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轴承悬浮重力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428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轴承悬浮重力盖,包括下盖、金属轴、两个轴承、轴承固定件、铭板和透明罩,透明罩与下盖的一端面连接,并且透明罩和中心盖之间设有间隙,金属轴、两个轴承、轴承固定件、中心盖和铭板均位于下盖和透明罩包围的区间内;配重块,其与中心盖连接,并且配重块位于中心盖的下端部位置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轴承悬浮重力盖,解决了一个轴承的摩擦力比较大,铭板因为惯性的原因会发生倾斜的角度比较大的问题,通过在金属轴和中心盖之间设置两个轴承,由于轮子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惯性是一样的,利用两个轴承来分摊金属轴的作用力,相对减小摩擦力,相对受惯性的影响也比较小,发生倾斜的角度较小。倾斜的角度较小。倾斜的角度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轴承悬浮重力盖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是指一种双轴承悬浮重力盖。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轮毂装饰盖设置在轮毂的中心位置处,起到装饰作用。如图1所示,汽车的轮毂1外设置有轮胎2,轮毂1的中部设有轮毂盖3,轮毂盖3上常设有各式各样的车标4,车标4能够对汽车品牌起到宣传作用。现有技术中,各种小轿车和客车所使用的轮毂盖3通常为一整块壳体,其固定设置在汽车轮毂1中部的孔上,在汽车行驶时,轮毂盖3和车标4随轮毂1一起转动,造成轮毂盖3上的车标4无法辨认,汽车停止时车标4不能保持竖直可识别状态,影响车标4的辨认。
[0003]随着人们使用需求的增加,提出了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需要保持车标4保持不动,现有技术中利用重力使得车标4保持不动,不随着轮子转动。但是,目前的技术中在金属轴和轴承固定件之间利用一个轴承来实现转动连接,由于只设置一个轴承因此摩擦力比较大,车标4因为惯性的原因会发生倾斜的角度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通过一个轴承实现金属轴和轴承固定件之间转接,由于摩擦力较大,惯性较大,造成倾斜角度较大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轴承悬浮重力盖,包括,下盖,其与汽车轮毂连接;金属轴,其一端和下盖连接;两个轴承,所述两个轴承均套设在金属轴延伸出下盖的端部上;轴承固定件,其与两个轴承的外圈连接;中心盖,其与轴承固定件连接,并且所述中心盖和下盖之间设有间隙;铭板,其设置在中心盖上;透明罩,其与下盖的一端面连接,并且所述透明罩和中心盖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金属轴、两个轴承、轴承固定件、中心盖和铭板均位于下盖和透明罩包围的区间内;配重块,其与中心盖连接,并且配重块位于中心盖的下端部位置处。
[000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盖和铭板之间设有背胶,所述中心盖和铭板通过背胶粘结在一起。
[000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盖、金属轴、轴承、轴承固定件、中心盖和铭板均同轴设置。
[000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盖的截面为圆形,并且所述下盖远离透明罩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卡爪,所述若干卡爪按照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所述卡爪的内壁上沿轴线方向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凹槽一,所述凹槽一内设有卡簧一。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盖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圆形凸部一,所述金属轴的一端连接有圆形连接板,所述圆形凸部一内设有圆形凹槽一,所述下盖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和圆形凹槽一连通,所述圆形连接板设置在圆形凹槽一内。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盖远离卡爪的端面上设有凹陷腔体,所述
金属轴、两个轴承和轴承固定件均位于凹陷腔体内。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固定件包括圆形安装板和圆柱凸台,所述圆形安装板和圆柱凸台同轴设置,所述圆柱凸台和圆形安装板连接,所述圆柱凸台的中心轴线位置处设有圆形凹槽二,所述两个轴承设置在圆形凹槽二内,并且轴承的外圈与圆形凹槽二的内壁相接触。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盖靠近下盖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定位柱一,所述圆形安装板上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若干定位柱一和若干定位孔一一对应设置,并且定位柱一设置在定位孔内。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重块设置为弧形,并且配重块上设有若干螺丝,所述配重块通过若干螺丝和中心盖连接。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罩的截面为圆形,所述透明罩靠近下盖一端的外圆周位置处设有环形凸部一,所述环形凸部一上设有环形凸台,所述下盖上设有环形凹槽二,所述环形凸台设置在环形凹槽二内。
