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4948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室通风防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潮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前侧固定连接有百叶板,所述外壳内和底部均设置有通风防潮机构,所述外壳后侧固定连接有流通机构,所述外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该地下室通风防潮结构,第二电机启动,并在第二齿轮配合下使得两个第二风轮转动,从而将外界空气通过流通管抽入到外壳内,并通过外壳内的加热管将外界空气进行干燥,然后将干燥的空气排入到地下室内,已替换地下室内的潮湿空气,以达到防潮目的,通风时只需通过第一电机启动,并在第一齿轮配合下使得两个第一风轮转动,从而将地下室内浑浊的空气吸入到外壳内,并通过流通管排至外界,已达到通风目的。已达到通风目的。已达到通风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室通风防潮
,具体为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地下室是指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二分之一。多层和高层建筑物需要较深的基础,为利用这一高度,在建筑物底层下建造地下室,既可增加使用面积,又可省去房心回填土。
[0003]专利网公开号CN216195394U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潮结构,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地下室,所述地下室的一侧侧面固定连接有除湿箱,所述除湿箱的一侧内面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本技术中的地下室当中的气体能够得到循环,除湿箱保证了进入到地下室当中的气体能够是绝对干燥的气体且杂质已被过滤,整个地下室在干燥风的作用下会变得干燥起来,不会过于潮湿导致地下室墙体受到影响,通风井作为进出风的通道,日常使用时可能会有雨水进入到其中导致除湿箱的工作负担加重,通过伺服电机和遮雨檐的配合使用能够在下雨时缩小遮雨檐和通风井之间的距离,减少雨水进入到通风井当中,同时还能够保证通风井的使用效果。
[0004]本申请在使用过程中,只是简单的通过除湿箱保证了进入到地下室当中的气体能够是绝对干燥的气体且杂质已被过滤,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外界湿气过大时,并不能绝对的使得进入到地下室内的空气干燥,同时地下室处在底下本身会使得室内潮湿,该装置并不能有效的进行干燥,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潮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潮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前侧固定连接有百叶板,所述外壳内和底部均设置有通风防潮机构,所述外壳后侧固定连接有流通机构,所述外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0007]所述通风防潮机构包括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所述第一风轮转动连接于外壳内右侧,所述第二风轮转动连接于外壳内左侧,所述第一风轮顶部贯穿至外壳顶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风轮顶部贯穿至外壳顶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外壳顶部左侧和右侧分别对应第二齿轮和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和第一电机,所述外壳内在第二风轮后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固定连接有加热丝。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两个一组对称分布在外壳内左侧和右侧,两个所述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顶部均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风轮顶部的两个第一齿轮相互之间啮合,两个所述第二风轮顶部的两个第二齿轮相互之间啮合,在隔板分隔的两个单独空腔内通过设置两组四
个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并通过两个第一风轮顶部的第一齿轮啮合,两个第二风轮顶部的第二齿轮啮合,使得进气和排气量显著增大,从而能够快速实现对地下室内的潮湿空气的排出和干燥空气的排入目的。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能够单独的驱动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以保证潮湿空气的排出和干燥空气的排入为两个独立的存在,可以实现更好的通风防潮的目的。
[0010]优选的,所述流通机构包括插接套,所述插接套插接于外壳后侧,所述插接套后端固定连接有流通管,所述插接套顶部和底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中间铰链铰接有卡条,所述卡条远离安装块一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内侧卡接有卡接钩,所述卡接钩内侧与外壳后侧固定连接,所述卡条内侧中间固定连接有簧片。
[0011]优选的,所述流通管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流通管分布在外壳后侧左右位置处,两个流通管能够直接延伸至地面,使得地下室和外界空气是流通的。
[0012]优选的,所述卡接块中间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卡接块通过弧形槽卡接有卡接钩,能够方便流通管和外壳之间的安装。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潮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地下室通风防潮结构,通过设置的通风防潮机构,当地下室内的湿度过大,此时通过第二电机启动,并在第二齿轮配合下使得两个第二风轮转动,从而将外界空气通过流通管抽入到外壳内,并通过外壳内的加热管将外界空气进行干燥,然后将干燥的空气排入到地下室内,已替换地下室内的潮湿空气,以达到防潮目的,同时当需要通风时,只需通过第一电机启动,并在第一齿轮配合下使得两个第一风轮转动,从而将地下室内浑浊的空气吸入到外壳内,并通过流通管排至外界,已达到通风目的。
[0015]2、该地下室通风防潮结构,通过设置的流通机构,两根单独存在的流通管能够使得防潮和通风分离,也能同时将通风和防潮进行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地下室内通风防潮的目的,且通过卡接钩和卡接块进行快速卡接,能够方便整个流通管的快速安装。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正面一侧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截取的流通机构部分分离示意图;
[0020]图4为外壳内第一风轮、第二风轮等结构分布俯视示意图。
[0021]图中:1、外壳;2、流通机构;21、流通管;22、插接套;23、簧片;24、卡条;25、卡接钩;26、卡接块;27、安装块;3、通风防潮机构;31、第一齿轮;32、第一电机;33、第一支撑板;34、第二齿轮;35、第二电机;36、第二支撑板;37、隔板;38、第一风轮;381、第二风轮;39、固定
框;391、加热丝;4、百叶板;5、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0025]请参阅图1

2和图4,一种地下室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潮结构,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前侧固定连接有百叶板(4),所述外壳(1)内和底部均设置有通风防潮机构(3),所述外壳(1)后侧固定连接有流通机构(2),所述外壳(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所述通风防潮机构(3)包括第一风轮(38)和第二风轮(381),所述第一风轮(38)转动连接于外壳(1)内右侧,所述第二风轮(381)转动连接于外壳(1)内左侧,所述第一风轮(38)顶部贯穿至外壳(1)顶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1),所述第二风轮(381)顶部贯穿至外壳(1)顶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34),所述外壳(1)顶部左侧和右侧分别对应第二齿轮(34)和第二齿轮(34)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36)和第一支撑板(33),所述第二支撑板(36)和第一支撑板(33)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35)和第一电机(32),所述外壳(1)内在第二风轮(381)后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框(39),所述固定框(39)内固定连接有加热丝(39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轮(38)和第二风轮(381)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风轮(38)和第二风轮(381);两个一组对称分布在外壳(1)内左侧和右侧,两个所述第一风轮(38)和第二风轮(381)顶部均分别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扬邓尧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博苑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