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矿物油利用去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3763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矿物油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废矿物油利用去杂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转动设置有外转筒和内转筒,内转筒位于外转筒内,且内转筒和外转筒的轴线偏心设置,内转筒和外转筒之间形成环形腔室,环形腔室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转筒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凸起,外转筒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吸附海绵,废矿石进入到环形腔室的第一区域内,内转筒和外转筒沿同一方向转动,且内转筒的转速大于外转筒的转速,内转筒的凸起带动废矿石在环形腔室的第一区域内挤压吸附海绵,使得废矿石与吸附海绵的接触面积增加,增强了吸附海绵对废矿石表面的废矿物油的吸附效果。面的废矿物油的吸附效果。面的废矿物油的吸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矿物油利用去杂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物油回收
,特别是涉及一种废矿物油利用去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矿石受到污染后,表面会残留大量的液体,在回收时需要先将表面的液体分离,一般采用过滤沉降的方式,将残留在矿石表面上的液体分离。将大量的矿石堆积在滤板上静置一段时间,矿石表面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经过滤板上的滤孔与矿石分离;还有采用海绵吸附矿石表面的液体,以实现分离的作用,将分离后的液体和矿石分别进行回收以减少环境污染,例如中国专利CN113004927B公开了一种废矿物油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底架、斜处理箱和竖直处理箱,斜处理箱和竖直处理箱均固定在底架的顶部,底架顶部设置有位于斜处理箱和竖直处理箱四周的侧框,竖直处理箱固定在斜处理箱的一端侧壁上,该方案通过在斜处理箱内设置吸附海绵,废矿石在吸附海绵上滚动,废矿石上的液体被吸附海绵吸收,再通过挤压海绵将吸收的液体挤出。
[0003]上述方案中,由于废矿石尺寸大小不一,尺寸较大的废矿石质量较大,在吸附海绵上滚动时对吸附海绵的压力较大,吸附海绵的形变量大,使得大尺寸的废矿石与吸附海绵的接触面积增大,吸附效果好,但是对于尺寸较小的废矿石来说,质量小,无法使海绵发生较大的形变,接触面积小从而导致吸附海绵对尺寸较小的废矿石表面废矿物油的吸附效果差,使得整体的废矿物油回收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较小尺寸的废矿石与吸附海绵的接触面积小导致的废矿物油吸附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废矿物油利用去杂装置。
[0005]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废矿物油利用去杂装置,包括:底座;转筒组件,所述转筒组件包括内转筒和外转筒,所述外转筒转动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外转筒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内转筒转动设置于所述外转筒内,所述内转筒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内转筒的轴线和所述外转筒的轴线偏心设置;吸附海绵,所述吸附海绵环绕设置所述外转筒的内周壁上,所述吸附海绵能够吸附废矿石表面的废矿物油;所述内转筒与所述外转筒之间形成环形腔室,所述环形腔室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内转筒外周壁与外转筒内周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内转筒外周壁与外转筒内周壁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区域内能够容纳废矿石,所述第二区域能够排出所述废矿石;凸起,所述凸起均匀分布在所述内转筒的外周壁上,所述凸起能够拨动所述环形腔室内的废矿石;
辊子,所述辊子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且所述辊子转动设置在所述外转筒内周壁上,所述辊子转动能够挤压所述吸附海绵。
[0006]进一步的,所述内转筒与所述外转筒的转动方向一致,且所述内转筒的转动速度大于所述外转筒的速度。
[0007]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的长度沿所述内转筒轴向从上至下逐渐减小。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外转筒和内转筒均为锥形套筒,所述外转筒的锥度大于所述内转筒的锥度,所述内转筒的外周壁与吸附海绵之间的距离沿所述内转筒轴向从上至下逐渐变小。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转筒组件还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包括外环和内环,所述内环位于所述外环内侧,所述内环与所述外环偏心设置;所述外转筒套设在所述外环上,所述外转筒能够绕所述外环的轴线转动,所述内转筒套设在所述内环上,所述内转筒能够绕所述内环的轴线转动;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外转筒转动连接,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支撑环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辊子转轴的两端分别插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内。
[0010]进一步的,所述辊子沿外转筒转动方向位于所述内转筒外周壁和所述外转筒内周壁相距最远位置的前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废矿物油利用去杂装置还包括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具有螺旋状的导料通道。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废矿物油利用去杂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外转筒和所述内转筒转动。
