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475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抑制在电极极耳的附近正负极间的极间距离局部地变大。在此公开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具有电极体制作工序,在所述电极体制作工序中,将第一电极、隔膜及第二电极层叠而制作电极体,作为隔膜,使用包含基材层和形成在基材层的表面的粘接层并且粘接层具有第一粘接层区域和厚度比第一粘接层区域大的第二粘接层区域的隔膜,以使第一粘接层区域及第二粘接层区域与第一电极活性物质层相向的方式将第一电极与隔膜层叠。物质层相向的方式将第一电极与隔膜层叠。物质层相向的方式将第一电极与隔膜层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具备如下的卷绕电极体的电池,所述卷绕电极体是将在正极集电体上具备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带状的正极和在负极集电体上具备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带状的负极隔着带状的隔膜层叠并沿长度方向卷绕而成的。例如,在国际公开2021/060010号中记载了通过对筒状的卷绕电极体进行冲压成形而将其压扁的扁平形状的卷绕电极体。另外,在国际公开2021/060010号中记载了如下内容:在带状的电极板(正极板及/或负极板)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一侧的端边设置有多个集电体露出的电极极耳,在通过卷绕而将该多个电极极耳层叠之后,与电极端子电连接。
[0003]在上述那样的卷绕电极体中,在集电体露出的电极极耳的附近,由于涂布流挂(coating sagging),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及/或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容易变薄。另外,在卷绕等时,电极板、隔膜有时也会起伏(歪斜)。由此,在电极极耳的附近,正极活性物质层与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极间距离有时会局部地变大。在极间距离局部地变大时,该部位处的电荷移动阻力会增加,并且容易生成覆膜。其结果是,在电极体内,电池反应、覆膜形成有可能会变得不均匀,长期循环特性(容量维持率)有可能会降低。特别是,在国际公开2021/060010号那样的电池结构中,卷绕电极体在将电极极耳弯折的状态下收容在电池壳体的内部。在这样的形态中,将电极极耳弯折时的应力会施加于电极极耳的附近的活性物质层,上述局部的极间距离的增大有可能会更加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在电极极耳的附近极间距离的增大的电池的制造方法。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所述电池具备:电极体,所述电极体包含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隔膜;以及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收容所述电极体,所述第一电极包含第一电极芯体和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芯体上的第一电极活性物质层,并且具有所述第一电极芯体露出的第一活性物质层非形成区域。该制造方法具有:电极体制作工序,在所述电极体制作工序中,将所述第一电极、所述隔膜及所述第二电极层叠而制作所述电极体;以及收容工序,在所述收容工序中,将所述电极体收容于所述电池壳体。在此,在所述电极体制作工序中,作为所述隔膜,使用包含基材层和形成在所述基材层的至少一方的表面的粘接层并且所述粘接层具有第一粘接层区域和厚度比所述第一粘接层区域大的第二粘接层区域的隔膜,以使所述第一粘接层区域及所述第二粘接层区域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活性物质层相向的方式将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隔膜层叠。
[0006]在此处公开的技术中,在电极体制作工序中,使用了具备如下的粘接层的隔膜,所
述粘接层包含厚度相互不同的第一粘接层区域和第二粘接层区域。粘接层具有可以与第一电极粘接的程度的粘接性。因此,在上述电极体制作工序中,隔膜的第一粘接层区域及第二粘接层区域例如通过冲压成形、干燥处理等而以沿着第一电极的表面的方式变形,并与第一电极粘接(例如压接)。此时,由于在第一电极中容易对与相对较厚的第二粘接层区域相向的部分施加表面压力,因此,能够使粘接时的表面压力分布相对均匀。这样,隔膜与第一电极被牢固地粘接至电极极耳的附近,特别是,即使在厚度容易变薄的电极极耳的附近,也容易将正极活性物质层与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极间距离保持为均匀。因此,根据以上那样的制造方法,能够抑制在电极极耳的附近极间距离局部地变大,并降低电池反应的偏差,能够制造长期循环特性优异的电池。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立体图。
[0008]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

