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密度比的食品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5968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密度比的食品加工装置,包括搅拌箱,所述搅拌箱顶部的两端均通过管道固定安装有定量阀,所述定量阀的顶部通过管道固定安装有原料箱,所述搅拌箱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内腔开设有环形导槽,所述搅拌箱外表面底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搅拌箱、定量阀、原料箱、固定筒、转动套、转轴、驱动电机、搅拌叶片、搅拌杆、环形导槽和导杆之间配合的作用下,实现了本可控密度比的食品加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具备对原料进行定量投放的功能,使得原料之间混合的密度比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极大的提高了整体搅拌混合作业的效果和质量,利于食品加工的生产使用。利于食品加工的生产使用。利于食品加工的生产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密度比的食品加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具体为一种可控密度比的食品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食品加工,是指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动,是广义农产品加工业的一种类型,食品加工的原料需要混合装置来对其进行混合来加工成食品。
[0003]如中国技术提供了“一种食品加工用原料混合装置”,其公告号为:CN211302786U,该申请包括混合箱和支撑板,所述混合箱顶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所述混合箱左侧的中端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顶部的中端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道与混合箱左右两侧的上端连通,本技术设置了水箱、水泵和喷头,达到了对内壁水冲的目的,设置了气缸、移动杆和刷头,达到了对内壁刮除的目的,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达到了清理内壁残留的原料效果好的需求,解决了现有的混合装置清理内壁残留的原料效果差,从而影响混合装置的下次使用,为人们使用造成不便的问题,上述技术中的食品加工用原料混合装置使用过程中仅采用搅拌叶对原料进行搅拌,由于搅拌结构较为单一,混合效果不佳,导致搅拌作业所需花费的时间较长,同时往往采用人员经过进料口处对混合箱的内部进行原料投放,易出现原料投放过多或者过少,导致原料之间混合后的密度比难以控制,不利于食品加工的生产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密度比的食品加工装置,具备搅拌混合效果好,同时便于对原料进行定量投放的优点,解决了上述技术中的食品加工用原料混合装置使用过程中仅采用搅拌叶对原料进行搅拌,由于搅拌结构较为单一,混合效果不佳,导致搅拌作业所需花费的时间较长,同时往往采用人员经过进料口处对混合箱的内部进行原料投放,易出现原料投放过多或者过少,导致原料之间混合后密度比难以控制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控密度比的食品加工装置,包括搅拌箱,所述搅拌箱顶部的两端均通过管道固定安装有定量阀,所述定量阀的顶部通过管道固定安装有原料箱,所述搅拌箱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内腔开设有环形导槽,所述搅拌箱外表面底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搅拌箱内腔顶部的中端,所述转轴中端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所述转轴的上端活动连接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左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左侧活动连接于环形导槽的表面,所述转动套两侧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
[000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动套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转轴两侧的上
端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块的表面活动连接于导向槽的表面。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动套两侧的中端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搅拌杆的顶部。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原料箱外表面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搅拌箱外表面的顶部。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搅拌箱正表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料阀,所述排料阀的正表面固定安装有排料管。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搅拌箱外表面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立柱,四个所述立柱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底板。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搅拌箱、定量阀、原料箱、固定筒、转动套、转轴、驱动电机、搅拌叶片、搅拌杆、环形导槽和导杆之间配合的作用下,实现了本可控密度比的食品加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具备对原料进行定量投放的功能,使得原料之间混合的密度比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极大的提高了整体搅拌混合作业的效果和质量,利于食品加工的生产使用。
[0013]2、本技术通过导向块和导向槽的设置,达到了对转动套同转轴之间进行导向的目的,通过加强杆的设置,达到了对转动套同搅拌杆之间进行加强支撑的目的,通过支柱的设置,达到了对原料箱进行支撑的目的,通过排料阀和排料管的设置,便于对搅拌箱内部的原料进行排放,通过立柱和底板的设置,达到了对整体进行支撑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搅拌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固定筒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搅拌箱;2、定量阀;3、原料箱;4、支柱;5、立柱;6、底板;7、排料阀;8、加强杆;9、固定筒;10、转动套;11、转轴;12、驱动电机;13、搅拌叶片;14、搅拌杆;15、环形导槽;16、导杆;17、导向槽;18、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3,一种可控密度比的食品加工装置,包括搅拌箱1,搅拌箱1顶部的两端均通过管道固定安装有定量阀2,定量阀2的顶部通过管道固定安装有原料箱3,搅拌箱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筒9,固定筒9的内腔开设有环形导槽15,搅拌箱1外表面底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轴11,转轴11的顶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搅拌箱1内腔顶部的中端,转轴11中端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13,转轴11的上端活动连接有转动套10,转动套10左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导杆16,导杆16的左侧活动连接于环形导槽15的表面,转动套10两侧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14。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搅拌箱1、定量阀2、原料箱3、固定筒9、转动套10、转轴11、驱动电机12、搅拌叶片13、搅拌杆14、环形导槽15和导杆16之间配合的作用下,实现了本可控密度比的食品加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具备对原料进行定量投放的功能,使得原料之间混合的密度比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极大的提高了整体搅拌混合作业的效果和质量,利于食品加工的生产使用。
[0021]转动套10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18,转轴11两侧的上端均开设有导向槽17,导向块18的表面活动连接于导向槽17的表面。
[00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向块18和导向槽17的设置,达到了对转动套10同转轴11之间进行导向的目的。
[0023]转动套10两侧的中端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杆8,加强杆8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搅拌杆14的顶部。
[00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强杆8的设置,达到了对转动套10同搅拌杆14之间进行加强支撑的目的。
[0025]原料箱3外表面底部的四周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密度比的食品加工装置,包括搅拌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箱(1)顶部的两端均通过管道固定安装有定量阀(2),所述定量阀(2)的顶部通过管道固定安装有原料箱(3),所述搅拌箱(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筒(9),所述固定筒(9)的内腔开设有环形导槽(15),所述搅拌箱(1)外表面底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2),所述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的顶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搅拌箱(1)内腔顶部的中端,所述转轴(11)中端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13),所述转轴(11)的上端活动连接有转动套(10),所述转动套(10)左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导杆(16),所述导杆(16)的左侧活动连接于环形导槽(15)的表面,所述转动套(10)两侧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密度比的食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套(10)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国张贾红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爱国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