[0013]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动力源和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一动力源驱动所述外转筒转动,所述第二动力源驱动所述内转筒转动。
[0014]进一步的,所述废矿物油利用去杂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架的下安装板上开设有出石口和出油口。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废矿物油利用去杂装置通过将内转筒和外转筒嵌套且偏心设置,内转筒和外转筒之间形成环形腔室,环形腔室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转筒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凸起,外转筒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吸附海绵,废矿石进入到环形腔室的第一区域内,内转筒和外转筒沿同一方向转动,且内转筒的转速大于外转筒的转速,内转筒的凸起带动废矿石在环形腔室的第一区域内挤压吸附海绵,吸附海绵吸附废矿石表面的废矿物油,使得废矿石与吸附海绵的接触面积增加,增强了吸附海绵对废矿石表面废矿物油的吸附效果。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内转筒的外周壁和外转筒的内周壁之间的距离沿内转筒轴向从上至下逐渐变小,使得尺寸不同的废矿石在环形腔室第一区域内上下分层,使得尺寸大的废矿石靠近上方,尺寸小的废矿石靠近下方,以不同尺寸的废矿石在吸附海绵上滚动的距离不同,进而使得大小尺寸不同的废矿石表面的废矿物油均能够被吸附海绵吸附,提高了吸附率。
[0017]在本专利技术中,辊子沿外转筒转动方向上位于内转筒外周壁和外转筒内周壁相距最
远位置的前侧,进而不影响废矿石的排料。
[0018]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进料斗的螺旋面设置,使得废矿石进入环形腔室的速度较慢,以避免速度过快导致废矿石成堆的进入环形腔室。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废矿物油利用去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一实施例体提供的废矿物油利用去杂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废矿物油利用去杂装置的爆炸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废矿物油利用去杂装置的转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废矿物油利用去杂装置的转筒组件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废矿物油利用去杂装置的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废矿物油利用去杂装置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00、底座;110、支架;111、上安装板;112、下安装板;113、第一通孔;114、出油口;115、出石口;120、进料斗;121、开口;122、螺旋通道;130、盖板;131、进石口;132、第二通孔;133、第一连接孔;200、第一动力源;210、第二动力源;300、转筒组件;310、外转筒;311、吸附海绵;320、内转筒;321、凸起;330、支撑环;331、第二连接孔;340、辊子;400、第一平面;410、第二平面;420、第三平面;500、吸油区;510、出石区;520、挤油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矿物油利用去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转筒组件,所述转筒组件包括内转筒和外转筒,所述外转筒转动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外转筒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内转筒转动设置于所述外转筒内,所述内转筒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内转筒的轴线和所述外转筒的轴线偏心设置;吸附海绵,所述吸附海绵环绕设置所述外转筒的内周壁上,所述吸附海绵能够吸附废矿石表面的废矿物油;所述内转筒与所述外转筒之间形成环形腔室,所述环形腔室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内转筒外周壁与外转筒内周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内转筒外周壁与外转筒内周壁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区域内能够容纳废矿石,所述第二区域能够排出所述废矿石;凸起,所述凸起均匀分布在所述内转筒的外周壁上,所述凸起能够拨动所述环形腔室内的废矿石;辊子,所述辊子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且所述辊子转动设置在所述外转筒内周壁上,所述辊子转动能够挤压所述吸附海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矿物油利用去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长度沿所述内转筒轴向从上至下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矿物油利用去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筒与所述外转筒的转动方向一致,且所述内转筒的转动速度大于所述外转筒的速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矿物油利用去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筒和内转筒均为锥形套筒,所述外转筒的锥度大于所述内转筒的锥度,所述内转筒的外周壁与吸附海绵之间的距离沿所述内转筒轴向从上至下逐渐变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候建乐侯秋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新鸿顺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