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液冷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5533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体式液冷板,涉及液冷散热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液冷板和上盖板之间设置热传导元件,将发热元件传递给液冷板的热量传递给上盖板,由于热传导元件的导热量大于焊接材料的导热量,如此可以实现液冷板与上盖板更好的均温,从而,冷液流通时可以与液冷板和上盖板进行热交换降温,提高了分体式液冷板的散热效率。进一步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热传导元件设置于液冷板和外部散热件之间,将传递给液冷板的热量传递给外部散热件,通过外部散热件散热,进一步提高了分体式液冷板的散热效率。进一步提高了分体式液冷板的散热效率。进一步提高了分体式液冷板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液冷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冷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液冷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芯片的功率不断增大,电子芯片的热流密度不断增加,CPU表面热量集中,传统风冷无法满足CPU的散热需求。而液冷技术由于其散热速度快、噪音小、散热效果稳定等特点得以广泛应用。液冷板作为液冷技术的核心部件,工作原理是通过外接冷液管,将冷却液通入分体式液冷板内部,冷却液在分体式液冷板内部通过强迫对流的方式将集中在CPU表面的热量带走。
[0003]但是目前液冷板和上部的上盖板需要分别加工,再进行钎焊组合成一体。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由于钎焊材料导热性能较差,且钎焊工艺仅是在液冷板和上盖板之间存在一条焊缝,液冷板和上盖板之间接触面积较小,无法进行热传递,导致分体式液冷板仅能通过液冷板与冷液进行热交换降温,影响分体式液冷板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液冷板,能够实现分体式液冷板的液冷板与上盖板均温,提高分体式液冷板的散热效率。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液冷板,包括:液冷板,热传导元件,以及焊接于液冷板的上盖板;其中,发热元件安装于液冷板的下表面,将热量传递给液冷板;热传导元件设置于液冷板和上盖板之间,将传递给液冷板的热量传递给上盖板;或,热传导元件设置于液冷板和外部散热件之间,将传递给液冷板的热量传递给外部散热件;热传导元件的导热量大于液冷板和上盖板之间焊接材料的导热量;冷液从分体式液冷板的进液口流入,出液口流出,与液冷板和上盖板进行热交换。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热传导元件贯穿液冷板和上盖板的边缘,热传导元件的传导面积大于焊接材料的传导面积。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热传导元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导热体,导热体设置于液冷板和上盖板的热区之间,或,设置于液冷板和上盖板的冷区之间;其中,冷区为靠近进液口的区域,热区为靠近出液口的区域。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热传导元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导热体,交错式设置于液冷板的冷区和上盖板的热区之间,或,液冷板的热区和上盖板的冷区之间。如此一来,导热体交错设置于热区与冷区之间,液冷板和上盖板可以进行更好的热传递,提高液冷板和上盖板间的均温效果,从而提高分体式液冷板的散热效率。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热传导元件包括第一导热体和第二导热体,第一导热体起始于上盖板的冷区,沿上盖板的边缘至液冷板的边缘,终止于液冷板的热区;第二导热体起始于上盖板的热区,沿上盖板的边缘至液冷板的边缘,终止于液冷板的冷区。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热体为方状结构,嵌入于液冷板和上盖板内,或敷设
于液冷板和上盖板表面;或者,导热体为片状结构,敷设于液冷板和上盖板表面;或者,导热体为管状结构,嵌入于液冷板和上盖板内。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热体为热导率大于预设值,且热导率均匀的导热体。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进液口与出液口错位设置,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冷液流过散热齿的流程为第一流程,构成同程强流区。一方面,进液口和出液口错位布局,实现同程强流区内冷液同程,流阻相同,提高同程强流区的均流性能。另一方面,增大同程强流区的面积,提高分体式液冷板的散热效率。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的同程强流区覆盖发热元件的安装区域。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程强流区内散热齿间的间距相同。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冷液流通方向同程强流区的两侧为弱流区;弱流区内散热齿间的冷液流程大于第一流程;弱流区中散热齿的齿密度大于同程强流区中散热齿的齿密度。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程强流区中各散热齿的表面,沿冷液流通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台,凸台用于减小同程强流区的流通面积;同程强流区的冷液流阻和弱流区的冷液流阻相近。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盖板的内表面,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设置有散热齿;上盖板的内表面的散热齿与液冷板的散热齿交错设置,形成微通道。如此一来,上盖板的散热齿与液冷板的散热齿交错设置,形成微通道,减小冷液流通面积,提高冷液流速,提高分体式液冷板的散热效率。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盖板的内表面的散热齿与液冷板的散热齿一一交错设置,相邻两个散热齿间的间距相同。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盖板的内表面的散热齿与液冷板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液冷板的散热齿与上盖板的内表面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在预设范围内。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盖板的内表面弱流区对应的区域不设置散热齿,弱流区内散热齿间的流阻与同程强流区内散热齿间的流阻相近。如此一来,通过弱流区与同程强流区不同的齿密度,均衡弱流区与同程强流区的流阻,实现弱流区与同程强流区间均流,提高分体式液冷板整体的散热效率。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盖板的外表面沿外部风机的风向设置有散热齿,上盖板的外表面的散热齿的高度小于进液口和出液口处水嘴的高度。如此,在上盖板外表面增加散热齿可以配合外部风机对分体式液冷板进行散热,进一步提高分体式液冷板的散热效率。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导热体为管状结构,嵌入式安装于上盖板内时,上盖板的外表面的散热齿与导热体间隔设置。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体式液冷板,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液冷板和上盖板之间设置热传导元件,将发热元件传递给液冷板的热量传递给上盖板,由于热传导元件的导热量大于焊接材料的导热量,如此可以实现液冷板与上盖板更好的均温,从而,冷液流通时可以与液冷板和上盖板进行热交换降温,提高了分体式液冷板的散热效率。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将热
传导元件设置于液冷板和外部散热件之间,将传递给液冷板的热量传递给外部散热件,通过外部散热件散热,进一步提高了分体式液冷板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体式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分体式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体式液冷板中散热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体式液冷板的侧视示意图;
[0029]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体式液冷板E

E

的剖视示意图;
[0030]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体式液冷板F

F

的侧视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板,热传导元件,以及焊接于所述液冷板的上盖板;其中,发热元件安装于所述液冷板的下表面,将热量传递给所述液冷板;所述热传导元件设置于所述液冷板和所述上盖板之间,将传递给所述液冷板的热量传递给所述上盖板;或,所述热传导元件设置于所述液冷板和外部散热件之间,将传递给所述液冷板的热量传递给所述外部散热件;所述热传导元件的导热量大于所述液冷板和所述上盖板之间焊接材料的导热量;冷液从分体式液冷板的进液口流入,出液口流出,与所述液冷板和所述上盖板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元件贯穿所述液冷板和所述上盖板的边缘,所述热传导元件的传导面积大于所述焊接材料的传导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元件包括至少一个导热体,所述至少一个导热体设置于所述液冷板和所述上盖板的热区之间,或,设置于所述液冷板和所述上盖板的冷区之间;或者,所述至少一个导热体交错式设置于所述液冷板的冷区和所述上盖板的热区之间,或,所述液冷板的热区和所述上盖板的冷区之间;其中,所述冷区为靠近所述进液口的区域,所述热区为靠近所述出液口的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元件包括第一导热体和第二导热体,所述第一导热体起始于所述上盖板的冷区,沿所述上盖板的边缘至所述液冷板的边缘,终止于所述液冷板的热区;所述第二导热体起始于所述上盖板的热区,沿所述上盖板的边缘至所述液冷板的边缘,终止于所述液冷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艺杰
申请(专利权)人: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