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菇生产的混合设备及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5081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混合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菌菇生产的混合设备及其工艺,设备结构包括混合罐和内腔的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转轴和转轴上活动设有的搅拌臂,转轴内部的导向组件包括可相互活动的中轴和外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转轴上采用侧架和可活动的搅拌臂,并在中轴和外管上设有内平部和外平部、内波浪部和外波浪部与搅拌臂配合,从而带动搅拌臂对物料进行平面旋转搅拌和空间波浪状起伏搅拌来对莲子壳、玉米粉、麦皮、豆粕、木邪、玉米芯、碳酸钙等进行搅拌混合,并可在两种搅拌状态中平稳切换,从而交替对物料进行平面搅拌的上下翻涌,而转轴上的侧架旋转中还将物料尽可能多地送到搅拌臂摆动范围内,从而在单位时间搅拌混合得更充分。从而在单位时间搅拌混合得更充分。从而在单位时间搅拌混合得更充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菇生产的混合设备及其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菌菇生产的混合设备及其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好的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常称为蘑菇,食用菌栽培料是采用人工的方法把各种营养物质按照一定的配比制成的供食用菌生长繁殖的基质,通常是以农作物秸秆、荚壳、木屑等材料作为食用菌生长所需要的碳源,然后加入适量有机氮和无机盐,混合均匀后装袋,灭菌制成食用菌培养基。
[0003]在生产工艺中,通常采用搅拌混合机对原材料进行混合,由于培育的原材料粉末、片壳状和大颗粒状物体较多,在加水搅拌后粉末、片壳状物料吸水膨胀、粘连,为了出料方便、完全来保证装料时分量足,多用立式搅拌机进行搅拌混合,立式搅拌机为了方便出料下料,其搅拌罐的底部为锥形,但这也使物料在混合时较多物料容易更容易向下堆积,没有足够的上下物料交换,在混合时不够均匀,容易使分袋的材料发生生长不均、差异较大的情况,通常需要加长搅拌时间来换取增幅不大的混合效果,不仅混合效果不尽人意,还耗费过多的搅拌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菌菇生产的混合设备,其结构包括装设在机架上的混合罐和装设在混合罐内腔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轴和在混合罐外与转轴相连接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混合罐内腔包括上腔和位于上腔下方且呈锥形的导流腔,其中,所述混合罐内腔的转轴上活动设有搅拌臂,所述转轴内设有导向组件,所述搅拌臂与导向组件进行传动配合且环绕导向组件进行旋转;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中轴和嵌套在中轴上的外管,所述外管在中轴上保留沿着外管或中轴轴向方向移动的自由度,所述中轴和外管上均设有凹槽,所述搅拌臂与凹槽滑动配合;所述中轴和外管的凹槽具有上顶面和下底面,所述中轴凹槽的上顶面为平面状的内平部,所述中轴凹槽的下底面为波折状的内波浪部,所述外管凹槽的上顶面为波折状的外波浪部,所述中轴凹槽的下底面为平面状的外平部;所述凹槽两端的外管部分之间保持连接;所述中轴和外管之间进行相对滑动,所述内平部与外平部、内波浪部外波浪部交错限制搅拌臂的运动路径。
[0005]进一步地,所述中轴呈固定设置且中轴底端固定装设在机架底端,所述外管活动嵌套在中轴上,所述外管顶端与横梁上的推动件相连接,所述推动件带动外管在中轴的轴向方向上活动。
[0006]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臂与转轴进行铰链连接且转动轴线与转轴的轴线相垂直,在所述转轴内侧的搅拌臂上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中轴和外管的凹槽进行活动配合。
[0007]进一步地,所述外波浪部靠近外平部方向的顶点处到外平部的距离,与内波浪部靠近内平部方向的顶点处到内平部的距离相等;所述导向轮在外波浪部与外平部之间、内波浪部与内平部之间、外波浪部与内平部之间、内波浪部与外平部之间、外波浪部与内波浪部之间、外平部与内平部之间呈间隙配合。
[0008]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两端的外管部分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中轴上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部滑动卡合在限位槽上;所述连接部在限位槽上限制外管在中轴上转动的自由度。
[0009]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罐顶端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与机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转轴活动装设在横梁和混合罐底端之间;所述搅拌臂至少设有两组且分设在横梁下方的转轴的不同水平高度上,一组所述搅拌臂在一个水平高度上设有四根。
[0010]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上还设有侧架,所述侧架呈弯折状且弯折形状与上腔内壁过渡到导流腔内壁的弯折形状相仿,所述搅拌臂位于侧架和转轴的范围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臂上还排列设有复数个搅拌侧叶,所述搅拌侧叶垂直装设在搅拌臂上。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菌菇生产工艺,原材料包括:莲子壳6份,玉米粉2份,麦皮3份,豆粕0.5份,木邪3份,玉米芯1.2份,碳酸钙0.2份;通过如下步骤进行生产:步骤1:将原材料加入62%的水,放入搅拌机搅拌30分钟,搅拌完成后出料进行装袋;步骤2:将袋装好的原材料送入灭菌房进行灭菌操作,在灭菌房内持续加热400分钟,期间灭菌房温度由18摄氏度逐渐上升到100摄氏度;步骤3:灭菌完成后,将灭菌后的袋装原材料进行降温,使其温度达到20摄氏度以下;步骤4:将降温后的袋装原材料送入无菌室,在18摄氏度

