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煤工作面机尾电缆管线敷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48998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煤工作面机尾电缆管线敷设装置,包括铰接底座、液压油缸、铲煤板、电缆槽、挡煤板、斜撑杆;铰接底座和电缆槽均设置在采煤工作面机尾上,铰接底座左侧设置有铲煤板和挡煤板,铲煤板和挡煤板两者均由设置在铰接底座上的液压油缸驱动。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本新型对三角区内电缆、管线的有效保护,避免截割电缆造成停产事故的发生,同时能够实现装置的一体化设计和出厂制造,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装备的整体性和结构强度,无需使用单位再进行现场加工制作和单独安装。2、本新型具备电缆、管线过渡敷设和三角区淤煤清理两大功能,两大功能区可集成制作,也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拆分单独制作。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拆分单独制作。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拆分单独制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煤工作面机尾电缆管线敷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煤矿井下电缆管线敷设
,具体是指一种采煤工作面机尾电缆管线敷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煤矿采煤工作面使用的电缆、高压胶管等管线,通常由回采顺槽经三角区拐弯过渡后,敷设至工作面刮板运输机电缆槽内进行使用。这些给工作面设备提供动力、信号的电缆、管线等通常采用在机尾安装万向单轨吊的方式进行悬空吊挂,或者将电缆、管线直接装入电缆夹,然后落地拖拽的形式实现三角区的过渡布置。
[0003]按照上述方式,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难免遇到单轨吊梁弯折、变形或采煤机截割电缆等情况,可靠性差,也不利于安全管理和生产效率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困难,提供一种采煤工作面机尾电缆管线敷设装置,针对上述缺陷,从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出发,以多功能集成的方式,提出一种解决方案,能够满足电缆、管线在三角区进行转弯过渡的需要,能够解决工作面三角区大量淤煤需要人工清理的问题,同时为设备厂家提供一种新的工作面刮板运输机机尾设计思路,能够实现刮板运输机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煤工作面机尾电缆管线敷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铰接底座(1)、液压油缸(4)、铲煤板(5)、电缆槽(6)、挡煤板(7)、斜撑杆(8);铰接底座(1)和电缆槽(6)均设置在采煤工作面机尾上,且电缆槽(6)固定设置在铰接底座(1)上,铰接底座(1)左侧设置有铲煤板(5)和挡煤板(7),铲煤板(5)和挡煤板(7)两者均由设置在铰接底座(1)上的液压油缸(4)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进张东海殷培东卢井洋李有田
申请(专利权)人:鄂尔多斯市国源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