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传感器的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389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体传感器的防水结构,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正面连通有进气管,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防水机构,所述机体内腔的底壁固定有气体传感器主体,所述机体内腔的底壁设置有防水机构,所述防水机构与防尘机构之间连通有软管,所述防水箱内腔的底壁固定有电热元件,所述排气网的内部固定有风机,所述防水箱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气孔,两个所述气孔相对的一侧之间连通有加热管。该气体传感器的防水结构,通过电热元件的启动,对防水箱内部进行加热,通过风机的运作,抽取电热元件所散发的热量,对安装在电热元件上部的加热管进行加热,使加热管内部气体的水分蒸发干,便于使气体在接近气体传感器主体前能有效去除水分,从而做到有效防水。而做到有效防水。而做到有效防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传感器的防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气体传感器主体
,具体为一种气体传感器的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气体传感器主体是一种将某种气体体积分数转化成对应电信号的转换器,探测头通过气体传感器主体对气体样品进行调理,通常包括滤除杂质和干扰气体、干燥或制冷处理仪表显示部分,一般认为,气体传感器主体的定义是以检测目标为分类基础的,也就是说,凡是用于检测气体成分和浓度的传感器都称作气体传感器主体,不管它是用物理方法,还是用化学方法。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4703535U的一种用于深井气体传感器主体的防水密封结构,包括气体探测器、密封盖、横隔板、丝杠、升降板、气体传感器主体本体、防水密封罩、两组滤网、转轴、两组齿轮、驱动轴和从动锥形齿轮,气体探测器内设有空腔,气体探测器前端设有显示屏和操作按钮,气体探测器顶端设有开口,密封盖密封安装在开口处,气体探测器内设有竖隔板,横隔板固定安装在竖隔板右端,丝杠底端转动穿过横隔板,升降板左端设有两组滑块,竖隔板右端设有两组滑槽,升降板与竖隔板滑动连接,升降板螺装穿过丝杠,气体传感器主体本体底端和升降板顶端固定连接,气体传感器主体本体和气体探测器电连接,其便于更换防水密封罩,提高实用性。
[0004]经申请人检索发现,上述专利还存在着一定的技术缺陷,例如上述专利通过伸缩杆和驱动轴的相互配合,带动升降板移动,便于气体传感器主体外部的防水密封罩中水分吸收达到饱和后及时更换,但是此专利需要耗费人力更换,且不能对仪器做到很好的密封,容易给仪器带来灰尘,故而提出一种气体传感器的防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传感器的防水结构,具备结构简单,防水防尘等优点,解决了耗费人力,不能有效的给气体传感器主体防水防尘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体传感器的防水结构,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正面连通有进气管,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防水机构,所述机体内腔的底壁固定有气体传感器主体,所述机体内腔的底壁设置有防水机构,所述防水机构与防尘机构之间连通有软管;
[0007]其中,所述防水机构包括固定在机体内腔底壁的防水箱,所述防水箱内腔的底壁固定有电热元件,所述防水箱的顶部固定有排气网,所述排气网的内部固定有风机,所述防水箱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气孔,两个所述气孔相对的一侧之间连通有加热管。
[0008]进一步,所述加热管的外径与气孔的内径相适配。
[0009]进一步,所述风机位于加热管的正上方,所述加热管为U型的黄铜管。
[0010]进一步,左侧所述气孔与进气管连通。
[0011]进一步,所述防尘机构包括固定在机体内腔底壁的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的外周面
转动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顶部固定有转杆,所述转筒的外壁固定有转动块,所述转杆的上端面固定有转盘。
[0012]进一步,所述机体内腔的底壁固定有数量为两个的挡块,所述转动块与其中一块挡块贴合。
[0013]进一步,所述防尘罩与转筒的外壁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转杆的上端面贯穿并延伸至机体的上方。
[0014]进一步,所述软管的一端与转筒连通,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气孔连通。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该气体传感器的防水结构,通过电热元件的启动,对防水箱内部进行加热,通过风机的运作,抽取电热元件所散发的热量,对安装在电热元件上部的加热管进行加热,使加热管内部气体的水分蒸发干,便于使气体在接近气体传感器主体前能有效去除水分,从而做到有效防水。
[0017]2、该气体传感器的防水结构,通过转动转盘带动转筒转动,使转筒外壁所开设的通孔远离防尘罩外壁开设的通孔,使防尘罩变成一个封闭空间,防止灰尘进入,有效的起到了防尘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防水机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防尘机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机体;2、进气管;3、防水机构;301、防水箱;302、气孔;303、加热管;304、排气网;305、风机;306、电热元件;4、防尘机构;401、转筒;402、防尘罩;403、转动块;404、转杆;405、转盘;406、挡块;5、软管;6、气体传感器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2,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气体传感器的防水结构,包括机体1,机体1的正面连通有进气管2,机体1的内部设置有防水机构3,机体1内腔的底壁固定有气体传感器主体6,机体1内腔的底壁设置有防水机构3,防水机构3与防尘机构4之间连通有软管5。
[0025]请参阅图3,为了对气体传感器主体6做到有效防水,本实施例中的防水机构3包括固定在机体1内腔底壁的防水箱301,防水箱301内腔的底壁固定有电热元件306,通过设置电热元件306便于对防水箱301内部进行加热,防水箱301的顶部固定有排气网304,排气网304的内部固定有风机305,通过开启风机305,便于抽取电热元件306所散发的热量向上移动,通过设置排气网304,便于将热量排出,防水箱30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气孔302,两个气孔302相对的一侧之间连通有加热管303,通过启动风机305抽取电热元件306的热量,使电
热元件306的热量穿过加热管303,便于对加热管303内部的气体进行加热。
[0026]加热管303的外径与气孔302的内径相适配,风机305位于加热管303的正上方,加热管303为U型的黄铜管,左侧气孔302与进气管2连通。
[0027]本实施例中的防水机构3,通过风机305的作用使电热元件306所散发的热量向上移动穿过加热管303,对加热管303内部的气体进行加热,蒸发掉气体中的水分。
[0028]需要说明的是,电热元件306为现有技术,本申请当中电热元件306的型号CP03

DRB
‑3‑
3D,故而在此不加以赘述。
[0029]请参阅图4,为了对气体传感器主体6防尘,本实施例中的防尘机构4包括固定在机体1内腔底壁的防尘罩402,便于隔绝气体传感器主体6外部的灰尘,防尘罩402的外周面转动连接有转筒401,防尘罩402与转筒401的外壁均开设有通孔,便于使软管5中的气体进入,转筒401的外壁固定有转动块403,转筒401的顶部固定有转杆404,转杆404的上端面固定有转盘4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传感器的防水结构,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正面连通有进气管(2),所述机体(1)的内部设置有防水机构(3),所述机体(1)内腔的底壁固定有气体传感器主体(6),所述机体(1)内腔的底壁设置有防水机构(3),所述防水机构(3)与防尘机构(4)之间连通有软管(5);其中,所述防水机构(3)包括固定在机体(1)内腔底壁的防水箱(301),所述防水箱(301)内腔的底壁固定有电热元件(306),所述防水箱(301)的顶部固定有排气网(304),所述排气网(304)的内部固定有风机(305),所述防水箱(30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气孔(302),两个所述气孔(302)相对的一侧之间连通有加热管(3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传感器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303)的外径与气孔(302)的内径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传感器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305)位于加热管(303)的正上方,所述加热管(303)为U型的黄铜管。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畔冉红郑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特瑞尔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