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臂丛神经损伤术后康复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6225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神经损伤术后康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臂丛神经损伤术后康复固定装置,包括臂托和头围,臂托的两端外表面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外表面安装有调节杆,调节杆的顶端安装有活动插杆,头围的外表面对称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外表面安装有固定杆,活动插杆插设在固定杆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适配不同大小的头围、臂托以及可调节的固定杆和调节杆等结构,可以代替传统石膏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托举,穿脱简单,固定安全且牢靠,结构轻便,大大提高患者佩戴的舒适度,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同时利用背带和三组公魔术贴以及母魔术贴进行配合,可以轻易地对整个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减少肘部和头部的受力,操作简单方便。操作简单方便。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臂丛神经损伤术后康复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神经损伤术后康复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臂丛神经损伤术后康复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臂丛神经是支配上肢的重要神经,由脊髓神经根前支组成,臂丛神经损伤后多数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而目前常规臂丛神经损伤术后基本上都是采用石膏进行固定,石膏固定过程中,不仅笨重而且佩戴舒适度欠佳,一旦石膏定型无法调节各位的角度和大小情况,同时笨重的石膏全部通过肘部和头部承托,经常出现肱骨内侧髁和头皮部位压疮的发生,同时术中制作固定石膏的过程中费时费力,需要多名医护人员进行配合操作,导致手术过程中的整体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臂丛神经损伤术后康复固定装置,根据患者不同的头围和手臂围选择不同大小的尺寸,佩戴固定简单且安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臂丛神经损伤术后康复固定装置,包括臂托和头围,所述臂托的两端外表面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表面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顶端安装有活动插杆,所述头围的外表面对称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表面安装有固定杆,所述活动插杆插设在固定杆的内部,所述活动插杆的顶端设置有调节弹珠,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弹珠设置在调节孔的内部。
[0005]为了提高整个固定装置的透气效果,本技术改进有,所述臂托和头围的外表面均开设有透气微孔。
[0006]为了避免患者头部磨出水泡或者磨破皮的情况出现,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头围的内部设置有软垫。
[0007]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个固定装置的佩戴固定效果,本技术改进有,所述臂托的外表面两侧分别安装有公魔术贴和母魔术贴,所述公魔术贴和母魔术贴一一对应。
[0008]为了充分减少手臂的压力,本技术改进有,所述臂托靠近母魔术贴的一侧安装有背带。
[0009]为了加速患者的康复,本技术改进有,所述臂托的角度为肘关节屈曲120
°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适配不同大小的头围、臂托以及可调节的固定杆和调节杆等结构,可以代替传统石膏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托举,穿脱简单,固定安全且牢靠,结构轻便,大大提高患者佩戴的舒适度,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同时利用背带和三组公魔术贴以及母魔术贴进行配合,可以轻易地对整个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减少肘部和头部的受力,操作简单
方便,并且对头围的尺寸进行适当的扩大,留出头部可转动的空间,同时在头围的内部设置有软垫,可以有效地防止患者头部局部受压明显,进而避免患者头部磨出水泡或者磨破皮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臂丛神经损伤术后康复固定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臂丛神经损伤术后康复固定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臂丛神经损伤术后康复固定装置固定杆和调节杆连接处结构放大图。
[0015]图例说明:
[0016]1、臂托;2、头围;3、连接板;4、固定板;5、调节杆;6、固定杆;7、活动插杆;8、调节弹珠;9、调节孔;10、公魔术贴;11、母魔术贴;12、背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9]实施例一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臂丛神经损伤术后康复固定装置,包括臂托1和头围2,臂托1的两端外表面安装有连接板3,连接板3的外表面安装有调节杆5,调节杆5的顶端安装有活动插杆7,头围2的外表面对称安装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外表面安装有固定杆6,活动插杆7插设在固定杆6的内部,活动插杆7的顶端设置有调节弹珠8,固定杆6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调节孔9,调节弹珠8设置在调节孔9的内部,通过设置适配不同大小的头围2、臂托1以及可调节的固定杆6和调节杆5等结构,可以代替传统石膏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托举,穿脱简单,固定安全且牢靠,结构轻便,大大提高患者佩戴的舒适度,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同时利用背带12和三组公魔术贴10以及母魔术贴11进行配合,可以轻易地对整个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减少肘部和头部的受力,操作简单方便。
[0021]请参阅图1

3,臂托1和头围2的外表面均开设有透气微孔,透气微孔可以提高头围2和臂托1的透气效果,进一步提高舒适度,头围2的内部设置有软垫,软垫可以避免患者头部磨出水泡或者磨破皮的情况出现,臂托1的外表面两侧分别安装有公魔术贴10和母魔术贴11,公魔术贴10和母魔术贴11一一对应,利用公魔术贴10和母魔术贴11之间的粘贴作用,
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固定装置的佩戴固定效果,臂托1靠近母魔术贴11的一侧安装有背带12,臂托1的角度为肘关节屈曲120
°
,背带12可以使得肩膀受力,进而减轻手臂位置处的压力,配合上肘关节屈曲120
°
的设计,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
[0022]工作原理:佩戴前,首先选择适配的头围2和臂托1,当患者在佩戴该固定装置时,首先穿戴好头围2,然后将手臂放入到臂托1中,再利用公魔术贴10和母魔术贴11将患者的手臂进行固定,通过固定杆6和调节杆5将头围2和臂托1连接,根据患者情况,配合上调节弹珠8、活动插杆7和调节孔9的作用,可以改变固定杆6和调节杆5之间的长度,最后再将背带12背在身上,即可完成整个固定装置的佩戴,操作简单方便,直接术后佩戴,安全有效,不会造成二次伤害,不再需要利用石膏进行固定,不仅提高了患者佩戴过程的舒适度,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负担,进而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效率。
[0023]以上,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他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臂丛神经损伤术后康复固定装置,包括臂托(1)和头围(2),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托(1)的两端外表面安装有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的外表面安装有调节杆(5),所述调节杆(5)的顶端安装有活动插杆(7),所述头围(2)的外表面对称安装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外表面安装有固定杆(6),所述活动插杆(7)插设在固定杆(6)的内部,所述活动插杆(7)的顶端设置有调节弹珠(8),所述固定杆(6)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调节孔(9),所述调节弹珠(8)设置在调节孔(9)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臂丛神经损伤术后康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托(1)和头围(2)的外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徐钊强丁明晖李诗珏李恺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