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型桥梁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5860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型桥梁钢结构,涉及桥梁钢结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钢结构的桥梁抗震效果较差的问题,包括水上桥梁钢和下桥梁钢,上桥梁钢的底部外侧固定有限位框,下桥梁钢的顶部外侧固定有与限位框外侧滑动套接的支撑框,上桥梁钢和下桥梁钢之间设有用以抵抗不同方向冲击力的多向抗震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现有的桥梁钢结构内设计一个多向抗震装置,使得桥梁钢具有能够抵抗不同方向冲击力的能力,从而在恶劣的风力和震动环境下的多维震动下,也能够起到较好的桥梁抗震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现有桥梁钢结构的使用寿命。高现有桥梁钢结构的使用寿命。高现有桥梁钢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型桥梁钢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钢结构
,具体为一种抗震型桥梁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是指由钢材料组成的结构,是当今建筑领域中极为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多被应用于房屋建造与桥梁搭设,尤其是在桥梁领域中,钢结构通常作为桥面的支柱,因此钢结构需要满足一定的抗震需求,以确保桥梁在车辆经过或者发生地震灾害时,不会被轻易损毁。
[0003]目前,由于现有的钢结构对于震动具有一定的吸收效果,因此现有的钢结构主要是用来防止建筑在地震时其结构被振动波损坏,但是在一些多风地区,一些钢架结构桥梁,不仅可能会受到来自地震的震动,同时更多的会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风力的吹动,从而钢结构会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震动力影响,但是现有的钢结构只能抵挡单个或两个方向的震动,在恶劣的风力和震动环境下的多维震动下,这种钢结构的桥梁抗震效果一般,使用寿命较短。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抗震型桥梁钢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抵抗不同方向冲击力的抗震型桥梁钢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型桥梁钢结构,包括上桥梁钢(1)和下桥梁钢(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桥梁钢(1)的底部外侧固定有限位框(3),所述下桥梁钢(2)的顶部外侧固定有与所述限位框(3)外侧滑动套接的支撑框(4),所述上桥梁钢(1)和所述下桥梁钢(2)之间设有用以抵抗不同方向冲击力的多向抗震装置(5);所述多向抗震装置(5)包括位于所述支撑框(4)内的缓冲板(6),所述缓冲板(6)上固定有第一吸震组件(7),所述缓冲板(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触发机构(8),所述触发机构(8)有两个输出端,其中一个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件(9),所述第一传动件(9)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二吸震组件(10),另外一个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二传动件(11),所述第二传动件(1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三吸震组件(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型桥梁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震组件(7)包括两个对称分布在所述上桥梁钢(1)和所述缓冲板(6)之间的转动板(13),两个所述转动板(13)的顶部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14),所述缓冲板(6)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5),所述转动板(13)的底部和所述凹槽(15)的槽底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16),两个所述转动板(13)均向着外侧倾斜,所述转动板(1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15)内,所述转动板(13)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桥梁钢(1)的底部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型桥梁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8)包括固定在所述缓冲板(6)底部中心位置处的触发条(17),所述触发条(17)的左右两侧均匀设有第一齿牙(18),所述触发条(17)的前后两侧均匀设有第二齿条(19),所述触发条(17)通过所述第一齿牙(18)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20),所述第一齿轮(20)的中孔内固定有第一转轴(21),所述第一转轴(21)的两端均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件(9),所述触发条(17)通过所述第二齿牙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22),所述第二齿轮(22)的中孔内固定有第二转轴(23),两个所述第二转轴(23)的前后侧均传动连接有第二传动件(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震型桥梁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9)包括固定套接在两个所述第二转轴(23)外侧的第三齿轮(24)和第四齿轮(25),所述第三齿轮(24)和所述第四齿轮(25)的底部均啮合连接有齿板(26),所述第一转轴(21)的两侧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撑板(27),所述支撑板(27)的底部与所述下桥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峰李国嫒侯东杜利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