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帽式登山羽绒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385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帽式登山羽绒服,包括衣身、辅助内衬、帽体、内胆、高领圈、袖束,辅助内衬设置在衣身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使用连帽式登山羽绒服时,其中衣身内部设置有辅助内衬,能够进一步对登山羽绒服提供保暖效果,而辅助内衬前端的口袋则是可以提高储存容量,并且在辅助内衬上方设置有护脸机构与连帽机构,护脸机构则是受到大风或者大雪等天气,能够为使用者的脸部提供一定防护,避免风雪对使用者造成损伤的情况,而连帽机构的设置则是为帽体提供可拆卸效果,解决了清洗不顺畅或者帽体损坏无法更换的问题。帽体损坏无法更换的问题。帽体损坏无法更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帽式登山羽绒服


[0001]本技术涉及羽绒服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帽式登山羽绒服。

技术介绍

[0002]登山羽绒服内充羽绒填料的上衣,也称“冲锋衣”,适合户外运动特别是登山运动的服装,属于防水又保暖的功能性服装,外形庞大圆润,羽绒服一般鸭绒量占一半以上,同时可以混杂一些细小的羽毛,将鸭绒清洗干净,经高温消毒,之后填充在衣服中就是羽绒服,羽绒服保暖性最好,多为寒冷地区的人们穿着,也为极地考察人员所常用,在八十年代初,我国第一代羽绒服装以轻、软、暖的特点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由于羽绒服装具有质轻,柔软、弹性大、吸水性强、保暖性好的特点,因而,它成为男女老幼冬季御寒的珍品,也是冬季滑冰登山运动员的首选服装;
[0003]但现有的登山羽绒服有着较多缺陷,首先部分登山羽绒服缺少帽体结构,在登山过程中出现寒冷天气难以对使用者头部提供防护效果,而具有帽体的登山羽绒服其帽体大多与衣身呈一体结构,在受到损坏时,无法进行更换,从而还是难以为其提供防护效果,而现有连帽式的登山羽绒服的帽体连接方式大多采用拉链式或者按扣式,众所周知,这些方式在连接过程,一旦过于用力安装或者拆卸,会造成拉链脱落或者按扣脱离的情况,造成登山羽绒服帽体损坏难以再次使用,从而无法较好对使用者进行防护;
[0004]因此迫切需要重新设计一种连帽式登山羽绒服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连帽式登山羽绒服。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连帽式登山羽绒服,包括衣身、辅助内衬、帽体、内胆、高领圈、袖束,所述辅助内衬设置在衣身内部,所述帽体活动卡合在辅助内衬与衣身上方,所述内胆固定连接在衣身内部,所述袖束固定连接在衣身下方,所述高领圈设置在衣身上方,且在辅助内衬前端,所述辅助内衬包括衬衣、护脖套、护脸机构、连帽机构、口袋、辅助条、扣套,所述护脖套固定连接在衬衣最上方,所述护脸机构设置在护脖套内部,所述连帽机构设置在护脖套与衬衣之间,所述辅助条固定连接在衬衣后方,所述扣套嵌固连接在辅助条中下段,所述口袋设置在衬衣前方。
[0007]优选的,所述衬衣通过连帽机构与帽体相连接,所述衬衣设置在衣身内部,所述衬衣通过辅助条、扣套与内胆相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内胆包括胆身、套边、魔术贴、按扣,所述胆身固定连接在衣身内部,所述套边嵌固连接在胆身前端,所述魔术贴设置在套边中心两端,所述按扣固定连接在套边内部,所述内胆通过魔术贴、按扣与辅助内衬相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护脸机构包括套身、活动腔、防护罩、插座、拉伸面、卡槽、固定面,所述套身内部设置有活动腔,所述防护罩配合活动腔活动卡合在套身内部,所述防护罩最右端设置有拉伸面与插座,所述卡槽固定连接在固定面前端,所述固定面设置在套身右侧位
置,所述套身下方设置有连帽机构。
[0010]优选的,所述套身配合连帽机构与帽体相连接,所述防护罩配合插座与卡槽相互卡合,所述插座与卡槽设置至少有两处,且以拉伸面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0011]优选的,所述连帽机构包括横插条、座体、活动槽、阻挡门,所述横插条活动卡合在座体内部,所述座体内部设置有活动槽,所述阻挡门活动卡合在座体最右端。
[0012]优选的,所述横插条固定连接在帽体底部位置,所述座体固定连接在辅助内衬上方,所述横插条呈凸字结构,而座体呈凹字结构,两者配合活动槽相互卡合。
[0013]优选的,所述阻挡门包括阻挡块、弹条、转槽、转轴,所述阻挡块内部设置有转槽,所述弹条嵌套连接在转轴外部,且与座体相互配合,所述转轴活动卡合在座体内部,所述阻挡块配合弹条与转轴活动卡合在座体内部。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通过在使用连帽式登山羽绒服时,其中衣身内部设置有辅助内衬,能够进一步对登山羽绒服提供保暖效果,而辅助内衬前端的口袋则是可以提高储存容量,并且在辅助内衬上方设置有护脸机构与连帽机构,护脸机构则是受到大风或者大雪等天气,能够为使用者的脸部提供一定防护,避免风雪对使用者造成损伤的情况,而连帽机构的设置则是为帽体提供可拆卸效果,解决了清洗不顺畅或者帽体损坏无法更换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辅助内衬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辅助内衬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内胆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护脸机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连帽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技术阻挡门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衣身

