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酸性矿山岩质坡面植被生态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4683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酸性矿山岩质坡面植被生态修复系统,该系统包括坡面、边坡防护袋、固定层、客土基材及种子混合物层和覆盖保护层;其中,坡面、固定层、客土基材及种子混合物层和覆盖保护层自下到上设置;固定层与坡面的搭接处挂有若干个边坡防护袋。该系统能在现场的场地内实现无土或者少土技术进行植被复绿,通过必要的客土和土壤重构、改良措施,以及合理的植物物种搭配在该废弃矿区内重建立体生态防护体系,有效隔绝产酸矿岩,恢复贴近周边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从而能够较为迅速的实现坡面植被系统的生长,改变原有寸草不生的衰败面貌,形成有效的植被遮盖,避免边坡淋溶产生酸性矿山废水,实现生态修复后续良性发展。展。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酸性矿山岩质坡面植被生态修复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边坡植被修复的
,具体涉及一种强酸性矿山岩质坡面植被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采矿技术的落后,粗放的露天采矿工艺,遗留了很多露天矿场,多年的开采及无序民间私采活动,在矿区留下了大量杂乱无章、纵横交错的高危边坡。特别是污染严重的稀土矿、硫铁矿等有色金属矿山,部分区域土壤属于强酸性。一般来说植物适宜在接近中性的土壤环境中生长,因此这种强酸性土壤不利于植物生长,并且对植物的生长还会产生抑制作用。同时这种强酸性除了对植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以外,高浓度的H+和过高的盐浓度还会导致植物酶系统失活,细胞膜受损害,抑制植物呼吸作用和根系对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吸收;土壤酸化还会导致土壤板结,导致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严重不足。同时对于污染较为严重的酸性废弃矿山,大量废弃矿石和含矿弃土在雨水冲刷和浸泡下,有毒有害物质不断浸出,形成富含重金属的强酸性废水,污染了下游地表水与地下水,危及下游民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和人身健康安全。此外,随着重金属、酸性水体面源污染的进一步扩大,下游基本农田的土壤环境质量受到重大威胁,将加剧矿农矛盾,并会限制城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0003]植物无法在此山体坡面上生长,山体坡面环境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影响恶劣;同时,由于坡面结构不稳定,容易出现落石、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对周边的行人和交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对于露天矿山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持久稳定的强酸性矿山岩质坡面植被生态修复系统,解决上述废弃酸性矿区边坡易返酸、植被复绿难、植被不易存活等传统难题,其具有结构稳固、复绿效果好等优点。
[0005]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强酸性矿山岩质坡面植被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坡面、边坡防护袋、固定层、客土基材及种子混合物层和覆盖保护层;其中,坡面、固定层、客土基材及种子混合物层和覆盖保护层自下到上设置;固定层与坡面的搭接处挂有若干个边坡防护袋。
[0007]进一步,所述坡面在与固定层设置前经过清理,使坡面保持平整。
[0008]进一步,所述固定层为固定网,固定网锚固在坡面上。
[0009]再进一步,所述固定网为金属网,金属网以捆扎模式搭接在所述坡面上,再用锚杆进行锚固。优选地,锚固坡顶的锚杆(称为第一锚杆)的长度为500mm,锚固坡面的锚杆(称为第二锚杆)的长度为400mm。
[0010]再进一步,所述金属网为直径为3~5mm,孔径为3~7cm的镀锌铁丝网;镀锌铁丝网纵向搭接的宽度为300~400mm,横向搭接的宽度为100~200mm。
[0011]进一步,所述客土基材及种子混合物层的喷播厚度为100~200mm。
[0012]具体地,所述客土基材及种子混合物层中的客土基材,包括以下按质量计的成分:黏土0.1~0.15m3/m2、石灰5~7kg/m2、土壤改良基质10~15kg/m2、嗜酸硫酸盐还原菌菌剂4~7g/m2、菌根真菌剂6~10g/m2、有机复合肥0.3~1.0kg/m2、聚丙烯酸钾盐和聚丙烯酰胺共聚体粘合剂50~100g/m2、膨润土2~5kg/m2和破碎腐熟秸秆1~2kg/m2。
