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屋面模块与主体钢结构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394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屋面模块与主体钢结构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支座和生根支座,连接支座顶部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在金属屋面模块的边缘立面上,且同一连接节点处连接支座的设置数量与金属屋面模块的设置数量相等,同一连接节点处的各组连接支座通过连接螺栓连为一体,一体相连的各组连接支座的底端均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在同一块生根支座上,且生根支座焊接固定在工字钢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受力稳定,通过将连接结构有机地设置为与各金属屋面模块一一对应的连接支座,使得每一连接支座都能在金属屋面模块吊装前提前安装,避免了在高空悬吊状态下的对中和穿栓工序,降低了金属屋面模块的安装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屋面模块与主体钢结构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屋面模块与主体钢结构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金属屋面系统广泛运用于机场、火车站、会展厅等大型公共建筑,自进入建筑市场以后,金属屋面系统安装一直采用施工现场分层散拼的方式,与主体钢结构的连接多采用现场焊接檩托的方式,存在大量的现场焊接、高空作业等安全隐患。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为克服散拼安装的缺陷,以装配式施工为特色的金属屋面模块技术逐渐发展起来。金属屋面模块的加工制作工序被全部转移到工厂进行,实现了整个金属屋面构造层的工厂化预制和模块化安装,既提高了施工效率,又避免了施工现场的高空焊接作业,规避了安全隐患。
[0003]但是,现有的金属屋面模块在与主体钢结构进行吊装连接时,仍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授权公告号CN216587260U公开的一种装配式的金属屋面构造系统模块中,由于模块连接支座的结构特点,导致同一连接节点处第一块金属屋面模块吊装完后成,后续的各块金属屋面模块都需要在吊装状态下与模块连接支座进行对中及穿栓操作,施工难度较大,而且严重影响了屋面系统的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金属屋面模块与主体钢结构的连接结构,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金属屋面模块与主体钢结构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金属屋面模块和工字钢梁连接节点处的连接支座和生根支座,所述连接支座顶部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在金属屋面模块的边缘立面上,且同一连接节点处连接支座的设置数量与金属屋面模块的设置数量相等,同一连接节点处的各组连接支座通过连接螺栓连为一体,一体相连的各组连接支座的底端均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在同一块生根支座上,且生根支座焊接固定在工字钢梁上。
[0007]优选地,所述连接支座包括支座角钢、支座耳板和支座底板,所述支座角钢竖向设置,其一侧立板的顶部焊接固定有支座耳板,支座耳板贴设在金属屋面模块的边缘立面上并通过连接螺栓与金属屋面模块固定相连,支座角钢的底端焊接固定有支座底板,所述支座底板水平设置,其板体抵在生根支座上并通过连接螺栓与生根支座固定相连。
[0008]优选地,为提高支座耳板的结构稳定性,所述支座耳板与支座角钢之间焊接固定有支座肋板,且支座肋板垂直焊接在支座耳板的中部。
[0009]优选地,所述生根支座包括生根托板和生根肋板,所述生根托板水平贴设在工字钢梁的上翼缘顶面上并与工字钢梁的上翼缘焊接固定,且生根托板的两侧均延伸至工字钢梁上翼缘边沿外侧,所述生根肋板对应设于工字钢梁腹板两侧,并与生根托板和工字钢梁焊接相连,生根支座能够扩大工字钢梁与连接支座的接触面积,方便连接支座的安装,而
且,生根支座的设置避免了在工字钢梁上开孔对工字钢梁造成的结构伤害,提高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0010]优选地,所述生根肋板竖向设置,且其板面垂直于工字钢梁的轴线,生根肋板内缘贴设并焊接在工字钢梁腹板上,其外缘顶端与生根托板外沿平齐,且其外缘底端与工字钢梁下翼缘等宽,通过生根肋板进一步保证了生根托板的稳定,而且,生根肋板通过切除外侧的一角使其外沿与工字钢梁下翼缘等宽,既能够有效地将力传递至工字钢梁上,又具有避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结构磕碰。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受力稳定,通过将连接结构有机地设置为与各金属屋面模块一一对应的连接支座,使得每一连接支座都能在金属屋面模块吊装前提前安装,而且各连接支座在吊装完成后通过连接螺栓依次相连成一个整体,既避免了在高空悬吊状态下的对中和穿栓工序,降低了金属屋面模块的安装难度,又保证了金属屋面系统的整体性,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2]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
[0013]图1为本技术多组连接支座连接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多组连接支座连接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单组连接支座连接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单组连接支座连接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图3中连接支座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金属屋面模块;2、连接支座;201、支座角钢;202、支座耳板;203、支座肋板;204、支座底板;3、生根支座;301、生根托板;302、生根肋板;4、连接螺栓;5、工字钢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一种金属屋面模块与主体钢结构的连接结构的实施例。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底”、“上”、“下”、“内”、“外”、“横”、“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实
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下面结合图1

5,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如图1

5所示,本技术优选的一种金属屋面模块与主体钢结构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金属屋面模块1和工字钢梁5连接节点处的连接支座2和生根支座3,所述连接支座2顶部通过连接螺栓4固定在金属屋面模块1的边缘立面上,且同一连接节点处连接支座2的设置数量与金属屋面模块1的设置数量相等(多数情况下为2组或者4组,2组出现在屋面系统边缘连接节点的情况下,4组出现在屋面系统内部连接节点的情况下),同一连接节点处的各组连接支座2通过连接螺栓4连为一体,一体相连的各组连接支座2的底端均通过连接螺栓4固定在同一块生根支座3上,且生根支座3焊接固定在工字钢梁5上;
[0024]所述连接支座2包括支座角钢201、支座耳板202、支座肋板203和支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屋面模块与主体钢结构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金属屋面模块(1)和工字钢梁(5)连接节点处的连接支座(2)和生根支座(3),所述连接支座(2)顶部通过连接螺栓(4)固定在金属屋面模块(1)的边缘立面上,且同一连接节点处连接支座(2)的设置数量与金属屋面模块(1)的设置数量相等,同一连接节点处的各组连接支座(2)通过连接螺栓(4)连为一体,一体相连的各组连接支座(2)的底端均通过连接螺栓(4)固定在同一块生根支座(3)上,且生根支座(3)焊接固定在工字钢梁(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屋面模块与主体钢结构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座(2)包括支座角钢(201)、支座耳板(202)和支座底板(204),所述支座角钢(201)竖向设置,其一侧立板的顶部焊接固定有支座耳板(202),支座耳板(202)贴设在金属屋面模块(1)的边缘立面上并通过连接螺栓(4)与金属屋面模块(1)固定相连,支座角钢(201)的底端焊接固定有支座底板(204),所述支座底板(204)水平设置,其板体抵在生根支座(3)上并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坤张志林张夏瑜覃德文常则生宋爱生黄跃斌王钦张津源金林于建林汪震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