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膝部热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6194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膝部热敷装置,包括护膝本体、艾灸加热单元、气囊,护膝本体包括上壳以及与上壳配合插接的下壳,以使得上壳和下壳之间相互转动,上壳和下壳内均具有空腔,并且上壳和下壳相对的内端均敞口,以使上壳和下壳可以限制出安装腔,艾灸加热单元设置于安装腔内,以实现艾灸产生具有药效的气体进入到护膝本体内与膝部接触,气囊具有多个,多个气囊对称布置在容纳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上壳、下壳和艾灸加热单元之间的配合不仅能够使艾灸加热单元产生具有药效的气体接患者膝部接触,对患者膝部关节疾病进行理疗,还能够使患者在需要走动或上厕所时,在保证对膝部理疗状态下使患者直立行走,从而增加的热敷装置的灵活性。从而增加的热敷装置的灵活性。从而增加的热敷装置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膝部热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膝部热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因为长期缺乏锻炼导致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膝部关节的疾病已经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同时每年膝部关节疾病患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医学上的膝部热敷装置用于治疗膝部疼痛、肌肉疲劳和其他相关问题的医疗设备。可以追溯到传统的热敷治疗方法,人们已经使用热敷来缓解肌肉疼痛和炎症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然而,传统的热敷方法需要使用热水袋或毛巾,这种方法有时不太方便、效果不稳定且容易引起烫伤。
[0003]目前,常见的膝部热敷装置都是固定式,佩戴者只能坐着体验到热敷的所带来的效果,突然有急事(比如如厕和其他需要临时起身时)需要将热敷装置拆下,完成急事以后需要再次佩戴,比较繁琐,而现有的热敷装置一般采用电加热护膝或护套等设备来解决不便于患者活动的情况,由于是与膝部皮肤接触接触的,为了避免对膝部造成烧伤,所以热敷的温度不高,但是,在长时间热敷的过程中,膝盖的皮肤容易出汗,汗液会粘附到护膝或护套上,后期需要对护膝或护套进行清洗。因此提出一种膝部热敷装置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膝部热敷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加热护膝或护套为了避免膝部烧伤降低内部温度,需要长时间佩戴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膝部热敷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0006]护膝本体,所述护膝本体包括转动相连的上壳和下壳,并且上壳和下壳相互靠近的一端可插接,所述上壳适于贴合在膝部的上侧,所述下壳适于贴合在膝部的下侧,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上朝向膝部的一侧限制出适配膝部的容纳槽,所述上壳和下壳内均具有空腔,并且上壳和下壳相对的内端均敞口,以使上壳和下壳可以限制出安装腔;
[0007]艾灸加热单元,所述艾灸加热单元设置于安装腔内,以实现艾灸产生具有药效的气体穿过护膝本体上朝向膝部的一侧面与膝部接触;
[0008]气囊,所述气囊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气囊对称布置在容纳槽内。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按摩座,所述按摩座安装在容纳槽内,所述按摩座包括设置在上壳上的按压轮以及设置在下壳上的滑动套,所述按压轮和所述滑动套相连,并且按压轮相对滑动套可滑移,以使在上壳和下壳上下转动时,按压轮按照滑动套的预定轨道在膝部上下移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壳包括第一内壳和第一外壳,所述下壳包括第二内壳和第二外壳,并且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均为弧面结构并共同构成用于适配膝部的容纳槽,其中第一内壳可以适配在膝部的上侧位置,第二内壳可以适配在膝部的下侧位置,所述第一外壳和
第二外壳分别连接在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的外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壳上连接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连接有方形拉杆,所述方形拉杆与按压轮连接,所述第二内壳上连接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滑动套连接,所述滑动套的中部开设有通风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上壳和下壳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调节带,所述调节带贴合腿部的一侧上安装有鼓囊,所述调节带靠近腿部的一侧上安装有鼓囊,所述调节带上连接有以实现鼓囊与气囊之间连通的通气管。
[0013]进一步的,所述艾灸加热单元设置于第二内壳上,所述艾灸加热单元包括中空固定架,所述中空固定架内部安装有加热器和艾饼架,所述艾饼架位于加热器内,所述中空固定架的下方安装有出风支架。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所构成的内壳体的中间位置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二内壳的通气孔上连接有安装框架,所述出风支架连接在安装框架上,所述安装框架与出风支架之间设置有硅胶垫。