[001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本技术所述的双轴承悬浮重力盖,下盖、金属轴和透明罩是跟随轮毂转动的,通过在金属轴和中心盖之间设置两个轴承,配合中心盖上设置的配重块,使得与中心盖连接的铭板能够保持悬浮不动状态,由于轮子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惯性是一样的,利用两个轴承来分摊金属轴的作用力,相对减小摩擦力,相对受惯性的影响也比较小,发生倾斜的角度较小。
附图说明
[0017]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8]图1是现有技术中轮毂和轮毂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双轴承悬浮重力盖的爆炸图一;
[0020]图3是本技术的双轴承悬浮重力盖的爆炸图二;
[0021]图4是本技术的双轴承悬浮重力盖的爆炸图三;
[0022]图5是本技术的双轴承悬浮重力盖的组装图一;
[0023]图6是本技术的双轴承悬浮重力盖的组装图二;
[0024]图7是本技术的双轴承悬浮重力盖的主视图;
[0025]图8是本技术图7中A

A向的剖面图。
[0026]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下盖1、卡爪11、凸台12、凹槽一13、圆形凸部一14、圆形通孔15、凹陷腔体16、环形凹槽二17、金属轴2、圆形连接板21、圆形凹槽一22、卡簧二23、轴承3、轴承固定件4、圆形安装板41、定位孔411、圆柱凸台42、圆形凹槽二43、中心盖5、定位柱一51、环形凸部二52、凹槽三53、铭板6、透明罩7、环形凸部一71、环形凸台72、配重块8、螺丝81、背胶9、卡簧一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8]参照图2

8所示,本技术的双轴承悬浮重力盖,包括下盖1、金属轴2、两个轴承3、轴承固定件4、中心盖5、铭板6、透明罩7和配重块8,下盖1,其与汽车轮毂连接;金属轴2,其一端和下盖1连接;两个轴承3,所述两个轴承3均套设在金属轴2延伸出下盖1的端部上;轴承固定件4,其与两个轴承3的外圈连接;中心盖5,其与轴承固定件4连接,并且所述中心盖5和下盖1之间设有间隙;铭板6,其设置在中心盖5上;透明罩7,其与下盖1的一端面连接,并且所述透明罩7和中心盖5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金属轴2、两个轴承3、轴承固定件4、中心盖5和铭板6均位于下盖1和透明罩7包围的区间内;配重块8,其与中心盖5连接,并且配重块8位于中心盖5的下端部位置处。所述中心盖5和铭板6之间设有背胶9,所述中心盖5和铭板6通过背胶9粘结在一起。所述下盖1、金属轴2、轴承3、轴承固定件4、中心盖5和铭板6均同轴设置。配重块8配合中心盖5的圆盖型结构设置为弧形,并且配重块8位于中心盖5竖直轴线的下端水平位置处,这样中心盖5在配重块8的重力作用下能够保持不动,而在转动的金属轴2与中心盖5设置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轴承悬浮重力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盖,其与汽车轮毂连接;金属轴,其一端和下盖连接;两个轴承,所述两个轴承均套设在金属轴延伸出下盖的端部上;轴承固定件,其与两个轴承的外圈连接;中心盖,其与轴承固定件连接,并且所述中心盖和下盖之间设有间隙;铭板,其设置在中心盖上;透明罩,其与下盖的一端面连接,并且所述透明罩和中心盖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金属轴、两个轴承、轴承固定件、中心盖和铭板均位于下盖和透明罩包围的区间内;配重块,其与中心盖连接,并且配重块位于中心盖的下端部位置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悬浮重力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盖和铭板之间设有背胶,所述中心盖和铭板通过背胶粘结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悬浮重力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金属轴、轴承、轴承固定件、中心盖和铭板均同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悬浮重力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的截面为圆形,并且所述下盖远离透明罩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卡爪,所述若干卡爪按照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所述卡爪的内壁上沿轴线方向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凹槽一,所述凹槽一内设有卡簧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轴承悬浮重力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圆形凸部一,所述金属轴的一端连接有圆形连接板,所述圆形凸部一内设有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斐张连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盖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