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域地震烈度快速模拟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5277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震模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区域地震烈度快速模拟平台,包括峰值加速度与峰值速度网格化计算以及区域地震烈度计算,峰值加速度与峰值速度网格化计算包括创建参数输入文件与计算处理;区域地震烈度计算包括参数输入计算与结果导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地震波随机振动有限断层模型方法,实现地震产生的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地震烈度的区域网格化计算功能,既可以模拟历史地震强地面运动水平,又可以预测未来设定地震产生的强地面运动水平,地震应急时还可为短时间内应急救援提供辅助决策意见,具备高效、精准、及时的特点。及时的特点。及时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区域地震烈度快速模拟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模拟
,具体为一种区域地震烈度快速模拟平台。

技术介绍

[0002]近断层的地面运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重要原因,迅速准确地预测地震造成的危害可以为抗震救灾提供指导意义。
[000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地震对人类的危害,尤其是近断层区域的破坏性,数值模拟方法作为近场强地震动研究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没有强震数据的地区,常被用来预测未来地震可能造成的危害。
[0004]随机振动方法来模拟高频地震波并未考虑地壳速度结构对传播中波的影响,避免了使用格林函数产生的复杂数值计算从而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这种天然的计算优势恰好符合区域烈度速报对时效性的要求。
[0005]但现有技术中对于对于实现任意区域内网格点上地震产生的参数并未有相关计算的技术平台,进而无法高效的将计算结果输出,从而导致对于地震烈度模拟的有效性、精准性和时效性的不足。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区域地震烈度快速模拟平台,基于地震波随机振动有限断层模型方法,实现地震产生的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地震烈度的区域网格化计算功能,既可以模拟历史地震强地面运动水平,又可以预测未来设定地震产生的强地面运动水平,地震应急时还可为短时间内应急救援提供辅助决策意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区域地震烈度快速模拟平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区域地震烈度快速模拟平台,包括峰值加速度与峰值速度网格化计算以及区域地震烈度计算,峰值加速度与峰值速度网格化计算包括创建参数输入文件与计算处理;区域地震烈度计算包括参数输入计算与结果导出;
[0009]创建参数输入文件:新建文本文档,命名为FSRSI.in,并对14行参数进行输入,14行参数具体为:
[0010]第一行:为注释行;
[0011]第二行:发震断层走向、断层倾角和断层顶部距地表距离(单位均为
[0012]km);
[0013]第三行:包括发震断层在地表际线端点即断层沿走向方向初始点的经纬度、计算的矩形区域左下角端点经纬度、计算的矩形区域左下角端点沿纬线和经线方向计算点的个数、计算的矩形区域左下角端点沿纬线和经线方向计算的步长;
[0014]第四行:包括断层长宽以及长宽方向子断层划分个数;
[0015]第五行:包括震源在子断层中的位置序数;
[0016]第六行:包括计算加速度时程曲线时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时采样点的个数、时程曲线时间步长;
[0017]第七行:包括地壳剪切波波速,单位为km/sec,地壳介质密度,单位为g/cm^3;
[0018]第八行:包括矩震级、控制子断层辐射强度参数、平均应力降,单位为bar,以及滤波器选择参数ikap;
[0019]第九行:包括区域品质因子相关系数和指数;
[0020]第十行:包括几何衰减模型选择参数igeom以及5个三段衰减模型参数;
[0021]第十一行:包括7个震动持时参数;
[0022]第十二行:包括窗口函数选择参数;
[0023]第十三行:包括时程曲线计算次数;
[0024]第十四行:包括滑动模型选择参数islip;
[0025]计算处理步骤为:
[0026]双击运行FSRSI.exe,FSRSI.exe打开路径不能包含中文,输入参数文件名后回车;
[0027]继续输入断层脉冲比例参数,参数取值0~100后回车;
[0028]计算区域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网格点到断层面最短距离;
[0029]计算结果分别存储于acc.out,vel.out,distance.out;
