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池池底中央的溢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042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池池底中央的溢水结构,包括池底基础、溢水管、三通管、排水管和四块加劲板,溢水管竖向设置,溢水管的底端与三通管的顶端连通,三通管的另外两端与水池中的排水管连通,池底基础设置在水池的底部,溢水管通过四周的加劲板与池底基础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水池池底中央的溢水结构能达到隐蔽美观、避免破坏驳岸池壁完整、优化水面景观的效果;水面高度设计不再受限于池壁压顶和溢水口观景尺寸,增加了设计的多样性;溢水管口远离泥土,便于后期养护。便于后期养护。便于后期养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池池底中央的溢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景观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池池底中央的溢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水池溢水管一般设置在水池侧壁处,如现有技术CN200967368公开了一种水池动态景观,包括景观池和控制井两部分,景观池包括充水的水池,以及设置在水池水面以下的中心景观和中心景观周围的周边景观,中心景观和周边景观下部分别设置有调节配重的中心水箱和浮架水箱,以控制中心景观和周边景观的升降,中心水箱和浮架水箱内的水量通过控制井内的调节水箱及其内部的自动冲水阀来调节,调节水箱与两者之间的相通处高度不同,分级给排水,实现两者升降的分级动作,控制井内设置有与调节水箱相通且上端开有溢水管口的水池溢水管,水池溢水管及其溢水管口控制水池的水位。
[0003]然而,这样做虽然能满足功能需求,但是会破坏水池侧壁,影响景观的视觉美感。并且人工水池侧壁设计石材压顶,加上溢水管的尺寸、水面标高与侧壁顶部存在高度距离,会使水面高度无法达到满池水面造成设计局限性。如果溢水管设置在自然驳岸,则容易出现泥水淤堵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池池底中央的溢水结构,解决了人工水池水面高度受限于传统溢水口及池壁压顶等预留尺寸影响以及自然驳岸人工水池传统溢水口淤堵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0006]一种水池池底中央的溢水结构,包括池底基础、溢水管、三通管、排水管和四块加劲板,溢水管竖向设置,溢水管的底端与三通管的顶端连通,三通管的另外两端与水池中的排水管连通,池底基础设置在水池的底部,四块加劲板周向均匀固定在溢水管下部的外壁上,四块加劲板均与池底基础固定连接。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溢水管的溢水口上设有顶套,顶套与一个景观装饰雕塑通过螺纹连接。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溢水管上部的内壁上安装有过滤网。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水池的池底为硬质池底,池底基础包括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素土层、碎石垫层、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层。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水池的池底为自然生态池底,池底基础包括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素土层、碎石垫层、混凝土基础、细砂基层和种植土层。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细砂基层和种植土层之间设有防水毯,溢水管穿过防水毯的位置处设有加强卡箍。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混凝土基础的上部预埋有四个螺栓,四块加劲板分别与四个螺栓固定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技术的一种水池池底中央的溢水结构达到隐蔽美观、避免破坏驳岸池壁完整、优化水面景观的效果;
[0015](2)本技术的一种水池池底中央的溢水结构,水面高度设计不再受限于池壁压顶和溢水口观景尺寸,增加设计多样性;
[0016](3)本技术的一种水池池底中央的溢水结构中,溢水管口远离泥土,便于后期养护。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水池中央溢水管在自然生态池底的施工方法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水池中央溢水管在硬质池底的施工方法的示意图。
[0019]图中:1.景观装饰雕塑;2.顶套;3.过滤网;4.溢水管;5.加强卡箍;6.三通管;7.加劲板;8.螺栓;9.排水管;10.混凝土基础;11.碎石垫层;12.细砂基层;13.防水毯;14.钢筋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0021]实施例1,如图1所示,水池的池底为自然生态池底,一种水池池底中央的溢水结构,包括池底基础、溢水管4、三通管6、排水管9和四块加劲板7。溢水管4竖向设置,溢水管4的溢水口上设有顶套2,顶套2与一个景观装饰雕塑1通过螺纹连接。景观装饰雕塑1的材料、形式、形状可根据项目需要而定制,且因顶套2与景观装饰雕塑1通过螺纹连接,随时可以拆卸和更换景观装饰雕塑1。溢水管4上部的内壁上安装有过滤网。池底基础包括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素土层、碎石垫层11、混凝土基础10、细砂基层12和种植土层。细砂基层12和种植土层之间设有防水毯13,溢水管4穿过防水毯13的位置处设有加强卡箍5。溢水管4的底端与三通管6的顶端连通,三通管6的另外两端与水池中的排水管9连通,池底基础设置在水池的底部,四块加劲板7周向均匀固定在溢水管4下部的外壁上,混凝土基础10的上部预埋有四个螺栓8,四块加劲板7分别与四个螺栓8固定连接。施工时,先确定溢水管4在水池中的平面位置,根据水深及溢水管4顶部的景观装饰雕塑1荷载做相应的池底基础固定,池底先采用素土夯实,再铺设碎石垫层11,然后做混凝土基础10,在混凝土基础10上部预埋两个螺栓8,在溢水管4的外壁底部的四周分别安装一块加劲板7,四块加劲板7分别与四个螺栓8固定连接,再铺细砂基层12,盖防水毯13,在溢水管4穿过防水毯13的位置处安装加强卡箍5,而后铺池底种植土,最后在上方灌水。溢水管4、过滤网3、加劲板7、加强卡箍5和加三通管6的材料均采用不锈钢,从而防止锈蚀。
[0022]实施例2,如图2所示,水池的池底为硬质池底,则无需铺设细砂基层12、防水毯13和种植土。在混凝土基础10上铺设钢筋混凝土层14,在钢筋混凝土层14中预埋两个螺栓8,溢水管4外壁底部的加劲板7分别通过一个螺栓8与钢筋混凝土层14固定。其余结构与安装方法与在自然生态池底安装溢水管4相同。
[0023]本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的修改,但是只要
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池池底中央的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池底基础、溢水管、三通管、排水管和四块加劲板,所述溢水管竖向设置,所述溢水管的底端与三通管的顶端连通,所述三通管的另外两端与水池中的排水管连通,池底基础设置在水池的底部,四块加劲板周向均匀固定在所述溢水管下部的外壁上,四块加劲板均与池底基础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池池底中央的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管的溢水口上设有顶套,所述顶套与一个景观装饰雕塑通过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池池底中央的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管上部的内壁上安装有过滤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池池底中央的溢水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娜潘鸣婷王文姬陆姚明陈伟洪隽琰刘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