[0013]进一步,边坡防护袋与金属网之间通过绑扎固定;边坡防护袋与边坡防护袋的竖向间距为1500~2500mm,横向间距为50~150mm。所述边坡防护袋内填充有土壤改良基质及掺和料,填充量为2~3kg/m2。掺合料包括含抑酸微生物菌剂、无机肥等。改良基质为干燥后的河道淤泥或采购商业成品,富含的养分、有机质和Ca
2+
离子等元素,能够有效缓解并抑制土壤酸化和重金属污染毒性,避免对后续植物生长造成影响。
[0014]进一步,所述覆盖保护层为绿化无纺布。
[0015]上述的强酸性矿山岩质坡面植被生态修复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1)先将坡面平整、清理浮石,再进行挂网施工,得到固定层;具体地,挂网应与坡面贴近铺展,避免悬空导致无法固着混合浆液;
[0017]2)然后将固定层从上到下锚固在坡顶和坡面上;
[0018]3)在固定层的表面喷播客土基材及种子混合物,得到客土基材及种子混合物层;
[0019]4)在固定层与坡面的搭接处间隔挂装并固定若干个边坡防护袋;
[0020]5)然后在客土基材及种子混合物层的表面铺设覆盖保护层,得到强酸性矿山岩质坡面植被生态修复系统。
[0021]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本技术的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坡面、边坡防护袋、固定层、客土基材及种子混合物层和覆盖保护层;其中,坡面、固定层、客土基材及种子混合物层和覆盖保护层自下到上设置;固定层与坡面的搭接处挂有若干个边坡防护袋。具体地,坡面为矿山岩质坡面,能为植物营造生存空间;固定层的作用是在坡面上铺设铁丝网,用于挂装边坡防护袋;客土基材及种子混合物层中客土基材含有的成分,能降低产酸微生物类群的相对丰度以控制未来的潜在产酸,降低重金属毒性并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比例、提升土壤肥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边坡防护袋能在坡面形成小平台提供植物生长空间,并发挥持续供给营养的作用;覆盖保护层设置在客土基材及种子混合物层的表面,一是预防边坡植物成型前被雨水冲刷,二是防止水分蒸发过快起到保湿的作用,三是有保温作用利于种子发芽及促进植物生长。
[0023]该系统能在现场的场地内实现无土或者少土技术进行植被复绿,通过必要的客土和土壤重构和改良措施在该废弃矿区内重建立体生态防护体系,有效隔绝产酸矿岩,恢复贴近周边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从而能够较为迅速的实现坡面植被系统的生长,改变原有寸草不生的衰败面貌,形成有效的植被遮盖,避免边坡淋溶产生酸性矿山废水,实现生态修复后续良性发展。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强酸性矿山岩质坡面植被生态修复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强酸性矿山岩质坡面植被生态修复系统的1

1剖面示意图;
[0026]图中:1、第一锚杆;2、第二锚杆;3、边坡防护袋;4、固定层;5、客土基材及种子混合物层;6、覆盖保护层;7、金属网与坡面的搭接处。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强酸性矿山岩质坡面植被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坡面、边坡防护袋3、固定层4、客土基材及种子混合物层5和覆盖保护层6;其中,坡面、固定层4、客土基材及种子混合物层5和覆盖保护层6自下到上设置;固定层4与坡面的搭接处挂有若干个边坡防护袋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酸性矿山岩质坡面植被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坡面、边坡防护袋、固定层、客土基材及种子混合物层和覆盖保护层;其中,坡面、固定层、客土基材及种子混合物层和覆盖保护层自下到上设置;固定层与坡面的搭接处挂有若干个边坡防护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酸性矿山岩质坡面植被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层为固定网,固定网锚固在坡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酸性矿山岩质坡面植被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网为金属网,金属网以捆扎模式搭接在所述坡面上,再用锚杆进行锚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酸性矿山岩质坡面植被生态修复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何耀忠刘帅陈星宇黎良浩张国坚周伟伦萧毅荣洪昭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