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6173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与接触加热部相关的操作的操作性的降低的印刷装置。干燥部具备框体和第一接触加热部。第一接触加热部被设置在框体的内部。第一接触加热部具有第一接触加热面,该第一接触加热面被构成为与印刷后的介质的背面接触。第一接触加热部在第一卡合部与第一支承部的第一引导部进行了卡合、且第二卡合部与第二支承部的第二引导部进行了卡合的状态下,通过从第一接触加热面与印刷后的介质的背面对置的第一位置向与第一位置相比第一接触加热面从印刷后的介质的背面远离了的第二位置进行移动,从而能够将姿态从第一姿态变更为第二姿态。变更为第二姿态。变更为第二姿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印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向介质喷出液体从而在介质上实施印刷、并使印刷后的介质干燥的印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向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的介质喷出液体从而在介质上实施印刷的印刷装置。印刷装置具备使印刷后的介质干燥的干燥部。作为这样的干燥部,存在具备框体、和被设置在框体的内部的接触加热部的干燥部。接触加热部通过与印刷后的介质接触从而使印刷后的介质干燥。
[0003]在这样的印刷装置中,为了实现印刷后的介质的干燥效率的提高和印刷装置的小型化,从而关于例如框体与接触加热部之间的空间的节省等、干燥部的结构而期待进行改善。
[0004]然而,在这样的印刷装置中,存在由于干燥部的结构而导致与接触加热部相关联的作业的作业性将会降低的可能性。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1996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解决上述课题的印刷装置具备:输送部,其被构成为,在输送方向上对介质进行输送;印刷部,其被构成为,通过向利用所述输送部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部,其被构成为,在输送方向上对介质进行输送;印刷部,其被构成为,通过向利用所述输送部而被输送的介质喷出液体从而在介质上实施印刷;干燥部,其被构成为,使由所述印刷部实施了印刷的印刷后的介质干燥,所述干燥部具有:框体;第一接触加热部,其被设置在所述框体的内部;第一支承部,其被设置在所述框体的内部,并且被设置在于所述输送方向上夹持所述第一接触加热部的位置中的任意一方处;第二支承部,其被设置在所述框体的内部,并且被设置在于所述输送方向上夹持所述第一接触加热部的位置中的任意另一方处,所述第一支承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承部被构成为,对所述第一接触加热部进行支承,所述第一支承部具有被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接触加热部对置的位置处的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二支承部具有被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接触加热部对置的位置处的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一接触加热部具有:第一接触加热面,其被构成为,与作为和印刷后的介质的印刷面为相反的印刷后的介质的背面对置、且与印刷后的介质的背面接触;第一卡合部,其能够与所述第一引导部进行卡合;第二卡合部,其能够与所述第二引导部进行卡合,所述第一接触加热部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引导部进行了卡合、且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部进行了卡合的状态下,通过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进行移动,从而能够将姿态从第一姿态变更为第二姿态,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一接触加热面与印刷后的介质的背面对置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与所述第一位置相比所述第一接触加热面从印刷后的介质的背面远离了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置为与所述第一位置相比所述第一接触加热面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进行了移动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置为与所述第一位置相比所述第一接触加热面进行了倾斜的位置。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加热部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引导部进行了卡合、且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部进行了卡合的状态下,通过从所述第二位置向第三位置进行移动,从而能够将姿态从所述第二姿态变更为第三姿态,其中,所述第三位置为与所述第二位置相比所述第一接触加热面从印刷后的介质的背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鹫尾裕一藤泽和利片上悟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