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瞿征文专利>正文

扎甲甲片及其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0649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甲胄制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扎甲甲片及其连接结构,所述扎甲甲片顶部由三段圆弧拼合而成,顶部的圆弧向上伸出,两侧的圆弧分别向侧上方倾斜伸出;扎甲甲片的连接结构由若干相同的扎甲甲片相互叠压后由皮条或绳索穿制而成。该扎甲甲片两侧形状与传统甲片不同,连接位置向外突出,因此扎甲甲片相互叠压时重合部分较少,减轻了连接成片的甲胄整体重量;扎甲甲片无论成排或是成列连接,均采用多点连接的方式,稳定性更高;扎甲顶部、中央和底部采用云纹设计,增强了扎甲甲片的强度;连接方式多样,可根据穿着部位的需要选择硬扎或软扎的连接方式,较为实用。较为实用。较为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扎甲甲片及其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甲胄制作
,具体为一种扎甲甲片及其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扎甲属于重要的古代铠甲之一,扎甲上的缝隙基本与人体平行,即使从伸缩部位的空隙钻入,兵刃也会被上下叠压的甲片压制在一个和人肌体平行的角度,难以对人体造成有效伤害。传统的扎甲甲片存在以下缺点:
[0003]首先,传统扎甲甲片开孔位置固定,虽然能满足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甲片链接,但穿制方式较为单一;其次,传统扎甲甲片形状顶部圆滑的长条形,左右链接时重复叠压的面积较大,导致制成的甲胄较为笨重;最后,由于扎甲甲片通常呈现中部向外拱起的弧形,因此在扎甲受外力撞击时扎甲甲片边缘位置容易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传统扎甲甲片穿制方式单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扎甲甲片。
[0005]本技术的扎甲甲片,其特征在于甲片顶部由三段圆弧拼合而成:顶部的圆弧向上伸出,两侧的圆弧分别向侧上方倾斜伸出,每段圆弧中央设置设置通孔,命名为顶部通孔和上两侧通孔;在上两侧通孔的连线中点处设置通孔,命名为上连接通孔;扎甲甲片左侧和右侧各设置对称的两列通孔,每列通孔数为两个,命名为行连接通孔;行连接通孔位置向两侧突起,扎甲甲片两列行连接通孔间的位置向内凹陷;扎甲甲片中部设置一个中央通孔;扎甲甲片底部由两段圆弧拼合而成,每段圆弧中央位置设置通孔,命名为下两侧通孔,下两侧通孔间设置两个通孔,命名为下连接通孔和底部通孔,所述上两侧通孔、顶部通孔和上连接通孔的位置与下两侧通孔、下连接通孔和底部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
[0006]更优的,所述扎甲甲片顶部及底部边缘处冲压形成云纹,以增强甲片的边缘强度,且增加扎甲甲片的观赏性。
[0007]更优的,所述扎甲甲片中央通孔边缘处冲压形成云纹,作用同上。
[0008]扎甲甲片的连接结构,由若干相同的扎甲甲片相互叠压后由皮条或绳索穿制而成,其特征在于:成排连接时,扎甲甲片的下两侧通孔中右侧通孔与相邻另一块扎甲甲片的下两侧通孔中左侧通孔重合后穿制;成列连接时,扎甲甲片的顶部通孔与相邻的另一块扎甲甲片的下连接通孔重合、上连接通孔与底连接通孔重合后穿制,此连接方式命名为硬扎连接,即上下两块扎甲甲片间形成较为稳固的连接结构,不易形变,抗击打能力较强;
[0009]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扎甲甲片的中央通孔与相邻的另一块扎甲甲片的下连接通孔、底部通孔依次连接,此连接方式命名为软扎连接,即上下两块扎甲甲片间间隙较大,适用于身体关节部位,便于活动。
