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型桥梁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586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型桥梁钢结构,涉及桥梁钢结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钢结构的桥梁抗震效果较差的问题,包括水上桥梁钢和下桥梁钢,上桥梁钢的底部外侧固定有限位框,下桥梁钢的顶部外侧固定有与限位框外侧滑动套接的支撑框,上桥梁钢和下桥梁钢之间设有用以抵抗不同方向冲击力的多向抗震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现有的桥梁钢结构内设计一个多向抗震装置,使得桥梁钢具有能够抵抗不同方向冲击力的能力,从而在恶劣的风力和震动环境下的多维震动下,也能够起到较好的桥梁抗震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现有桥梁钢结构的使用寿命。高现有桥梁钢结构的使用寿命。高现有桥梁钢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型桥梁钢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钢结构
,具体为一种抗震型桥梁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是指由钢材料组成的结构,是当今建筑领域中极为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多被应用于房屋建造与桥梁搭设,尤其是在桥梁领域中,钢结构通常作为桥面的支柱,因此钢结构需要满足一定的抗震需求,以确保桥梁在车辆经过或者发生地震灾害时,不会被轻易损毁。
[0003]目前,由于现有的钢结构对于震动具有一定的吸收效果,因此现有的钢结构主要是用来防止建筑在地震时其结构被振动波损坏,但是在一些多风地区,一些钢架结构桥梁,不仅可能会受到来自地震的震动,同时更多的会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风力的吹动,从而钢结构会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震动力影响,但是现有的钢结构只能抵挡单个或两个方向的震动,在恶劣的风力和震动环境下的多维震动下,这种钢结构的桥梁抗震效果一般,使用寿命较短。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抗震型桥梁钢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抵抗不同方向冲击力的抗震型桥梁钢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震型桥梁钢结构,包括上桥梁钢和下桥梁钢,所述上桥梁钢的底部外侧固定有限位框,所述下桥梁钢的顶部外侧固定有与所述限位框外侧滑动套接的支撑框,所述上桥梁钢和所述下桥梁钢之间设有用以抵抗不同方向冲击力的多向抗震装置;所述多向抗震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支撑框内的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上固定有第一吸震组件,所述缓冲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有两个输出端,其中一个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二吸震组件,另外一个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三吸震组件。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吸震组件包括两个对称分布在所述上桥梁钢和所述缓冲板之间的转动板,两个所述转动板的顶部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缓冲板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转动板的底部和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转动板均向着外侧倾斜,所述转动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内,所述转动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桥梁钢的底部滑动连接,利用转动板向着两侧转动,继而拉伸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拉伸使得一定量的冲击力被缓解。
[0007]优选的,所述触发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缓冲板底部中心位置处的触发条,所述触发条的左右两侧均匀设有第一齿牙,所述触发条的前后两侧均匀设有第二齿条,所述触发条通过所述第一齿牙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中孔内固定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均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件,所述触发条通过所述第二齿牙啮合连接有第二
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孔内固定有第二转轴,两个所述第二转轴的前后侧均传动连接有第二传动件,通过触发机构可以控制第二吸震组件和第三吸震组件同时工作进行抗震。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固定套接在两个所述第二转轴外侧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的底部均啮合连接有齿板,所述第一转轴的两侧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所述下桥梁钢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齿板的一侧固定有T型块,所述齿板通过所述T型块与所述支撑板侧壁开设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吸震组件设在左右分布的两个所述齿板之间,通过第一传动件使得第二吸震组件能够完成工作。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吸震组件包括两个第三弹簧,两个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齿板的右侧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齿板的左侧固定连接,通过第一传动件带动两个齿板相互背离运动,从而再次对第三弹簧进行拉伸,第三弹簧的拉伸进一步使得一定量的冲击力被缓解。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两端的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所述第五齿轮和所述第六齿轮的一侧均啮合有第七齿轮,所述第七齿轮的中孔内固定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远离所述第七齿轮的一端固定套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连接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的中孔内固定套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四转轴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第三吸震组件分布两个所述第四转轴之间,通过第二传动件使得第三吸震组件能够完成工作。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三吸震组件包括固定套接两个所述第四转轴外侧的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的顶部均固定有连接柱,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顶部的所述连接柱之间固定连接有扭转弹簧,通过第二传动件带动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动,此时会对扭转弹簧产生拉伸的作用,进一步使得一定量的冲击力被缓解。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座,所述第一限位座的底部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所述第三转轴的外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限位座,所述第二限位座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转轴的顶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限位座,所述第三限位座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转轴的底端通过轴承与所述下桥梁钢的底部转动连接,通过限位座使得各个转轴转动更加稳定。
[0013]优选的,所述缓冲板的底部四个边角处均固定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远离所述缓冲板的一端与所述下桥梁钢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第四弹簧进一步使得一定量的冲击力被缓解。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现有的桥梁钢结构内设计一个多向抗震装置,使得桥梁钢具有能够抵抗不同方向冲击力的能力,从而在恶劣的风力和震动环境下的多维震动下,也能够起到较好的桥梁抗震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现有桥梁钢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多向抗震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吸震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吸震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触发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传动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吸震组件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传动件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吸震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上桥梁钢;2

