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齐荣荣专利>正文

一种基质栽培定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5107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质栽培定植系统,包括左右依次布置的上料装置和灌注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用于将种植槽输送至灌注装置处,所述传送带的上方水平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和顶部之间设置有多个料斗,多个料斗自左至右均匀分布,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驱动多个料斗升降。通过传送带驱动种植槽移动,使三个料斗对种植槽添加一份基质和两份肥料,实现了自动化,提高效率,避免手动操作,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可用于工厂化流水线作业,实现标准化定植,提升定植质量,简化种植过程管理,另外,种植过程遇病虫害可以分段移出种植棚集中消杀。消杀。消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质栽培定植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基质栽培定植系统,属于基质栽培


技术介绍

[0002]基质栽培是固体基质栽培植物的简称。用固体基质(介质)固定植物根系,并通过基质吸收营养液和氧的一种无土栽培方式。基质种类很多,常用的无机基质有蛭石、珍珠岩、岩棉、沙、聚氨酯等;有机基质有泥炭、稻壳炭、树皮等。因此基质栽培又分为岩棉栽培、沙培等。采用滴灌法供给营养液。其优点是设备较简单、生产成本较低等。
[0003]申请号为CN201711091187.0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悬挂槽式基质栽培系统及方法,包括水肥一体装置、若干个悬挂式栽培槽和置于悬挂式栽培槽内的栽培基质;其中每个悬挂式栽培槽包括:一对立式支架和一对横向支撑杆,横向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立式支架固定;弧形种植槽,弧形种植槽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与对应横向支撑杆连接,槽体呈凹陷部和凸起部交错分布的凹凸体状;水肥一体化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营养液储液桶、水泵、过滤器、营养液输送管和滴灌管。将栽培基质置于悬挂式栽培槽内,栽培基质中埋置电加温线,栽培基质中种植农作物,滴灌管置于栽培基质顶面;农作物生产周期中,储液桶中的营养液由水泵、营养液输送管和滴灌管定时定量滴灌至栽培基质中。但是,现有技术中,栽培基质置于栽培槽内时,需手动操作,增加了工人劳动强度。
[0004]因此,需要有一种基质栽培定植系统,实现自动放置栽培基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实现自动放置栽培基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一种基质栽培定植系统。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质栽培定植系统,包括左右依次布置的上料装置和灌注装置;
[0007]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用于将种植槽输送至灌注装置处,所述传送带的上方水平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和顶部之间设置有多个料斗,多个料斗自左至右均匀分布,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驱动多个料斗升降。
[0008]作为优选,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升降板,所述料斗固定穿过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设置有两个升降气缸,两个升降气缸左右分布,所述升降气缸的缸体固定设置在顶板的底部,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端固定设置在升降板的顶部。
[0009]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两个前后间隔对称布置的定位组件,多个料斗均位于定位组件的右侧,所述定位组件位于传送带的上方,所述定位组件用于定位放置在传送带上的种植槽。
[0010]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
上固定设置有限位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动力单元和挡板,所述挡板位于限位板的右侧,所述挡板与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动力单元驱动挡板转动。
[0011]作为优选,所述动力单元包括竖向穿设在安装板上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两个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侧固定设置在转动轴上,所述转动杆的另一侧固定设置在挡板上,所述转动轴的顶端通过电机驱动,所述电机的壳体与安装板固定连接。
[0012]作为优选,两个转动杆分别与安装板的顶部和底部抵靠。
[0013]作为优选,所述灌注装置包括桌体,所述桌体上设置有水管。
[0014]作为优选,所述水管包括连接管和灌注管,所述连接管竖向穿过桌体,所述灌注管位于桌体的上方,所述灌注管的中端设置在连接管的顶端,所述灌注管与连接管连通。
[0015]作为优选,所述灌注管的两端均设置有阀门。
[0016]作为优选,所述灌注装置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运输车。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本技术一种基质栽培定植系统,通过传送带驱动种植槽移动,使三个料斗对种植槽添加一份基质和两份肥料,实现了自动化,提高效率,避免手动操作,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可用于工厂化流水线作业,实现标准化定植,提升定植质量,简化种植过程管理,另外,种植过程遇病虫害可以分段移出种植棚集中消杀。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质栽培定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灌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上料装置1,支撑架11,传送带12,顶板13,料斗14,升降组件15,升降板15.1,升降气缸15.2,定位组件16,安装板16.1,限位板16.2,动力单元16.3,转动轴16.31,转动杆16.32,电机16.33,挡板16.4,灌注装置2,桌体21,水管22,连接管22.1,灌注管22.2,阀门22.3,运输车3,种植槽4。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

