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闽江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双向搅拌机构及聚酯熔体混炼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6223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搅拌机构及聚酯熔体混炼桶,涉及原液着色纺丝技术领域。固定组件包括顶板和设置于顶板底端的中心轴;换向组件包括第一转动环、第二转动环和辅助转动环,第一转动环和第二转动环分别套接在中心轴的顶部和底部辅助转动环连接在中心轴的外壁上,同时与第一转动环和第二转动环啮合连接;搅拌组件包括第一搅拌件、第二搅拌件和边缘刮除件,第一搅拌件与第二转动环远离顶板的一端连接,第二搅拌件周向设置在第一转动环外壁上,边缘刮除件与第一搅拌件连接;容纳机构包括加热混炼桶和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设置在加热混炼桶外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设备融化效果不稳定、搅拌效果差的问题。搅拌效果差的问题。搅拌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搅拌机构及聚酯熔体混炼桶


[0001]本技术涉及原液着色纺丝
,尤其涉及一种双向搅拌机构及聚酯熔体混炼桶。

技术介绍

[0002]原液着色技术主要是通过将纺丝切片与色母粒在纺前按比例进行共混,再送入熔融纺丝机,经喷丝板直接挤出有色纤维的一种纺丝方法。通过原液着色技术制备的纤维自带颜色,无需染色,可避免大量印染废水排放,绿色环保。
[0003]现有的装置将聚酯熔体和色母粒直接融化混合搅拌时,二者混合的不均匀,导致产出的纤维存在色差,造成成本浪费的问题,并且现有设备在融化聚酯熔体和色母粒时温度难以掌控,致使融化不充分或者融化过度,温度过高会使聚酯熔体和色母粒颜色改变,影响产出成品,温度不够,色母粒和聚酯熔体会结块,也会影响成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现有装置存在的将聚酯熔体和色母粒直接融化混合搅拌时,二者混合的不均匀,导致产出的纤维存在色差,造成成本浪费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6]因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搅拌机构,其目的在于通过正反同时搅拌,可以使内部的聚酯熔体和色母粒混合的更加均匀充分。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向搅拌机构,本机构包括:固定组件,包括顶板和设置于所述顶板底端中部的中心轴;换向组件,包括第一转动环、第二转动环和辅助转动环,所述第一转动环和第二转动环分别套接在所述中心轴靠近顶板和远离顶板的一端外壁上,所述辅助转动环转动连接在中心轴的外壁上,且其同时与第一转动环和第二转动环啮合连接,以及;搅拌组件,包括第一搅拌件、第二搅拌件和边缘刮除件,所述第一搅拌件与第二转动环远离顶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搅拌件设置在第一转动环的周向外壁上,所述边缘刮除件与第一搅拌件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双向搅拌机构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中心轴上对称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辅助转动环套接在转动轴上,且所述辅助转动环靠近中心轴的一端还开设有辅助齿槽。
[0009]作为本技术双向搅拌机构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转动环靠近顶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辅助齿槽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环外壁连接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靠近第二转动环的一端中部开设卡接孔;所述第一转动环的周向外壁上还设置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上还对称设置有导流块。
[0010]作为本技术双向搅拌机构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转动环靠近顶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齿轮,其外壁还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配合卡接在卡接孔内;所述第三齿轮与辅助齿槽啮合连接,且所述保护罩内部包覆第二齿轮、辅助齿槽和第三齿轮。
[0011]作为本技术双向搅拌机构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搅拌件远离中心轴的一端设置有搅拌扇,其外壁上还设置有多组搅拌圈。
[0012]作为本技术双向搅拌机构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搅拌件包括横杆和纵杆,所述横杆周向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环外壁上,且与所述保护板一一对应;所述纵杆垂设置在横杆的中部,其朝向与中心轴一致,所述纵杆外壁上还对称设置有切割搅拌条。
[0013]作为本技术双向搅拌机构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边缘刮除件包括连接杆和刮除板;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横杆远离第二转动环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刮除板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双向搅拌机构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顶板顶端中部对称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从顶板底部延伸出,其上设置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顶板上还开设有关于第一驱动电机对称的进料孔。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通过换向组件控制搅拌组件不同方向转动,第一搅拌件在中心转动,第二搅拌件在边缘搅动,内部融化的聚酯熔体和色母粒受到牵引,充分混合转动,达到均匀上色的目的,边缘刮除件可以将飞溅的装置侧壁的融化流体重新刮取到桶内,继续搅拌。
[001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在于:现有的熔炼设备融化聚酯熔体和色母粒时温度难以掌控,致使融化不充分或者融化过度,影响产品质量。
[001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酯熔体混炼桶,本装置包括上述的双向搅拌机构,还包括:容纳机构,包括加热混炼桶和温度控制器,所述加热混炼桶一端开口,所述顶板配合卡接在开口内,所述温度控制器设置在加热混炼桶外壁上。
[0019]作为本技术聚酯熔体混炼桶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加热混炼桶底端中部开设有下漏孔,所述下漏孔上连接有出料管。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通过温度控制器控制加热混炼桶内部加热线圈的温度,实现对混炼桶内部温度的精准实时调控和监测,通过下漏孔上连接的出料管将充分染色的成品排出混炼桶,便于产品的收集。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3]图1为本技术双向搅拌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双向搅拌机构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双向搅拌机构的换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双向搅拌机构的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双向搅拌机构的第二搅拌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聚酯熔体混炼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技术聚酯熔体混炼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2]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33]再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100),包括顶板(101)和设置于所述顶板(101)底端中部的中心轴(102);换向组件(200),包括第一转动环(201)、第二转动环(202)和辅助转动环(203),所述第一转动环(201)和第二转动环(202)分别套接在所述中心轴(102)靠近顶板(101)和远离顶板(101)的一端外壁上,所述辅助转动环(203)转动连接在中心轴(102)的外壁上,且其同时与第一转动环(201)和第二转动环(202)啮合连接,以及;搅拌组件(300),包括第一搅拌件(301)、第二搅拌件(302)和边缘刮除件(303),所述第一搅拌件(301)与第二转动环(202)远离顶板(10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搅拌件(302)设置在第一转动环(201)的周向外壁上,所述边缘刮除件(303)与第一搅拌件(30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102)上对称设置有转动轴(102a),所述辅助转动环(203)套接在转动轴(102a)上,且所述辅助转动环(203)靠近中心轴(102)的一端还开设有辅助齿槽(203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环(201)靠近顶板(1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201a),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201b),所述第二齿轮(201b)与所述辅助齿槽(203a)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环(201)外壁连接有保护罩(201c),所述保护罩(201c)靠近第二转动环(202)的一端中部开设卡接孔(O);所述第一转动环(201)的周向外壁上还设置有保护板(201d),所述保护板(201d)上还对称设置有导流块(201d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环(202)靠近顶板(1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齿轮(202a),其外壁还开设有转动槽(202b),所述转动槽(202b)配合卡接在卡接孔(O)内;所述第三齿轮(202a)与辅助齿槽(203a)啮合连接,且所述保护罩(201c)内部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李永贵
申请(专利权)人:闽江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