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体客土喷播和防冲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356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山体客土喷播和防冲刷系统,包括截排装置、喷锚支护装置以及汇水导流装置,截排装置包括顶部截水部和底部排水部;喷锚支护装置包括锚固组件和植草棒,锚固组件具有沿上下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固定位和第二固定位,植草棒设于第二固定位,且植草棒的上侧用于形成喷播基质层;汇水导流装置设于锚固组件的第一固定位,且汇水导流装置具有对应顶部截水部设置的第一端口、以及对应底部排水部设置的第二端口,用以汇聚自顶部截水部流出的水和山体坡面上的水,并将水引至底部排水部排出;如此,稳定山体坡面泥土,减弱降雨对山体植被未形成保护效果的喷播基质的冲刷,提高山体植被恢复的效率和效果。植被恢复的效率和效果。植被恢复的效率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体客土喷播和防冲刷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山体客土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山体客土喷播和防冲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公路和矿山等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开挖山体的工作,开挖完成的山体会破坏原有植被,若仅依靠植被的自然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期间遭遇降水极易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体客土喷播和防冲刷系统,旨在解决开挖完成后的山体的原有植被自然恢复时间长的问题。
[000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山体客土喷播和防冲刷系统,包括:
[0006]截排装置,包括顶部截水部和底部排水部,所述顶部截水部用于拦截汇集于山体坡顶的水,底部排水部用于排出流经山体坡面的水;
[0007]喷锚支护装置,包括锚固组件和植草棒,锚固组件用于插设于山体的坡面内,且具有沿上下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固定位和第二固定位,植草棒设于第二固定位,且植草棒的上侧用于形成喷播基质层;以及,
[0008]汇水导流装置,设于锚固组件的第一固定位,且汇水导流装置具有对应顶部截水部设置的第一端口、以及对应底部排水部设置的第二端口,用以汇聚自顶部截水部流出的水和山体坡面上的水,并将水引至底部排水部排出。
[0009]可选的,顶部截水部包括开设于山体坡顶的坡顶截水槽,底部排水部包括开设于山体坡脚的坡脚排水槽。
[0010]可选的,锚固组件包括多个锚杆,各锚杆包括主杆、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设于主杆的同一侧,且自主杆的顶端沿上下方向依次间隔分布,第一固定位形成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第二固定位形成于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之间。
[0011]可选的,喷锚支护装置还包括面层网片,面层网片铺设于植草棒上。
[0012]可选的,面层网片为镀锌钢丝网片
[0013]可选的,喷锚支护装置还包括底层网片,底层网片铺设于山体的坡面上,并通过锚固组件固定。
[0014]可选的,底层网片为镀锌钢丝网片。
[0015]可选的,汇水导流装置包括主排水管和多个支排水管,主排水管自山体的坡顶延伸至山体的坡脚,且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形成于主排水管的两端,多个支排水管设于主排水管的两侧,且各支排水管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引水口。
[0016]可选的,各引水口盖设有滤网或反滤土工布。
[0017]可选的,山体客土喷播和防冲刷系统还包括U形钉,汇水导流装置和锚固组件通过U形钉固定连接。
[0018]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山体客土喷播和防冲刷系统,包括截排装置、喷锚支护装置以及汇水导流装置,喷锚支护装置包括锚固组件和植草棒,锚固组件用于锚固刚开挖完成的山体,植草棒的上侧形成喷播基质层,为喷播基质提供粘附空间,以此在山体表面形成与自然表土相类似或更优的多孔稳定土壤结构,稳定山体坡面泥土;并通过设置截排装置和汇水导流装置,将坡顶及坡面径流经汇水导流装置有序汇集导流到底部排水部内,极大程度上减弱了降雨对山体植被未形成保护效果的喷播基质的冲刷,能够有效的降低降雨对喷播山体的影响,提高山体植被恢复的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山体客土喷播和防冲刷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山体客土喷播和防冲刷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中山体客土喷播和防冲刷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1中山体客土喷播和防冲刷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1中山体客土喷播和防冲刷系统的喷锚支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1中山体客土喷播和防冲刷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1中山体客土喷播和防冲刷系统中支排水管、反滤土工布和U形钉的装配示意图。