1、辅助内衬

2、帽体

3、内胆

4、高领圈

5、袖束

6、衬衣

21、护脖套

22、护脸机构

23、连帽机构

24、口袋

25、辅助条

26、扣套

27、胆身

41、套边

42、魔术贴

43、按扣

44、套身

231、活动腔

232、防护罩

233、插座

234、拉伸面

235、卡槽

236、固定面

237、横插条

241、座体

242、活动槽

243、阻挡门

244、阻挡块

2441、弹条

2442、转槽

2443、转轴

2444。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25]请参阅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连帽式登山羽绒服,包括衣身1、辅助内衬2、帽体3、内胆4、高领圈5、袖束6;
[0026]辅助内衬2设置在衣身1内部,帽体3活动卡合在辅助内衬2与衣身1上方,内胆4固定连接在衣身1内部,袖束6固定连接在衣身1下方,高领圈5设置在衣身1上方,且在辅助内衬2前端;
[0027]本实施例中辅助内衬2包括衬衣21、护脖套22、护脸机构23、连帽机构24、口袋25、
辅助条26、扣套27,护脖套22固定连接在衬衣21最上方,护脸机构23设置在护脖套22内部,连帽机构24设置在护脖套22与衬衣21之间,辅助条26固定连接在衬衣21后方,扣套27嵌固连接在辅助条26中下段;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帽式登山羽绒服,包括衣身(1)、辅助内衬(2)、帽体(3)、内胆(4)、高领圈(5)、袖束(6),所述辅助内衬(2)设置在衣身(1)内部,所述帽体(3)活动卡合在辅助内衬(2)与衣身(1)上方,所述内胆(4)固定连接在衣身(1)内部,所述袖束(6)固定连接在衣身(1)下方,所述高领圈(5)设置在衣身(1)上方,且在辅助内衬(2)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内衬(2)包括衬衣(21)、护脖套(22)、护脸机构(23)、连帽机构(24)、口袋(25)、辅助条(26)、扣套(27),所述护脖套(22)固定连接在衬衣(21)最上方,所述护脸机构(23)设置在护脖套(22)内部,所述连帽机构(24)设置在护脖套(22)与衬衣(21)之间,所述辅助条(26)固定连接在衬衣(21)后方,所述扣套(27)嵌固连接在辅助条(26)中下段,所述口袋(25)设置在衬衣(21)前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连帽式登山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衬衣(21)通过连帽机构(24)与帽体(3)相连接,所述衬衣(21)设置在衣身(1)内部,所述衬衣(21)通过辅助条(26)、扣套(27)与内胆(4)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连帽式登山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4)包括胆身(41)、套边(42)、魔术贴(43)、按扣(44),所述胆身(41)固定连接在衣身(1)内部,所述套边(42)嵌固连接在胆身(41)前端,所述魔术贴(43)设置在套边(42)中心两端,所述按扣(44)固定连接在套边(42)内部,所述内胆(4)通过魔术贴(43)、按扣(44)与辅助内衬(2)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连帽式登山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脸机构(23)包括套身(231)、活动腔(232)、防护罩(233)、插座(234)、拉伸面(235)、卡槽(236)、固定面(23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月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睿牛制衣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