感器的下方,所述第一阀门位于多相混抽转子泵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抽间断接替式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内还安装有至少一个举液机构,所述举液机构位于第三阀门与柱塞泵之间,或者所述举液机构位于多相混抽转子泵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举抽间断接替式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举液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举液器,所述举液器安装在第一电机的转轴上。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举抽间断接替式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油管、第三阀门、柱塞泵、第二阀门、第一阀门、多相混抽转子泵、第一电机均设置有表面织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举抽间断接替式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织构中全部嵌入或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美玲黄志强马亚超刘伯韬王俊杰米艳梅魏强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