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封场覆盖层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4030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封场覆盖层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对填埋场施工区域进行划分;步骤S2,在每个区域先进行导气层施工后进行土工防渗膜铺设,土工防渗膜覆盖完成后进行排水保护层铺设;步骤S3,沿每个区域轮廓线进行临时便道摊铺,沿临时便道的延伸方向和宽度方向进行素土层摊铺;步骤S4,素土层摊铺至预设标高后,通过压路机将素土层压实;步骤S5,在素土层表面种植生态修复植被。根据地形进行区域划分,分区域进行施工,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设置防渗膜有效阻断了地表水下渗,设置覆土层,既提高了防渗膜系统老化寿命,又极大增强了堆体防火安全性能。又极大增强了堆体防火安全性能。又极大增强了堆体防火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封场覆盖层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垃圾填埋场修复
,具体涉及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封场覆盖层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众多城市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生活垃圾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了周围的空气、地下水和土壤。同时,周边城镇的发展使这些原远离城镇的建议垃圾填埋场接近到城镇周围,简易垃圾填埋场变为一个重度污染源,直接对周边居民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污染。针对上述情况主要的解决方式是进行生态修复,但由于填埋场形态各异,常规的覆盖方法并不适用,且填埋场底部垃圾仍未完全降解,下渗水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覆盖层还需考虑对下渗水的预防。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封场覆盖层施工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封场覆盖层施工方法,包括:
[0007]步骤S1,对填埋场施工区域进行划分;
[0008]步骤S2,在每个区域先进行导气层施工后进行土工防渗膜铺设,土工防渗膜覆盖完成后进行排水保护层铺设;
[0009]步骤S3,沿每个区域轮廓线进行临时便道摊铺,沿临时便道的延伸方向和宽度方向进行素土层摊铺;
[0010]步骤S4,素土层摊铺至预设标高后,通过压路机将素土层压实;
[0011]步骤S5,在素土层表面种植生态修复植被。
[0012]优选地,根据以地形高低设计的稳定平台并划分施工区域。
[0013]优选地,在土工防渗膜覆盖完成后,在土工防渗膜上方沿纵向中线修筑卸料通道。
[0014]优选地,素土层上方设有营养土层,在素土层摊铺至营养土层标高时,在素土层上方布设灌溉管道。
[0015]优选地,土工防渗膜采用自动熔焊机焊接,接缝与斜坡平行,接缝的搭接宽度10~15cm;水平接缝应位于库底位置,距离斜坡的坡脚处不小于1.5m。
[0016]优选地,土工防渗膜为双毛面LLDPE土工膜。
[0017]优选地,步骤S2中,在排水保护层铺设完成后,采用通过挖机将卸料通道进行挖除,通过随挖随铺的方式进行卸料通道对应区域的土工防渗膜和排水保护层铺设。
[0018]优选地,步骤S3中,在临时便道两侧进行卸土,并通过推土机进行素土层一次摊铺
至预设标高。
[0019]优选地,在堆体整形完成后,采用覆盖膜摊铺工装按照由高到低方向铺设覆土工防渗膜铺设和排水保护层。
[0020]有益效果:根据地形进行区域划分,分区域进行施工,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设置防渗膜有效阻断了地表水下渗,设置覆土层,既提高了防渗膜系统老化寿命,又极大增强了堆体防火安全性能。
[0021]在覆盖层底部设置土工防渗膜,有效预防了雨水的下渗,保证地下水不受污染。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覆盖层的示意简图。
[0024]图中:1、排水保护层;2、土工防渗膜;3、营养土层;4、覆盖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7]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8]如图1所示,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封场覆盖层施工方法,包括:
[0029]步骤S1,根据填埋场地形对填埋场施工区域进行划分,土工防渗膜2施工部署各区域同步进行,每个区在覆盖完成后,即可开始覆土作业。步骤S2,在每个区域先进行导气层施工后进行土工防渗膜铺设,进行土工防渗膜2覆盖完成后进行排水保护层1铺设,导气层为土工排水网格,排水保护层1为土工复合排水网格,排水网格接缝与斜坡平行,相邻土工网采用聚乙烯扣件连结,横向搭接长度为7.5~10cm,连接扣件间距1.5m,纵向末端搭接长度不小于15cm,在末端和锚固沟位置扣件间距15cm。边坡位置不设置水平搭接,特别情况必须在水平方向缝合时,将相邻接缝整卷错开;步骤S3,按照区域大小修筑覆土临时道路,沿临时道路的延伸方向和宽度方向进行素土层摊铺,沿每个区域轮廓线进行临时便道摊铺,临时便道厚度1m,宽度15m;采用挖机、铲车向通道两侧摊铺推进,在路两侧卸土摊铺,采用推土机摊铺,坡面及平台排水沟两侧1m范围及封场道路范围采用小型压路机分层压实,人工夯配合,沿临时便道的延伸方向和宽度方向进行素土层摊铺,步骤S4,素土层摊铺至预设标高后,通过压路机将素土层压实;步骤S5,在素土层表面种植生态修复植被。
[0030]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根据地形高低走势进行填埋场施工区域划分,顺序划分按由高至低、由南向北作业,充分利用填埋场地形,施工过程中与堆体整形平行流水作业,优化施工区域,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0031]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在土工防渗膜2覆盖完成后,在土工防渗膜2上方沿纵向中线修筑卸料通道,卸料通道为在已铺设的土工膜上的80cm厚15m宽道路,从而降低排水保护层1铺设对下层防渗膜影响,卸料通道一次摊铺到位。
[0032]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素土层上方改良为营养土层3,营养土层3厚度为450mm,用于种植植被,在素土层摊铺至350mm标高之后之前,在素土层上方布设灌溉管道,灌溉管道能够对植被进行灌溉,保证植被的生长需求。
[0033]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土工防渗膜2为双毛面LLDPE土工膜,土工防渗膜2采用自动熔焊机焊接,接缝与斜坡平行,接缝的搭接宽度10~15cm。水平接缝应位于库底位置,距离斜坡的坡脚处不小于1.5m。焊缝采用双缝热熔焊接,每道焊缝均编号并做好焊接信息记录。
[0034]步骤S2中,在排水保护层1铺设完成后,采用通过挖机将卸料通道进行挖除,通过随挖随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封场覆盖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对填埋场施工区域进行划分;步骤S2,在每个区域先进行导气层施工后进行土工防渗膜铺设,土工防渗膜覆盖完成后进行排水保护层铺设;步骤S3,沿每个区域轮廓线进行临时便道摊铺,沿临时便道的延伸方向和宽度方向进行素土层摊铺;步骤S4,素土层摊铺至预设标高后,通过压路机将素土层压实;步骤S5,在素土层表面种植生态修复植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封场覆盖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以地形高低设计的稳定平台并划分施工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封场覆盖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土工防渗膜覆盖完成后,在土工防渗膜上方沿纵向中线修筑卸料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封场覆盖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素土层上方设有营养土层,在素土层摊铺至营养土层标高时,在素土层上方布设灌溉管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景新李大龙谢鑫王鹤飞李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