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控制分类分压分质进出水浅埋式多功能调蓄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504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分类分压分质进出水浅埋式多功能调蓄池,属于雨水调蓄池技术领域;其通过在第一调蓄池和第二调蓄池之前设置水闸门井,并通过进水泵组(主动加压进水)和相应闸门(重力进水),完成水闸门井分别向第一调蓄池和第二调蓄池内供水的技术目的;即采用重力进水和压力进水相结合,先重力进水,再压力进水,节能降耗;由于各部件与PLC控制站电联接,所以能够根据水闸门井内进水水质的差异,智能控制调蓄池的进水模式;从而保证初期污染雨水进入污染区,清洁雨水进入清洁区;并且能够根据调蓄池不同区域水质差异,智能控制调蓄池的出水模式,初期污染雨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清洁雨水可就地回用或就近排放河道。排放河道。排放河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控制分类分压分质进出水浅埋式多功能调蓄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调蓄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控制分类分压分质进出水浅埋式多功能调蓄池。

技术介绍

[0002]雨水调蓄池是一种雨水收集设施,主要是把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留池内,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雨水慢慢输送至污水厂,达到既能规避雨水洪峰,控制初期雨水对受纳水体的污染的作用。
[0003]随着调蓄池建设数量增多,初期雨水收集能力提升,雨季排入污水处理厂的雨水增多,导致污水处理厂水量激增,超负荷运行,甚至产生溢流污染;同时,导致污水厂进水水质浓度低,达不到设计水质,处理工艺运行效率低,出水水质不达标。例如申请号为201910232571.0的一种初期雨水分区调蓄系统,其涉及城市初期雨水处理领域,旨在解决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不够资源浪费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进水管、第一调蓄区、第一调蓄区抽水泵、溢流堰、过滤层、第二调蓄区、第二调蓄区抽水泵、出水管,所述进水管连通第一调蓄区,所述第一调蓄区中设置有第一调蓄区抽水泵,所述第一调蓄区中设置有第二调蓄区抽水泵,所述第一调蓄区与第二调蓄区之间设置有溢流堰和过滤层。以实现不同降雨深度初期雨水采取不同处理方式,降水量2

4mm以内的可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其余部分初期雨水可就近简易处理,从而避免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不足问题,提高现有处理工艺利用率;然而申请人对上述现有技术研究后发现,由于雨水直接进入第一调蓄区,使得第一调蓄区持续处理所有阶段的雨水,所以不仅会导致第一调蓄区的调蓄功能并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还会导致第一调蓄区积蓄初期污染浓度高的雨水时残留的污染物会污染浓度低的洁净雨水,不利于洁净雨水的及时处理,将此雨水排放也会对周边河道产生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内容,为解决污水厂雨季进水水量大、进水浓度低的问题,从源头上控制进入污水厂的水量和水质,同时解决传统调蓄池埋深较深土建投资较高的问题,申请人结合实际工作,开发一了种浅埋式雨水调蓄池,既能保证调蓄池正常进水,也可根据雨水水质,分质进水,分质排放,从源头上减轻末端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同时减小雨水排放对周边河道的污染。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控制分类分压分质进出水浅埋式多功能调蓄池,目的是解决传统调蓄池采用重力进水导致埋深较深,调蓄池超量清洁雨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处理厂水量负荷、降低进水水质污染物负荷、降低污水厂运行效率的问题;并通过设置重力和压力进水相结合的方式进水,同时对雨水进行分质进水和排放,将初期少量污染雨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将中后期大量较清洁雨水收集后就地回用或排放河道,实现调蓄池分质进出水的精确控制。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控制分类分压分质进出水浅埋式多功能
调蓄池,包括水闸门井以及分别于所述水闸门井相连通的第一调蓄池和第二调蓄池,所述水闸门井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布置位置靠近所述水闸门井的底部;所述第一调蓄池可通过第一闸门与所述水闸门井相连通,所述第二调蓄池可通过第二闸门与所述水闸门井相连通;
[0007]所述第一调蓄池和所述第二调蓄池均通过进水泵组与所述水闸门井相连通,所述进水泵组包括相连接的进水主泵和进水管组,所述进水管组包括与所述进水主泵相连通的第一进水支管和第二进水支管,所述第一进水支管与所述第一调蓄池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支管与所述第二调蓄池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支管和所述第二进水支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调蓄池和所述第二调蓄池内分别设置有出污水泵组和出净水泵组,所述出污水泵组和所述出净水泵组均包括出水支泵以及与所述出水支泵相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污水泵组和所述出净水泵组的所述出水管上分别设置有第四控制阀和第五控制阀;
[0008]所述水闸门井内由上至下间隔布置有若干导流板,若干所述导流板交错布置形成S流道;所述第二闸门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闸门;所述第一闸门的布置高度区域内设置有第一水质检测仪,所述第二闸门的布置高度区域内设置有第二水质检测仪;所述第一闸门、所述第二闸门、所述进水主泵、所述出水支泵、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五控制阀、所述第一水质检测仪和所述第二水质检测仪均与PLC控制站电联接。
[0009]优选地,所述水闸门井内设置有第三液位计。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蓄池和所述第二调蓄池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位计和第二液位计。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蓄池可通过第三闸门与所述第二调蓄池相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导流板上均开设有过水孔。
[0013]优选地,所述导流板均倾斜向下布置。
[0014]优选地,所述水闸门井的顶部开口与外界连通,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水闸门井的内壁相铰接,所述导流板为轻质浮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水闸门井的铰接轴上方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导流板的转动夹角不大于90
°

