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区自动驾驶观光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3670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景区自动驾驶观光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两个U型壳,车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两组轮轴,每组轮轴均位于在U型壳的内部,车体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共同固定安装有两组支撑柱,每组轮轴的输出端均共同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每个连接柱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遮光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U型壳、轮轴、支撑柱、连接柱、遮光膜、固定板、卡接板、卡接槽和拉板,起到对拉板施加向下的力,能够将遮光膜配合固定板、连接柱和轮轴进行向下展开的作用,使其能够实现在卡接槽和卡接块的配合下,将遮光膜展开后的位置进行卡接固定的目的,使其能够达到对车体外部阳光和雨水进行遮挡的效果,提高了游客体验感。提高了游客体验感。提高了游客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区自动驾驶观光车


[0001]本技术涉及观光车
,尤其涉及一种景区自动驾驶观光车。

技术介绍

[0002]观光车使用电池产生动力,环保无污染,有效利用资源,拥有个性化的操控系统,转向灵活,手感舒适,轻便顺畅,驾驶简单,电动可循环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目前观光车广泛应用于酒店,景区,售楼看房车,工厂,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体育馆,公园等场所。
[0003]现有授权公告号CN213323395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景区自动驾驶观光车,该观光车虽然能够采用循迹摄像头与超声避障模块配合,可及时发现行人与障碍物,保障观光车正常运行;绳索开合状态可监测,避免乘客私自下车;同时监测电机温度,保障观光车安全运行,但是该观光车多数观光车只是简单设置有一个顶棚,在夏季阳光较大以及阴雨天气时游客乘坐体验感很差,导致观光车使用率降低浪费了成本,不是很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景区自动驾驶观光车,用以解决在夏季阳光较大以及阴雨天气时游客乘坐体验感很差的问题。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景区自动驾驶观光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两个U型壳,所述车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两组轮轴,每组所述轮轴均位于在U型壳的内部,所述车体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共同固定安装有两组支撑柱,每组所述轮轴的输出端均共同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每个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遮光膜,每个所述遮光膜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每个所述固定板的底面均固定安装有卡接板,所述车体的内底壁开设有两个卡接槽,两个所述固定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安装有拉板。
[0006]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车体的右侧面活动铰接有开合门,所述开合门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把手。
[0007]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把手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紧固块,每个所述第一紧固块的左侧面均与开合门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0008]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车体的正面和背面均活动连接有两个透明窗户,所述车体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两组驱动轮。
[0009]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车体的正面和背面均活动铰接有驾驶门,两个所述驾驶门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安装有门把。
[0010]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车体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三个座椅,每个所述座椅的背靠均能调节。
[0011]根据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拉板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紧固块,两组所述第二紧固块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分别与两个固定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通过设置有U型壳、轮轴、支撑柱、连接柱、遮光膜、固定板、卡接板、卡接槽和拉板,起到对拉板施加向下的力,能够将遮光膜配合固定板、连接柱和轮轴进行向下展开的作用,使其能够实现在卡接槽和卡接块的配合下,将遮光膜展开后的位置进行卡接固定的目的,使其能够达到对车体外部阳光和雨水进行遮挡的效果,有利于提高了游客体验感,尽量避免原有的一些观光车在夏季阳光较大以及阴雨天气时游客体验感较差,造成使用率低下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景区自动驾驶观光车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景区自动驾驶观光车的车体仰视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景区自动驾驶观光车的车体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景区自动驾驶观光车的U型壳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景区自动驾驶观光车的车体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车体;2、U型壳;3、透明窗户;4、驱动轮;5、门把;6、驾驶门;7、卡接槽;8、支撑柱;9、连接柱;10、轮轴;11、拉板;12、第二紧固块;13、座椅;14、遮光膜;15、固定板;16、卡接板;17、第一紧固块;18、把手;19、开合门。
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景区自动驾驶观光车,包括车体1,车体1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两个U型壳2,车体1的右侧面活动铰接有开合门19,开合门19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把手18,通过设置开合门19和把手18,能够实现将车厢的储存空间打开的目的,达到游客们能够将随身的物品放置到储存空间的效果,尽量避免无法进行放置时,会导致车内空间狭小的问题。
[0023]车体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两组轮轴10,每组轮轴10均位于在U型壳2的内部,把手18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紧固块17,每个第一紧固块17的左侧面均与开合门19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紧固块17,能够将把手18的位置进行紧固的目的,达到把手18能够较好进行使用的效果,尽量避免在对把手18进行使用时,会出现位置移动的问题。
[0024]车体1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共同固定安装有两组支撑柱8,每组轮轴10的输出端均共同固定安装有连接柱9,车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活动连接有两个透明窗户3,车体1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两组驱动轮4,通过设置透明窗户3,能够实现对外部的风景较好进行查看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对车内空气进行循环的目的,通过设置驱动轮4,能够实现对该车体1进行驱动
前进的目的,达到无人驾驶的效果。
[0025]每个连接柱9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遮光膜14,每个遮光膜14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5,车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活动铰接有驾驶门6,两个驾驶门6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安装有门把5,通过设置驾驶门6和门把5,能够实现当不需要对该车体1进行无人驾驶时,司机能够进入到操作室内,实现对车体1进行驾驶的目的,达到能够对无人和有人驾驶进行切换的效果,尽量避免无人驾驶出现无法操作时,导致车体1无法继续前进的问题。
[0026]每个固定板15的底面均固定安装有卡接板16,车体1的内底壁开设有两个卡接槽7,车体1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三个座椅13,每个座椅13的背靠均能调节,通过设置座椅13,能够实现游客坐下的目的,达到能够休息的效果。
[0027]两个固定板15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安装有拉板11,每个拉板11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紧固块12,两组第二紧固块12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分别与两个固定板15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紧固块12,能够实现对拉板11与固定板15连接处位置进行紧固的目的,达到提高连接处稳固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区自动驾驶观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两个U型壳(2),所述车体(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两组轮轴(10),每组所述轮轴(10)均位于在U型壳(2)的内部,所述车体(1)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共同固定安装有两组支撑柱(8),每组所述轮轴(10)的输出端均共同固定安装有连接柱(9),每个所述连接柱(9)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遮光膜(14),每个所述遮光膜(14)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5),每个所述固定板(15)的底面均固定安装有卡接板(16),所述车体(1)的内底壁开设有两个卡接槽(7),两个所述固定板(15)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安装有拉板(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区自动驾驶观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右侧面活动铰接有开合门(19),所述开合门(19)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把手(1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景区自动驾驶观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佳佳宋明亮王传华黄潘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