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钢柱作业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511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钢柱作业平台,包括平台底板,环绕设置在所述平台底板上方边缘的护栏;还包括以通孔为轴心径向设置在所述平台底板中部的若干组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包括一组对称设置在所述平台底板内侧的翻板,以及盖装在所述翻板外侧边缘的填补件,所述翻板外侧转动安装在平台底板内侧,所述翻板与填补件用于填补与所述钢柱之间的部分空隙,该结构简单牢靠,施工效率高,可适配大部分的钢柱,无需再根据钢柱的截面形状重新设计作业平台,还可进一步缩短工期,同时也降低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通过翻板、调节板、填充件可改变平台底板上通孔的大小和形式以适应不同的钢柱的高空安装作业,从而加强平台的适用性和兼容性。从而加强平台的适用性和兼容性。从而加强平台的适用性和兼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钢柱作业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大型钢柱作业平台,属于高空作业


技术介绍

[0002]大型钢柱安装高空作业平台是用于支撑和承载高空作业人员以及设备的平台结构,用于在大型、超高层钢结构工程中进行竖向承重构件钢柱的分段安装。通常,上下节钢柱会先被吊装就位,然后在高空中进行焊接连接。为了确保工人的工作安全和提供必要的操作空间,该作业平台通常在钢柱的连接点下部设置。
[0003]现有的大型钢柱安装高空作业平台使用方法,通常根据钢柱的形式和要求进行作业平台的设计和制造。然后,在工地上进行平台的安装和固定。工人在平台上进行高空作业,将平台进行焊接连接,再将上下节钢柱吊装到位后进行焊接工作,当钢柱的截面形状不同如圆形、矩形钢柱时,在大型钢柱安装高空作业平台的传统安装方法中,需要根据钢柱的截面形状重新设计作业平台,不仅会容易导致工期的延长,同时也增加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型钢柱作业平台,以解决的现有技术当钢柱的截面形状不同如圆形、矩形钢柱时,在大型钢柱安装高空作业平台的传统安装方法中,需要根据钢柱的截面形状重新设计作业平台,不仅会容易导致工期的延长,同时也增加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大型钢柱作业平台,一种大型钢柱作业平台,包括:平台底板,环绕设置在所述平台底板上方边缘的护栏;设置在所述平台底板中部的通孔、以及装置在所述平台底板下方的固定架、以及贯穿所述通孔的钢柱,所述钢柱与固定架焊接固定;还包括以通孔为轴心径向设置在所述平台底板中部的若干组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包括一组对称设置在所述平台底板内侧的翻板,以及盖装在所述翻板外侧边缘的填补件,所述翻板外侧转动安装在平台底板内侧,所述翻板与填补件用于填补与所述钢柱之间的部分空隙。
[000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平台底板上设置切换组件当钢柱横截面为圆形,且其直径与通孔相匹配时,将所有翻板逐一向外翻转,4组切换组件组合形成完整的圆形,令通孔切换为圆形,可将钢柱圆形的横截面进行贴合抵接,进而可充分将通孔与钢柱之间的空隙进行填补。进而通过对该空隙进行填补,可令工作人员平台底板上施工时,有效防止施工用的工具或小零件通过该空隙掉落。
[0007]当钢柱横截面为正方形,且其截面长宽与通孔相匹配时,将所有翻板逐一向内翻转,4组切换组件组合形成完整的方形,令通孔切换为方形,可将原先与圆形截面钢柱配合的平台切换呈与方形的横截面的钢柱进行适配。进而可实现一个工作平台适配两种不同的钢柱。而现有建筑领域中,基本采用此二种钢柱,其应用范围是最广、频率最高,故而,通过此设置可基本适配绝大部分的钢柱。
[0008]当钢柱横截面其直径小于通孔时,通过在围绕形成通孔的翻板上盖装填补件,所述填补件内侧面与钢柱外侧面贴合,对该空隙进行填补,可令工作人员平台底板上施工时,有效防止施工用的工具或小零件通过该空隙掉落。
[0009]该结构简单牢靠,施工效率高,可适配大部分的钢柱,无需再根据钢柱的截面形状重新设计作业平台,还可进一步缩短工期,同时也降低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通过翻板、调节板、填充件可改变平台底板上通孔的大小和形式以适应不同的钢柱的高空安装作业,从而加强平台的适用性和兼容性。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大型钢柱作业平台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0012]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大型钢柱作业平台的上斜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大型钢柱作业平台的下斜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大型钢柱作业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翻板切换状态示意图。
[0016]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填补件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0017]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填补件另一实施例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0018]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填补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翻板的侧视图。
[0020]图10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填补件剖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1、平台底板;2、护栏;3、固定架;4、钢柱;11、翻板;12、填补件;121、环形盖板;122、环形垫片;1221、塑料层;1222、橡胶层;1223、第一槽口;111、弧形凸起部;13、凹槽;14、调节板;141、第一连接孔;142、第二连接孔;143、第三连接孔;15、翻盖;6、加固架;5、门片;123、回字形盖板;124、回字形垫片;125、第二槽口;112、定位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
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在现有技术中,当钢柱的截面形状不同如圆形、矩形钢柱时,在大型钢柱安装高空作业平台的传统安装方法中,需要根据钢柱的截面形状重新设计作业平台,不仅会容易导致工期的延长,同时也增加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故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的技术方案:参照图1

9所示,一种大型钢柱作业平台,包括:平台底板1,环绕设置在所述平台底板1上方边缘的护栏2;设置在所述平台底板1中部的通孔、以及装置在所述平台底板1下方的固定架3、以及贯穿所述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钢柱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底板(1),环绕设置在所述平台底板(1)上方边缘的护栏(2);设置在所述平台底板(1)中部的通孔、以及装置在所述平台底板(1)下方的固定架(3)、以及贯穿所述通孔的钢柱(4),所述钢柱(4)与固定架(3)焊接固定;还包括以通孔为轴心径向设置在所述平台底板(1)中部的若干组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包括一组对称设置在所述平台底板(1)内侧的翻板(11),以及盖装在所述翻板(11)外侧边缘的填补件(12),所述翻板(11)外侧转动安装在平台底板(1)内侧,所述翻板(11)与填补件(12)用于填补与所述钢柱(4)之间的部分空隙;所述填补件(12)包括环形盖板(121)以及嵌装在所述环形盖板(121)下方环形垫片(122),所述环形垫片(122)叠装在翻板(11)上方;所述环形垫片(122)包括嵌装在环形盖板(121)上的塑料层(1221),以及粘贴在所述塑料层(1221)下方的橡胶层(1222);所述橡胶层(1222)下方向内设有第一槽口(1223),所述翻板(11)外边缘向上设有弧形凸起部(111),所述弧形凸起部(111)与第一槽口(1223)相匹配;还包括若干个滑动设置在所述平台底板(1)上的调节板(14),所述塑料层(1221)侧面对应调节板(14)位置设有第三连接孔(143),所述调节板(14)活动插装在第三连接孔(143)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钢柱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设置有4组,每组切换组件设有两个翻板(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奋彬胡泽铭林华湘蔡宏观杨向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