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免针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6240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正压免针接头,包括壳体、导管、第一弹性变形件、穿刺管、导流管和第二弹性变形件,壳体具有一第一容置腔;导管具有一第二容置腔,第二容置腔连通第一容置腔;第一弹性变形件具有一第一空腔,第一弹性变形件设置于第一容置腔中,第一弹性变形件设置有第一出液口;穿刺管设置于第一空腔中,穿刺管具有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二出液口连通第一出液口;导流管设置于第二容置腔中,导流管具有一第二空腔,导流管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流道,导流管还设置有连通第一流道的第三出液口;第二弹性变形件设置于第二空腔中,第二弹性变形件连接第一弹性变形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克服传统正压免针接头存在的药液残留量大、感染风险高的问题。险高的问题。险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压免针接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免针接头
,尤其是指一种正压免针接头。

技术介绍

[0002]传统上,如欲将药液注入一导管或点滴瓶内,一般都会利用注射针筒将针筒内的药液,注入该导管或该点滴瓶内,使药液通过一输液管而流入病患体内。而传统注射针筒必然设置一针头,因该针头的设计使医护人员有被针扎到的风险,为了免除该风险,陆续开发出不同款式的免针接头。目前市面上的免针接头通常包括负压免针接头和正压免针接头,其中负压免针接头在使用时,其壳体内瞬间产生的负压状态很容易导致药液回流的问题,使用正压免针接头能够解决负压免针接头存在的这一缺陷。但是现有的正压免针接头大多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同时密闭性较差,以及无法消除接头内残余药液,给患者带来在输液过程中指数级受感染的几率。同时无针接头密闭残余间隙导致在输液中,总会或多或少残存在无针加药接头内,使再次使用中药液掺杂上一轮残余药液,从而影响本次药液输送的安全,影响后续再次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正压免针接头存在的药液残留量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压免针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两端开口,所述壳体具有一第一容置腔;导管,其具有一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第一弹性变形件,其具有一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弹性变形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中,所述第一弹性变形件设置有第一出液口;穿刺管,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中,所述穿刺管具有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口;导流管,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中,所述导流管具有一第二空腔,所述导流管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导流管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三出液口;第二弹性变形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中,所述第二弹性变形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变形件;其中,当第一弹性变形件受外力作用时,第一弹性变形件带动第二弹性变形件向导管的方向移动,以打开所述导流管上的第三出液口,注射液依次经过第三出液口和第一流道,并从所述导管的流道流出;在外力撤销后,第一弹性变形件带动第二弹性变形件复位,以使残留于第二空腔中的药液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免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变形件和第二弹性变形件均包括弹性变形部和弹性框体,所述弹性变形部连接所述弹性框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争峰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安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