II线的示意性的纵剖视图。
[0009]图3是沿着图1中的III

III线的示意性的纵剖视图。
[0010]图4是沿着图1中的IV

IV线的示意性的横剖视图。
[0011]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安装于封口板的多个卷绕电极体的立体图。
[0012]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安装有正极第二集电体和负极第二集电体的卷绕电极体的立体图。
[0013]图7是示出卷绕电极体的结构的示意图。
[0014]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正极板、负极板与隔膜的界面的放大图。
[0015]图9是示出与电极板粘接之前的隔膜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0016]图10是用于说明冲压成形工序的与图8对应的图。
[0017]图11是示出第一变形例的隔膜的俯视图。
[0018]图12是示出第二变形例的隔膜的俯视图。
[0019]图13是示出第三变形例的隔膜的俯视图。
[0020]图14是示出第四变形例的隔膜的俯视图。
[0021]图15是示出第五变形例的隔膜的俯视图。
[0022]图16是示出第六变形例的隔膜的俯视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0正极板
[0025]12正极芯体
[0026]14正极活性物质层
[0027]20负极板
[0028]22负极芯体
[0029]24负极活性物质层
[0030]30隔膜(电池内)
[0031]30A、130A、230A、330A、430A、530A、630A隔膜
[0032]32、132、232、332、432、532、632基材层
[0033]34、134、234、334、434、534、634粘接层
[0034]34a、134a、234a、334a、434a、534a、634a第一粘接层区域
[0035]34b、134b、234b、334b、434b、534b、634b第二粘接层区域
[0036]40卷绕电极体
[0037]40f 平坦部
[0038]40r 弯曲部
[0039]42正极极耳组
[0040]44负极极耳组
[0041]50电池壳体
[0042]60正极端子
[0043]65负极端子
[0044]70正极集电体
[0045]75负极集电体
[0046]100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以下,参照附图,对在此公开的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说明书中特别提及的事项以外的且在此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所需的事项(例如,未对本专利技术赋予特征的电池的一般结构及制造工艺)可以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该领域中的现有技术作出的设计事项来掌握。在此公开的技术能够基于本说明书公开的内容和该领域中的技术常识来实施。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表示范围的“A~B”的表述包含“A以上且B以下”的意思,并且包含“优选大于A”及“优选小于B”的意思。
[0048]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参照的各图中的附图标记X表示“进深方向”,附图标记Y表示“宽度方向”,附图标记Z表示“高度方向”。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所述电池具备:电极体,所述电极体包含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隔膜;以及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收容所述电极体,所述第一电极包含第一电极芯体和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芯体上的第一电极活性物质层,并且具有所述第一电极芯体露出的第一活性物质层非形成区域,其中,所述电池的制造方法具有:电极体制作工序,在所述电极体制作工序中,将所述第一电极、所述隔膜及所述第二电极层叠而制作所述电极体;以及收容工序,在所述收容工序中,将所述电极体收容于所述电池壳体,在此,在所述电极体制作工序中,作为所述隔膜,使用包含基材层和形成在所述基材层的至少一方的表面的粘接层并且所述粘接层具有第一粘接层区域和厚度比所述第一粘接层区域大的第二粘接层区域的隔膜,以使所述第一粘接层区域及所述第二粘接层区域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活性物质层相向的方式将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隔膜层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电极体制作工序中,以使所述第一电极活性物质层的接近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非形成区域的极耳附近区域与所述粘接层的所述第二粘接层区域相向的方式将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隔膜层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包含第二电极芯体和形成在所述第二电极芯体上的第二电极活性物质层,并且具有所述第二电极芯体露出的第二活性物质层非形成区域,在所述电极体制作工序中,以使所述第二电极活性物质层的接近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非形成区域的极耳附近区域与所述粘接层的所述第二粘接层区域相向的方式将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隔膜层叠。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田和隆林邦彦
申请(专利权)人: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