下桥梁钢;3

限位框;4

支撑框;5

多向抗震装置;6

缓冲板;7

第一吸震组件;8

触发机构;9

第一传动件;10

第二吸震组件;11

第二传动件;12

第三吸震组件;13

转动板;14

第一弹簧;15

凹槽;16

第二弹簧;17

触发条;18

第一齿牙;19

第二齿条;20

第一齿轮;21

第一转轴;2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型桥梁钢结构,包括上桥梁钢(1)和下桥梁钢(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桥梁钢(1)的底部外侧固定有限位框(3),所述下桥梁钢(2)的顶部外侧固定有与所述限位框(3)外侧滑动套接的支撑框(4),所述上桥梁钢(1)和所述下桥梁钢(2)之间设有用以抵抗不同方向冲击力的多向抗震装置(5);所述多向抗震装置(5)包括位于所述支撑框(4)内的缓冲板(6),所述缓冲板(6)上固定有第一吸震组件(7),所述缓冲板(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触发机构(8),所述触发机构(8)有两个输出端,其中一个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件(9),所述第一传动件(9)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二吸震组件(10),另外一个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二传动件(11),所述第二传动件(1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三吸震组件(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型桥梁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震组件(7)包括两个对称分布在所述上桥梁钢(1)和所述缓冲板(6)之间的转动板(13),两个所述转动板(13)的顶部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14),所述缓冲板(6)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5),所述转动板(13)的底部和所述凹槽(15)的槽底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16),两个所述转动板(13)均向着外侧倾斜,所述转动板(1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15)内,所述转动板(13)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桥梁钢(1)的底部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型桥梁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8)包括固定在所述缓冲板(6)底部中心位置处的触发条(17),所述触发条(17)的左右两侧均匀设有第一齿牙(18),所述触发条(17)的前后两侧均匀设有第二齿条(19),所述触发条(17)通过所述第一齿牙(18)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20),所述第一齿轮(20)的中孔内固定有第一转轴(21),所述第一转轴(21)的两端均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件(9),所述触发条(17)通过所述第二齿牙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22),所述第二齿轮(22)的中孔内固定有第二转轴(23),两个所述第二转轴(23)的前后侧均传动连接有第二传动件(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震型桥梁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9)包括固定套接在两个所述第二转轴(23)外侧的第三齿轮(24)和第四齿轮(25),所述第三齿轮(24)和所述第四齿轮(25)的底部均啮合连接有齿板(26),所述第一转轴(21)的两侧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撑板(27),所述支撑板(27)的底部与所述下桥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峰李国嫒侯东杜利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