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免针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624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正压免针接头,包括壳体、导管、第一弹性变形件、穿刺管、导流管和第二弹性变形件,壳体具有一第一容置腔;导管具有一第二容置腔,第二容置腔连通第一容置腔;第一弹性变形件具有一第一空腔,第一弹性变形件设置于第一容置腔中,第一弹性变形件设置有第一出液口;穿刺管设置于第一空腔中,穿刺管具有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二出液口连通第一出液口;导流管设置于第二容置腔中,导流管具有一第二空腔,导流管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流道,导流管还设置有连通第一流道的第三出液口;第二弹性变形件设置于第二空腔中,第二弹性变形件连接第一弹性变形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克服传统正压免针接头存在的药液残留量大、感染风险高的问题。险高的问题。险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压免针接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免针接头
,尤其是指一种正压免针接头。

技术介绍

[0002]传统上,如欲将药液注入一导管或点滴瓶内,一般都会利用注射针筒将针筒内的药液,注入该导管或该点滴瓶内,使药液通过一输液管而流入病患体内。而传统注射针筒必然设置一针头,因该针头的设计使医护人员有被针扎到的风险,为了免除该风险,陆续开发出不同款式的免针接头。目前市面上的免针接头通常包括负压免针接头和正压免针接头,其中负压免针接头在使用时,其壳体内瞬间产生的负压状态很容易导致药液回流的问题,使用正压免针接头能够解决负压免针接头存在的这一缺陷。但是现有的正压免针接头大多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同时密闭性较差,以及无法消除接头内残余药液,给患者带来在输液过程中指数级受感染的几率。同时无针接头密闭残余间隙导致在输液中,总会或多或少残存在无针加药接头内,使再次使用中药液掺杂上一轮残余药液,从而影响本次药液输送的安全,影响后续再次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正压免针接头存在的药液残留量大、感染风险高的缺陷。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正压免针接头,包括:
[0005]壳体,其两端开口,所述壳体具有一第一容置腔;
[0006]导管,其具有一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
[0007]第一弹性变形件,其具有一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弹性变形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中,所述第一弹性变形件设置有第一出液口;
[0008]穿刺管,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中,所述穿刺管具有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口;
[0009]导流管,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中,所述导流管具有一第二空腔,所述导流管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导流管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三出液口;
[0010]第二弹性变形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中,所述第二弹性变形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变形件;
[0011]其中,当第一弹性变形件受外力作用时,第一弹性变形件带动第二弹性变形件向导管的方向移动,以打开所述导流管上的第三出液口,注射液依次经过第三出液口和第一流道,并从所述导管的流道流出;
[0012]在外力撤销后,第一弹性变形件带动第二弹性变形件复位,以使残留于第二空腔中的药液流出。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变形件和第二弹性变形件均包括弹性变形部和弹性框体,所述弹性变形部连接所述弹性框体。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变形件背离所述第二弹性变形件的一端设置有易刺部,当第一弹性变形件受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一弹性变形部顺势移动使得所述穿刺管刺穿易刺部。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沿着所述导流管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流道布设于所述导流管的外壁上。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流道对称设置于所述导流管的外壁上,其中第一流道的数量为2N,N=1,2,3..n,n为自然数。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为设置于所述导流管外壁上的凹槽;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为设置于所述导流管上的通孔。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管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和所述导管为卡扣连接。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和所述导管上设有凹凸筋,且壳体和导管设有凹凸筋的端面为斜锥面,壳体和所述导管通过凹凸筋密封连接。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3]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第一弹性变形件、导流管和第二弹性变形件的配合实现正压输液,在外力撤销后,第一弹性变形件带动第二弹性变形件复位,以将残留于第二空腔中的药液挤出,克服传统正压免针接头存在的药液残留量大、感染风险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的仰视图。
[0027]图3是图2上A

A的剖面示意图。
[0028]图4是在图1基础上省略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图4上省略第一弹性变形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图5上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1]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第一容置腔;2、导管;21、第二容置腔;22、第二流道;3、第一弹性变形件;31、第一出液口;32、第一空腔;33、易刺部;4、穿刺管;41、进液口;42、第二出液口;5、导流管;51、第二空腔;52、第一流道;53、第三出液口;6、第二弹性变形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3]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正压免针接头,包括壳体1和导管2,壳体1连接导管2,其中壳体1两端开口,所述壳体1具有一第一容置腔11;导管2具有一第二容置腔21,所述第二容置腔21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11。作为优选地,所述壳体1和所述导管2
为卡扣连接,作为示例地,可以在壳体1和导管2上设有凹凸筋,且壳体1和导管2设有凹凸筋的端面为斜锥面,壳体1和导管2通过凹凸筋密封连接。
[003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压免针接头还包括第一弹性变形件3、穿刺管4、导流管5和第二弹性变形件6,第一弹性变形件3具有一第一空腔32,所述第一弹性变形件3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1中,所述第一弹性变形件3设置有第一出液口31;穿刺管4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32中,所述穿刺管4具有进液口41和第二出液口42,所述第二出液口42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口31;导流管5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21中,所述导流管5具有一第二空腔51,所述导流管5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流道52,所述导流管5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流道52的第三出液口53;第二弹性变形件6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51中,所述第二弹性变形件6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变形件3;其中,当第一弹性变形件3受外力作用时,第一弹性变形件3带动第二弹性变形件6向导管2的方向移动,以打开所述导流管5上的第三出液口53,注射液依次经过第三出液口53和第一流道52,并从所述导管2的流道流出;在外力撤销后,第一弹性变形件3带动第二弹性变形件6复位,以使残留于第二空腔51中的药液流出。
[0035]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第一弹性变形件3、导流管5和第二弹性变形件6的配合实现正压输液,在外力撤销后,第一弹性变形件3带动第二弹性变形件6复位,以将残留于第二空腔51中的药液挤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压免针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两端开口,所述壳体具有一第一容置腔;导管,其具有一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第一弹性变形件,其具有一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弹性变形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中,所述第一弹性变形件设置有第一出液口;穿刺管,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中,所述穿刺管具有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口;导流管,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中,所述导流管具有一第二空腔,所述导流管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导流管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三出液口;第二弹性变形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中,所述第二弹性变形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变形件;其中,当第一弹性变形件受外力作用时,第一弹性变形件带动第二弹性变形件向导管的方向移动,以打开所述导流管上的第三出液口,注射液依次经过第三出液口和第一流道,并从所述导管的流道流出;在外力撤销后,第一弹性变形件带动第二弹性变形件复位,以使残留于第二空腔中的药液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免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变形件和第二弹性变形件均包括弹性变形部和弹性框体,所述弹性变形部连接所述弹性框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争峰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安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