[0010]更优的,硬扎连接时,可选择将扎甲甲片的上两侧通孔中右侧通孔与相邻的另一块扎甲甲片的上两侧通孔中左侧通孔重合后穿制;扎甲甲片的左侧行连接通孔与另一块扎
甲甲片的右侧行连接通孔重合后穿制。
[0011]由于扎甲甲片顶部和底部通孔位置对应,因此该甲片也支持上下翻转进行穿制,使用方式较为灵活。
[0012]本技术的扎甲甲片,两侧形状与传统甲片不同,连接位置向外突出,因此扎甲甲片相互叠压时重合部分较少,减轻了连接成片的甲胄整体重量;扎甲甲片无论成排或是成列连接,均采用多点连接的方式,稳定性更高;扎甲顶部、中央和底部采用云纹设计,增强了扎甲甲片的强度;连接方式多样,可根据穿着部位的需要选择硬扎或软扎的连接方式,较为实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扎甲甲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扎甲甲片的一种连接结构。
[0015]图3为本技术的扎甲甲片的另一种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扎甲甲片,其特征在于甲片顶部由三段圆弧拼合而成:顶部的圆弧向上伸出,两侧的圆弧分别向侧上方倾斜伸出,每段圆弧中央设置设置通孔,命名为顶部通孔和上两侧通孔;在上两侧通孔的连线中点处设置通孔,命名为上连接通孔;扎甲甲片左侧和右侧各设置对称的两列通孔,每列通孔数为两个,命名为行连接通孔;行连接通孔位置向两侧突起,扎甲甲片两列行连接通孔间的位置向内凹陷;扎甲甲片中部设置一个中央通孔;扎甲甲片底部由两段圆弧拼合而成,每段圆弧中央位置设置通孔,命名为下两侧通孔,下两侧通孔间设置两个通孔,命名为下连接通孔和底部通孔,所述上两侧通孔、顶部通孔和上连接通孔的位置与下两侧通孔、下连接通孔和底部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扎甲甲片顶部、底部及中央通孔边缘处冲压形成云纹。
[0017]当扎甲甲片选择以硬扎方式连接:对于同排的扎甲甲片,扎甲甲片的下两侧通孔中右侧通孔与相邻另一块扎甲甲片的下两侧通孔中左侧通孔重合后穿制;扎甲甲片的上两侧通孔中右侧通孔与相邻的另一块扎甲甲片的上两侧通孔中左侧通孔重合后穿制;扎甲甲片的左侧行连接通孔与另一块扎甲甲片的右侧行连接通孔重合后穿制。对于同列的扎甲甲片,扎甲甲片的顶部通孔与相邻的另一块扎甲甲片的下连接通孔重合、上连接通孔与底连接通孔重合后穿制。
[0018]当扎甲甲片选择以软扎方式连接:对于同排的扎甲甲片,扎甲甲片的下两侧通孔中右侧通孔与相邻另一块扎甲甲片的下两侧通孔中左侧通孔重合后穿制;对于同列的扎甲甲片,扎甲甲片的中央通孔与相邻的另一块扎甲甲片的下连接通孔、底部通孔依次连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扎甲甲片,其特征在于甲片顶部由三段圆弧拼合而成:顶部的圆弧向上伸出,两侧的圆弧分别向侧上方倾斜伸出,每段圆弧中央设置设置通孔,命名为顶部通孔和上两侧通孔;在上两侧通孔的连线中点处设置通孔,命名为上连接通孔;扎甲甲片左侧和右侧各设置对称的两列通孔,每列通孔数为两个,命名为行连接通孔;行连接通孔位置向两侧突起,扎甲甲片两列行连接通孔间的位置向内凹陷;扎甲甲片中部设置一个中央通孔;扎甲甲片底部由两段圆弧拼合而成,每段圆弧中央位置设置通孔,命名为下两侧通孔,下两侧通孔间设置两个通孔,命名为下连接通孔和底部通孔,所述上两侧通孔、顶部通孔和上连接通孔的位置与下两侧通孔、下连接通孔和底部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扎甲甲片,其特征在于扎甲甲片顶部及底部边缘处冲压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征文
申请(专利权)人:瞿征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