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基质栽培定植系统,包括左右依次布置的上料装置1和灌注装置2,所述灌注装置2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运输车3,所述上料装置1用于在种植槽4实现基质和肥料的自动添加,所述灌注装置2用于在添加基质和肥料完毕的种植槽4上栽种植物后浇灌定植水,实现定植,运输车3用于将定植完毕的种植槽4输送至后序工位;
[0025]所述上料装置1包括支撑架11,所述支撑架11上设置有传送带12,所述传送带12用于将种植槽4输送至灌注装置2处,所述传送带12的上方水平设置有顶板13,所述顶板13与支撑架11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12和顶部之间设置有三个料斗14,三个料斗14自左至右均匀分布,所述顶板13上设置有升降组件15,所述升降组件15用于驱动三个料斗14升降,便于料斗14根据不同规格的种植槽4调节高度,三个料斗14中,位于中间的料斗14用于存放基质,其他两个料斗14用于存放肥料;
[0026]种植槽4从左侧放置在传送带12顶部,并通过传送带12驱动种植槽4间歇性向右移
动,且传送带12每驱动一次后,则继续将其他种植槽4从左侧放置在传送带12顶部,且传送带12上的种植槽4分别在三个料斗14的正下方停留,种植槽4停留期间,三个料斗14依次对种植槽4添加一份基质和两份肥料,装有一份基质和两份肥料的种植槽4移动至料斗14右侧后通过人工移动至灌注装置2处。
[0027]所述升降组件15包括水平设置的升降板15.1,所述料斗14固定穿过升降板15.1,所述升降板15.1上设置有两个升降气缸15.2,两个升降气缸15.2左右分布,所述升降气缸15.2的缸体固定设置在顶板13的底部,所述升降气缸15.2的活塞端固定设置在升降板15.1的顶部,通过气缸驱动升降板15.1升降,升降板15.1的升降带动料斗14升降。
[0028]所述支撑架11上还设置有两个前后间隔对称布置的定位组件16,三个料斗14均位于定位组件16的右侧,所述定位组件16位于传送带12的上方,所述定位组件16用于定位放置在传送带12上的种植槽4。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质栽培定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依次布置的上料装置(1)和灌注装置(2);所述上料装置(1)包括支撑架(11),所述支撑架(11)上设置有传送带(12),所述传送带(12)用于将种植槽(4)输送至灌注装置(2)处,所述传送带(12)的上方水平设置有顶板(13),所述顶板(13)与支撑架(11)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12)和顶部之间设置有多个料斗(14),多个料斗(14)自左至右均匀分布,所述顶板(13)上设置有升降组件(15),所述升降组件(15)用于驱动多个料斗(14)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质栽培定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15)包括水平设置的升降板(15.1),所述料斗(14)固定穿过升降板(15.1),所述升降板(15.1)上设置有两个升降气缸(15.2),两个升降气缸(15.2)左右分布,所述升降气缸(15.2)的缸体固定设置在顶板(13)的底部,所述升降气缸(15.2)的活塞端固定设置在升降板(15.1)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质栽培定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1)上设置有两个前后间隔对称布置的定位组件(16),多个料斗(14)均位于定位组件(16)的右侧,所述定位组件(16)位于传送带(12)的上方,所述定位组件(16)用于定位放置在传送带(12)上的种植槽(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质栽培定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16)包括安装板(16.1),所述安装板(16.1)与支撑架(11)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16.1)上固定设置有限位板(16.2),所述安装板(16.1)上设置有动力单元(16.3)和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荣荣
申请(专利权)人:齐荣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