[0027]其中:100、山体客土喷播和防冲刷系统;1、截排装置;2、喷锚支护装置;3、汇水导流装置;11、顶部截水部12、底部排水部;21、锚固组件;22、植草棒;23、面层网片;24、底层网片;211、锚杆;2111、主杆;2112、第一支杆;2113、第二支杆;2114、第三支杆;31、主排水管;32、支排水管;33、反滤土工布;4、U形钉;200、山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9]在公路和矿山等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开挖山体的工作,开挖完成的山体会破坏原有植被,若仅依靠植被的自然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期间遭遇降水极易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0030]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山体客土喷播和防冲刷系统100,请参阅图1至图7,图1至图7为山体客土喷播和防冲刷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
[0031]请参阅图1至图6,山体客土喷播和防冲刷系统100包括截排装置1、喷锚支护装置2以及汇水导流装置3,截排装置1包括顶部截水部11和底部排水部12,顶部截水部11用于拦
截汇集于山体200坡顶的水,底部排水部12用于排出流经山体200坡面的水;喷锚支护装置2包括锚固组件21和植草棒22,锚固组件21用于插设于开设于山体200的坡面的钻孔内,且具有沿上下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固定位和第二固定位,植草棒22设于第二固定位,且植草棒22的上侧用于形成喷播基质层;汇水导流装置3设于锚固组件21的第一固定位,且汇水导流装置3具有对应顶部截水部11设置的第一端口、以及对应底部排水部12设置的第二端口,用以汇聚自顶部截水部11流出的水和山体200坡面上的水,并将水引至底部排水部12排出。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山体客土喷播和防冲刷系统100包括截排装置1、喷锚支护装置2以及汇水导流装置3,喷锚支护装置2包括锚固组件21和植草棒22,锚固组件21用于锚固刚开挖完成的山体200,植草棒22的上侧形成喷播基质层,为喷播基质提供粘附空间,以此在山体200表面形成与自然表土相类似或更优的多孔稳定土壤结构,稳定山体200坡面泥土;并通过设置截排装置1和汇水导流装置3,将坡顶及坡面径流经汇水导流装置3有序汇集导流到底部排水部12内,极大程度上减弱了降雨对山体200植被未形成保护效果的喷播基质的冲刷,能够有效的降低降雨对喷播山体200的影响,提高山体200植被恢复的效率和效果。
[0033]需要说明的是,喷播基质层为由喷播基质形成的液体层,喷播基质为由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体客土喷播和防冲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截排装置,包括顶部截水部和底部排水部,所述顶部截水部用于拦截汇集于山体坡顶的水,所述底部排水部用于排出流经所述山体坡面的水;喷锚支护装置,包括锚固组件和植草棒,所述锚固组件用于插设于所述山体的坡面内,且具有沿上下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固定位和第二固定位,所述植草棒设于所述第二固定位,且所述植草棒的上侧用于形成喷播基质层;以及,汇水导流装置,设于所述锚固组件的第一固定位,且所述汇水导流装置具有对应所述顶部截水部设置的第一端口、以及对应所述底部排水部设置的第二端口,用以汇聚自所述顶部截水部流出的水和所述山体坡面上的水,并将水引至所述底部排水部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体客土喷播和防冲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截水部包括开设于所述山体坡顶的坡顶截水槽,所述底部排水部包括开设于所述山体坡脚的坡脚排水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体客土喷播和防冲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组件包括多个锚杆,各所述锚杆包括主杆、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所述第一支杆、所述第二支杆和所述第三支杆设于所述主杆的同一侧,且自所述主杆的顶端沿上下方向依次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固定位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康达李根夏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