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3617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2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及系统,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设置于第一背板同一面的多组第一支撑部,多组第一支撑部之间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预设距离;设置于第二背板同一面的多组第二支撑部,多组第二支撑部之间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预设距离;第一支撑部的第一上表面为:向远离第一背板的方向倾斜,且第一支撑部的厚度沿远离第一背板的方向均匀递减;第二支撑部的第二上表面为:向远离第二背板的方向倾斜,且第二支撑部的厚度沿远离第二背板的方向均匀递减;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位置一一对应,旨在解决在先技术中硅片下表面与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的方形薄板支撑部的边沿棱角接触而被划伤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及系统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硅电池的生产线上,通常使用花篮对硅片进行工艺处理和传输,当花篮收集硅片(光伏电池片)至满载时,需要更换新的空载花篮;当花篮发送硅片至空载时,需要更换新的满载花篮,在花篮更换完成之前,对硅片进行的工艺处理和传输被迫停止,造成产能流失,为了减小在花篮更换过程中的产能流失,需要增加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以在花篮更换完成之前继续收集或者发送硅片。
[0003]在先技术中,通常采用的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与硅片接触的部分是两个水平的方形薄板支撑部。
[0004]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先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在重力作用下,放置在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的方形薄板支撑部上的硅片中部下沉、与方形薄板支撑部接触的两侧翘起,造成硅片的下表面与方形薄板支撑部的边沿棱角接触而被划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及系统,至少解决了在先技术中由于在重力作用下,放置在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的方形薄板支撑部上的硅片中部下沉、与方形薄板支撑部接触的两侧翘起,造成硅片的下表面与方形薄板支撑部的边沿棱角接触而被划伤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设置于第一背板同一面的多组第一支撑部,多组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预设距离;设置于第二背板同一面的多组第二支撑部,多组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上表面为:向远离所述第一背板的方向倾斜,且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厚度沿远离所述第一背板的方向均匀递减;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二上表面为:向远离所述第二背板的方向倾斜,且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厚度沿远离所述第二背板的方向均匀递减;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位置一一对应。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上表面为曲面;所述第二上表面为曲面。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下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一下表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背板的平面,所述第一下表面相对的两边分别与所述第一上表面相对的两边相连;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背板的平面相连;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二下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二下表面垂直于所述第二背板的平面,所述第二下表面相对的两边分别与所述第二上表面相对的两边相连;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背板的平面相连。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至少有两组,每组的所述第一支撑部数量至少为二;同一组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呈等距层叠排列;相邻两组所述第一支撑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支撑
部至少有两组,每组的所述第二支撑部数量至少为二;同一组的所述第二支撑部等距层叠排列;相邻两组所述第二支撑部对称设置。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厚度范围为3mm至5mm;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厚度范围为3mm至5mm。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沿所述第一背板延伸方向的长度范围为10mm至20mm;所述第二支撑部沿所述第二背板延伸方向的长度范围为10mm至20mm。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的宽度范围为15mm至25mm;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的宽度范围为15mm至25mm。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上表面向远离所述第一背板的方向倾斜的角度范围为0.57
°
至2.86
°
;所述第二上表面向远离所述第二背板的方向倾斜的角度范围为0.57
°
至2.86
°

[0015]可选地,同一组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的距离范围是5mm至10mm;同一组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距离范围是5mm至10mm。
[0016]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电池片承载系统,包括所述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
[0017]可选地,光伏电池片承载系统还包括传送装置和升降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平面穿过所述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的内部空间;所述升降装置连接并上下移动所述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与所述升降装置配合用于将所述光伏电池片运至和运离所述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
[0018]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及系统,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设置于第一背板同一面的多组第一支撑部,多组第一支撑部之间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预设距离;设置于第二背板同一面的多组第二支撑部,多组第二支撑部之间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预设距离;第一支撑部的第一上表面为:向远离第一背板的方向倾斜,且第一支撑部的厚度沿远离第一背板的方向均匀递减;第二支撑部的第二上表面为:向远离第二背板的方向倾斜,且第二支撑部的厚度沿远离第二背板的方向均匀递减;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位置一一对应,基于此,使得第一上表面和第二上表面与放置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硅片下表面紧密贴合,减少了硅片的下表面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边沿棱角接触造成的划伤,解决了在先技术中由于在重力作用下,放置在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的方形薄板支撑部上的硅片中部下沉、与方形薄板支撑部接触的两侧翘起,造成硅片的下表面与方形薄板支撑部的边沿棱角接触而被划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电池片承载系统的侧视图;
[002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电池片承载系统的俯视图;
[002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的第一背板和第一支撑部的前视图;
[0022]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的第二背板和第二支撑部的前视图;
[0023]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的第一背板和第一支撑部的俯视图;
[0024]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的第二背板和第二支撑部的俯视图;
[0025]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的第一支撑部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的第二支撑部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的第一支撑部的侧视图;
[0028]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的第二支撑部的侧视图;
[0029]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的第一支撑部的前视图;
[0030]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的第二支撑部的前视图;
[0031]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的第一支撑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2]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的第二支撑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3]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的第一支撑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4]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设置于第一背板同一面的多组第一支撑部,多组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预设距离;设置于第二背板同一面的多组第二支撑部,多组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上表面为:向远离所述第一背板的方向倾斜,且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厚度沿远离所述第一背板的方向均匀递减;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二上表面为:向远离所述第二背板的方向倾斜,且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厚度沿远离所述第二背板的方向均匀递减;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位置一一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表面为曲面;所述第二上表面为曲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下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一下表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背板的平面,所述第一下表面相对的两边分别与所述第一上表面相对的两边相连;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背板的平面相连;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二下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二下表面垂直于所述第二背板的平面,所述第二下表面相对的两边分别与所述第二上表面相对的两边相连;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背板的平面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电池片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至少有两组,每组的所述第一支撑部数量至少为二;同一组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呈等距层叠排列;相邻两组所述第一支撑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至少有两组,每组的所述第二支撑部数量至少为二;同一组的所述第二支撑部等距层叠排列;相邻两组所述第二支撑部对称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翎锋李文彬赵容锋郭潇风
申请(专利权)人: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