20摄氏度的环境下人工接种海鲜菌棒;步骤5:接完菌种,送入培养房,在18摄氏度

20摄氏度的环境下,培养60天,时间达到后,进行升温,在20摄氏度

22摄氏度的环境下,再继续培养60天;步骤6:经过步骤5培养120天之后,进入出菇房,在13摄氏度

15摄氏度的环境下,培养1个月至海鲜菇成熟后进行采摘。
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搅拌转轴上采用侧架和可活动的搅拌臂,并在转轴内设有导向组件来与搅拌臂配合,中轴和外管之间的凹槽通过切换形成内平部和外平部、内波浪部和外波浪部两种路径轨迹,从而至少在两个水平高度上带动搅拌臂对物料进行平面旋转搅拌和空间波浪状起伏搅拌,从而对物料进行上下翻涌,让单位时间里的搅拌操作更加充分,而转轴上的侧架在靠近上腔、导流腔内壁的环绕且固定的旋转轨迹中还将物料尽可能多地送到上下摆动的搅拌臂的摆动范围内,从而在单位时间里的搅拌操作更加充分。
[0014]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中轴和外管的凹槽上各自设有内平部和内波浪部、外波浪部和外平部,并让内平部和外平部、内波浪部和外波浪部上下、内外交错设置,利用中轴和外管的相对移动,不仅可以对搅拌臂水平旋转和波浪摆动旋转两种引导状态进行切换,由于搅拌臂的运行在内平部和内波浪部、外波浪部和外平部限制的路径内,在内平部和内波浪部、外波浪部和外平部发生转换时搅拌臂的导向轮自然地行走在转换前后的路境内,让切换更加自然,使得搅拌臂的导向轮可以在内平部和外平部、内波浪部和外波浪部之间平稳运行。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菌菇生产的混合设备的整体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菌菇生产的混合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搅拌组件和导向组件配合的三维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导向组件的结构的三维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导向组件与搅拌臂配合的正剖示意图。
[0020]图中:1、混合罐;2、机架;3、横梁;4、驱动电机;5、搅拌组件;6、导向组件;1a、上腔;1b、导流腔;1c、出料口;51、转轴;52、搅拌臂;53、侧架;54、驱动轮;55、密封套;521、导向轮;522、搅拌侧叶;61、中轴;62、外管;63、推动件;61a、内波浪部;61b、内平部;61c、限位槽;62a、外波浪部;62b、外平部;62c、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菇生产的混合设备,其结构包括装设在机架上的混合罐和装设在混合罐内腔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轴和在混合罐外与转轴相连接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混合罐内腔包括上腔和位于上腔下方且呈锥形的导流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罐内腔的转轴上活动设有搅拌臂,所述转轴内设有导向组件,所述搅拌臂与导向组件进行传动配合且环绕导向组件进行旋转;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中轴和嵌套在中轴上的外管,所述外管在中轴上保留沿着外管或中轴轴向方向移动的自由度,所述中轴和外管上均设有凹槽,所述搅拌臂与凹槽滑动配合;所述中轴和外管的凹槽具有上顶面和下底面,所述中轴凹槽的上顶面为平面状的内平部,所述中轴凹槽的下底面为波折状的内波浪部,所述外管凹槽的上顶面为波折状的外波浪部,所述中轴凹槽的下底面为平面状的外平部;所述凹槽两端的外管部分之间保持连接;所述中轴和外管之间进行相对滑动,所述内平部与外平部、内波浪部外波浪部交错限制搅拌臂的运动路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菇生产的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呈固定设置且中轴底端固定装设在机架底端,所述外管活动嵌套在中轴上,所述外管顶端与横梁上的推动件相连接,所述推动件带动外管在中轴的轴向方向上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菌菇生产的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臂与转轴进行铰链连接且转动轴线与转轴的轴线相垂直,在所述转轴内侧的搅拌臂上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中轴和外管的凹槽进行活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菌菇生产的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波浪部靠近外平部方向的顶点处到外平部的距离,与内波浪部靠近内平部方向的顶点处到内平部的距离相等;所述导向轮在外波浪部与外平部之间、内波浪部与内平部之间、外波浪部与内平部之间、内波浪部与外平部之间、外波浪部与内波浪部之间、外平部与内平部之间呈间隙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菇生产的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两端的外管部分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中轴上设有限位槽,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剑忠吴晓玲吴丽坤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绿泰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