[0015]优选地,所述水闸门井的顶部开口设置有阻拦网。
[0016]优选地,所述进水管组包括位于所述进水主泵、所述第一进水支管和所述第二进水支管之间的进水主管,所述进水主管与所述进水主泵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支管和所述第二进水支管均与所述进水主管相连通。
[0017]优选地,所述出污水泵组和所述出净水泵组的所述出水管通过交汇水管相连通,所述交汇水管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
[0018]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0019]1)通过在第一调蓄池和第二调蓄池之前设置水闸门井,并通过进水泵组(主动加压进水)和相应闸门(重力进水),完成水闸门井分别向第一调蓄池和第二调蓄池内供水的技术目的;即采用重力进水和压力进水相结合,先重力进水,再压力进水,节能降耗;
[0020]2)由于第一闸门、第二闸门、进水主泵、出水支泵、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四控制阀、第五控制阀、第一水质检测仪和第二水质检测仪均与PLC控制站电联接,所以能够
根据水闸门井内进水水质的差异,智能控制调蓄池的进水模式;从而保证初期污染雨水进入污染区,清洁雨水进入清洁区;并且能够根据调蓄池不同区域水质差异,智能控制调蓄池的出水模式,初期污染雨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清洁雨水可就地回用或就近排放河道。
[0021]4)由于第一调蓄池可通过第三闸门与第二调蓄池相连接,所以能够根据需要,第一调蓄池和第二调蓄池可单独调蓄污染雨水和清洁雨水;当雨量激增时,第一调蓄池和所述第二调蓄池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储存污染雨水或清洁雨水,确保污染雨水全部排入污水处理厂,清洁雨水就近排河或就地利用。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控制分类分压分质进出水浅埋式多功能调蓄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水闸门井以及分别于所述水闸门井相连通的第一调蓄池和第二调蓄池,所述水闸门井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布置位置靠近所述水闸门井的底部;所述第一调蓄池可通过第一闸门与所述水闸门井相连通,所述第二调蓄池可通过第二闸门与所述水闸门井相连通;所述第一调蓄池和所述第二调蓄池均通过进水泵组与所述水闸门井相连通,所述进水泵组包括相连接的进水主泵和进水管组,所述进水管组包括与所述进水主泵相连通的第一进水支管和第二进水支管,所述第一进水支管与所述第一调蓄池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支管与所述第二调蓄池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支管和所述第二进水支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调蓄池和所述第二调蓄池内分别设置有出污水泵组和出净水泵组,所述出污水泵组和所述出净水泵组均包括出水支泵以及与所述出水支泵相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污水泵组和所述出净水泵组的所述出水管上分别设置有第四控制阀和第五控制阀;所述水闸门井内由上至下间隔布置有若干导流板,若干所述导流板交错布置形成S流道;所述第二闸门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闸门;所述第一闸门的布置高度区域内设置有第一水质检测仪,所述第二闸门的布置高度区域内设置有第二水质检测仪;所述第一闸门、所述第二闸门、所述进水主泵、所述出水支泵、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五控制阀、所述第一水质检测仪和所述第二水质检测仪均与PLC控制站电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控制分类分压分质进出水浅埋式多功能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闸门井内设置有第三液位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洁曹晶胡维杰张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