[0030]参数输入与计算:将FSRSI.exe计算得到的acc.out,vel.out,
[0031]distance.out与comMMI.m放于同一文件夹内,双击打开comMMI.m文件输入参数后运行;
[0032]在comMMI.m文件的5~10行输入参数,包括发震断层在地表际线端点的经纬度,点为断层沿走向方向初始点、计算的矩形区域左下角端点经纬度、计算的矩形区域左下角端点沿纬线和经线方向计算点的个数、计算的矩形区域左下角端点沿纬线和经线方向计算的步长;
[0033]结果导出:点击fig文件上File中SaveAs选项,选择所需要的图片格式进行存储和输出。
[0034]第六行采样点的个数必须为2的整数倍,最大设置为8192,采样点过低会有警告;
[0035]控制子断层辐射强度参数取值区间为0.5~2.0。
[0036]第八行中ikap=0,则使用fmax滤波器;ikap=1,则使用kappa滤波器。
[0037]第八行中ikap=0时选择高频截止频率fmax,ikap=1时选择kappa参数。
[0038]第十行中若igeom=0,则使用1/r衰减模型,r为断层距;若igeom=1,则使用三段衰减模型。
[0039]第十四行中若islip=0,则在下方输入使用者自己的滑动模型;若islip为其它值,则系统使用等比例滑动模型,即每个子断层滑动量权重相等。
[0040]结果导出的图片格式包括fig、eps、emf、jpg和tif。
[004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42]本专利技术基于地震波随机振动有限断层模型方法,实现地震产生的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地震烈度的区域网格化计算功能,既可以模拟历史地震强地面运动水平,又可以预测未来设定地震产生的强地面运动水平,地震应急时还可为短时间内应急救援提供辅助决
策意见,具备高效、精准、及时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43]图1是本专利技术创建参数输入文件示意图;
[0044]图2是本专利技术计算处理示意图;
[0045]图3是本专利技术comMMI.m文件示意图;
[0046]图4是本专利技术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及烈度计算结果示意图;
[0047]图5是本专利技术结果导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9]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区域地震烈度快速模拟平台:
[0050]如图1所示,新建文本文档,命名为FSRSI.in,共14行参数需要输入。
[0051]第1行为注释行;
[0052]第2行共3个参数,依次为发震断层走向、断层倾角、断层顶部距地表距离(单位为km)。
[0053]第3行共8个参数,依次为发震断层在地表际线端点(断层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区域地震烈度快速模拟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峰值加速度与峰值速度网格化计算以及区域地震烈度计算,所述峰值加速度与峰值速度网格化计算包括创建参数输入文件与计算处理;所述区域地震烈度计算包括参数输入计算与结果导出;所述创建参数输入文件:新建文本文档,命名为FSRSI.in,并对14行参数进行输入,所述14行参数具体为:第一行:为注释行;第二行:发震断层走向、断层倾角和断层顶部距地表距离(单位均为km);第三行:包括发震断层在地表际线端点即断层沿走向方向初始点的经纬度、计算的矩形区域左下角端点经纬度、计算的矩形区域左下角端点沿纬线和经线方向计算点的个数、计算的矩形区域左下角端点沿纬线和经线方向计算的步长;第四行:包括断层长宽以及长宽方向子断层划分个数;第五行:包括震源在子断层中的位置序数;第六行:包括计算加速度时程曲线时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时采样点的个数、时程曲线时间步长;第七行:包括地壳剪切波波速,单位为km/sec,地壳介质密度,单位为g/cm^3;第八行:包括矩震级、控制子断层辐射强度参数、平均应力降,单位为bar,以及滤波器选择参数ikap;第九行:包括区域品质因子相关系数和指数;第十行:包括几何衰减模型选择参数igeom以及5个三段衰减模型参数;第十一行:包括7个震动持时参数;第十二行:包括窗口函数选择参数;第十三行:包括时程曲线计算次数;第十四行:包括滑动模型选择参数islip;所述计算处理步骤为:双击运行FSRSI.exe,所述FSRSI.exe打开路径不能包含中文,输入参数文件名后回车;继续输入断层脉冲比例参数,所述参数取值0~100后回车;计算区域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网格点到断层面最短距离;计算结果分别存储于acc.out,vel.out,distance.out;所述参数输入与计算:将FSRSI.exe计算得到的ac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李茂峰秦际明谭永殿赵龙唐勇甘朝阳刘波李克华陈俐仲李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百色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