[0015]进一步的,所述艾饼架包括顶板,所述顶板朝向中空固定架的一侧连接有存放架,所述中空固定架的一侧连接有风扇,所述固定架的另一侧连接有微型气泵,所述微型气泵与气囊连通。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壳上连接有与艾饼架对应的端盖,所述第一外壳上开设有端盖进口对应的开口,所述第二外壳还安装有触摸控制面板,所述触摸控制面板均与加热器、风扇、微型气泵连接以实现对其控制。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壳的通气孔处连接有挡板,所述第一内壳朝向膝部的侧面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与第一内壳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挡板上安装有第三固定座,所述第三固定座上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两端连接有按压球。
[0018]有益效果是:
[0019]1、利用上壳、下壳和艾灸加热单元之间的配合不仅能够使艾灸加热单元产生具有药效的气体接患者膝部接触,对患者膝部关节疾病进行理疗,还能够使患者在需要走动或上厕所时,在保证对膝部理疗状态下使患者直立行走,从而增加的热敷装置的灵活性。
[0020]2、通过内壳上的气囊可以使膝部与内壳之间具有间隙,在加热过后具有药性的气体会以稳定的温度与膝部接触,并不会因温度过低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因温度过高长时间导致膝部受热烧伤。
[0021]3、利用上壳和下壳之间转动,可以实现方形拉杆按照滑动套的预设的轨道,使按压轮从膝盖上方向膝盖下方移动,在按压轮移动过程中与膝盖摩擦来达到按摩效果。
附图说明
[0022]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方式,并且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上壳结构的内部立体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上壳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热敷装置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艾灸散热单元结构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内壳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外壳结构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调节带结构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按摩座结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0031]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8中伸缩杆结构的示意图。
[0032]图中:10、护膝本体;1、上壳;2、下壳;3、按摩座;4、调节带;5、艾灸加热单元;6、销轴;11、气囊;12、进风孔;101、端盖;102、触摸控制面板;111、第一外壳;1101、开口;112、第二外壳;201、第一内壳;202、第二内壳;21、通气孔;211、挡板;212、安装框架;51、中空固定架;52、加热器;53、艾饼架;54、风扇;55、出风支架;56、硅胶垫;531、顶板;532、存放架;521、第一透风孔;511、第二透风孔;512、微型气泵;31、第一固定座;32、方形拉杆;33、第二固定座;34、滑动套;211、挡板;341、通风孔;35、按压轮;36、按压球;37、伸缩杆;38、第三固定座;371、杆体;372、拉伸弹簧;41、鼓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膝部热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护膝本体(10),所述护膝本体(10)包括转动相连的上壳(1)和下壳(2),并且上壳(1)和下壳(2)相互靠近的一端可插接,所述上壳(1)适于贴合在膝部的上侧,所述下壳(2)适于贴合在膝部的下侧,所述上壳(1)和所述下壳(2)上朝向膝部的一侧限制出适配膝部的容纳槽,所述上壳(1)和下壳(2)内均具有空腔,并且上壳(1)和下壳(2)相对的内端均敞口,以使上壳(1)和下壳(2)可以限制出安装腔;艾灸加热单元(5),所述艾灸加热单元(5)设置于安装腔内,以实现艾灸产生具有药效的气体穿过护膝本体(10)上朝向膝部的一侧面与膝部接触;气囊(11),所述气囊(11)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气囊(11)对称布置在容纳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热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摩座(3),所述按摩座(3)安装在容纳槽内,所述按摩座(3)包括设置在上壳(1)上的按压轮(35)以及设置在下壳(2)上的滑动套(34),所述按压轮(35)和所述滑动套(34)相连,并且按压轮(35)相对滑动套(34)可滑移,以使在上壳(1)和下壳(2)上下转动时,按压轮(35)按照滑动套(34)的预定轨道在膝部上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膝部热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1)包括第一内壳(201)和第一外壳(111),所述下壳(2)包括第二内壳(202)和第二外壳(112),并且第一内壳(201)和第二内壳(202)均为弧面结构并共同构成用于适配膝部的容纳槽,其中第一内壳(201)可以适配在膝部的上侧位置,第二内壳(202)可以适配在膝部的下侧位置,所述第一外壳(111)和第二外壳(112)分别连接在第一内壳(201)和第二内壳(202)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膝部热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壳(201)上连接有第一固定座(31),所述第一固定座(31)上连接有方形拉杆(32),所述方形拉杆(32)与按压轮(35)连接,所述第二内壳(202)上连接有第二固定座(33),所述第二固定座(33)与滑动套(34)连接,所述滑动套(34)的中部开设有通风孔(34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爽钟洁魏云鹏岳艳杰范以撒王文广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