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恒湿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及温度控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5923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2
本申请提供一种恒温恒湿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及温度控制系统,包含:温度阈值设定步骤,根据外部的环境温度T的波动范围,设定第一温度阈值T1、第二温度阈值T2;动态调节步骤,输入设定温度T0,并采集所述工作空间的实际温度T3,若T0>T3,判定动态调节模式为制热;若T0<T3,判定动态调节模式为制冷;最终运行模式判定步骤,若T0大于或等于T1,判定最终运行模式为制热;若T0小于或等于T2,判定最终运行模式为制冷;若T2<T0<T1,根据动态调节步骤中动态调节模式的判定结果,判定最终运行模式的类型。据此,能够节省成本和能耗,提高温控效率。提高温控效率。提高温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恒温恒湿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及温度控制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恒温恒湿控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能够节省成本和能耗、提高温控效能的恒温恒湿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及温度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很多工业加工、试验操作均需要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下进行,因此需要采用恒温恒湿控制系统对试验箱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由于箱体温度控制的范围比较大,存在制冷、制热以及两种模式交替运行的状态。
[0003]现有技术中,在箱外设置温度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判定箱内的最终运行模式为制冷,反之,最终运行模式为制热。这种方法需要在外部设置温度传感器,增加了成本和复杂度。且由于箱体内存在保温隔板以及不锈钢搁架钣金,会储存热量以及冷量,当设定温度改变、温控模式发生切换时,隔板及搁架会有一个继续释放热量/冷量的过程,从而对箱内温度产生干扰。
[0004]此外,现有技术中还存在同时运行制冷单元、制热单元的方案,在制冷模式下,开启制热单元,用制热量解决近环温下最小制冷量过大的问题;在制热模式下,开启制冷单元,用制冷量解决近环温下最小制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恒湿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经由控制系统控制温控单元的制冷动作/制热动作,进而调节所述恒温恒湿装置内的工作空间的温度;所述温度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S1:温度阈值设定步骤,根据外部的环境温度T的波动范围,设定第一温度阈值T1、第二温度阈值T2,其中T1大于环境温度T的最高值T
max
,第二温度阈值T2小于环境温度T的最低值T
min
;S2:动态调节步骤,根据动态调节模式对所述工作空间进行制冷/制热;输入设定温度T0,并采集所述工作空间的实际温度T3,若T0>T3,判定所述动态调节模式为制热,所述温控单元进行制热作业;若T0<T3,判定所述动态调节模式为制冷,所述温控单元进行制冷作业;S3:最终运行模式判定步骤,所述最终运行模式是经过所述动态调节步骤的制冷/制热调节后可以切换的模式;若T0大于或等于T1,判定所述最终运行模式为制热;若T0小于或等于T2,判定所述最终运行模式为制冷;若T2<T0<T1,根据所述动态调节步骤中所述动态调节模式的判定结果,判定所述最终运行模式的类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湿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最终运行模式判定步骤中,若所述动态调节模式为制冷,则判定所述最终运行模式为制热;若所述动态调节模式为制热,则判定所述最终运行模式为制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恒湿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态调节模式下,所述工作空间的实际温度T3接近并达到设定温度T0后,会继续向远离T0的方向变化,以此时T3减去T0的绝对值为超调量ΔT;在所述最终运行模式判定步骤之后,根据ΔT的大小,决定是否切换至所述最终运行模式下运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温恒湿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超调量ΔT设置第一超调阈值ΔT
min
;当ΔT达到ΔT
min
时,所述温控单元停机,即停止所述动态调节模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伟刘占杰陈海涛陈欢马万银陈凤祥刘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