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化船厂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建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3577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字化船厂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建设方法,以TOGAF企业架构标准架构理论为指导,通过系统架构即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以及PLM产品生命周期数据协同和内外集成等方面,全面阐述数字化船厂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总体框架;以标准为准则、流程为基础、技术为支撑和数据为驱动,建立一体化数字协同管理平台,实现船舶建造全业务流程化、一体化、网络化、透明化和节拍化,多部门协同管理;实现船舶经营、计划、设计、物供、加工、装配、质量、成本、试验和交付等船舶建造全过程业务数字化协同管理一体化,优化、配置人力、设备和场地等资源,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字化船厂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建设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制造信息化建设
,具体为一种数字化船厂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建设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在国家政策引导与支持下,我国造船水平有了跨越式的发展,逐步从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当前,各船舶企业所承接的建造项目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制作工艺越来越复杂,时间节点要求越来越严格,对船舶作业进度管控水平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0003]世界造船强国纷纷将智能制造作为提质增效的主要手段,日韩和欧美领先船舶工业与船舶运营企业不断增加对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投资,加大投入,强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及服务,以构建数字化创新驱动优势,着力提升三大造船指标及国际市场份额。
[0004]相较于日本、韩国等世界先进造船企业,中国造船业最大的优势在于劳动力成本低,但是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而国内造船业造船工艺水平较低、设计水平较弱、生产计划管理落后、生产流程不合理、生产效率低下、信息化管理水平薄弱、建造质量较低等问题的凸显,加之日韩等先进船企为了生存也加入进了低价接单的行列,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消失。
[0005]但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1、船厂信息化系统多,但集成度不高、数据共享难,存在信息断点;2、船厂存在纸质、非结构化(文件)、结构化数据等多种形式,且颗粒度不一致的源头数据,影响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协同;3、船舶设计数据下发慢,与采购、计划、托盘清单、物料定额等生产数据需求不匹配,影响船舶生产进度;4、船厂缺乏主数据平台和一体化的协同信息集成平台支撑,人、机、料等在不同系统中标准规范不一致,影响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全流程数据链路未打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不匹配;5、船厂缺乏决策分析平台和可视化展示工具而随着“两化融合”和“船舶制造4.0”等国家性战略的推进,船厂的作业进度管控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构建一个具有科学性、高效性的船厂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成为使得我国船舶产业能够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字化船厂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建设方法,以TOGAF企业架构标准架构理论为指导,通过系统架构即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PLM产品生命周期数据协同和内外集成等方面的数字化船厂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总体框架。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数字化船厂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建设方法,其步骤如下:(1)规划建设阶段:
(1.1)构建包括经营、生产运营、供应链、质量/精度、财务/成本、设备设施、售后运维、法务、安全等内容的船厂一体化数字协同管理体系、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和集成接口标准规范体系;(1.2)梳理、构建一体化数字协同管理主数据和业务流程;(1.3)基于数据管理体系,对主数据、业务数据进行管理,构建数据管理平台和主数据平台,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协同管理;(1.4)构建基于标准/规范体系的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框架和集成框架;(1.5)基于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框架和集成框架,完成成本全过程管控系统、生产运营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质量信息系统等系统重构,以及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系统集成;(1.6)构建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建设内部协同和供应商管理功能模块,实现供应链管理全流程的信息化运行;(2)持续优化阶段:(2.1)完善生产运营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应用功能;(2.2)构建数据治理平台,对对主数据、业务数据进行治理;(2.3)基于一体化数字协同管理平台框架和集成框架,完成法务、人力、售后运维、设备资产管理系统重构,以及与其他应用系统集成;(2.4)构建企业智慧运营管控平台,初步支持面向成本、供应链、生产等主体分析;(2.5)进一步完善、优化船厂一体化数字协同管理体系、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和集成接口标准规范体系;(2.6)构建供应链协同平台外部协同模块,增强与船东平台、供应商系统、中船物资电商平台等外部协同信息交互能力;(3)争创一流阶段:(3.1)构建内外供应链共享生态圈;(3.2)面向主要运营管理业务的企业智慧运营管控平台模型建设;(3.3)有效支撑企业经营、生产运营、研发设计、物资供应、质量/精度管控、财务成本管控、生产制造、船舶交付、售后运维等船舶全生命周期过程一体化协同管理;(3.4)持续积累数据、知识,形成企业统一的设计知识库、工艺知识库,不断优化数据模型,推进实现全厂级透明化运营与智慧决策管控;(3.5)继续完善、优化,并在船舶生态系统内推广船厂一体化数字协同管理体系、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和集成接口标准规范体系等标准,促进船厂与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构建船舶建造应用生态体系;对有条件的上下游单位逐步进行应用系统集成,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3.6)在数据与集成、计划与调度、采购供应、仓储配送、设备设备设施管理、安全环保方面有效支撑智能制造成熟度达到4级。
[0008]优选地,所述的规划建设阶段包括业务及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PLM产品生命周期数据协同和系统集成方案;所述的业务及应用架构为基于微服务集成应用开发云平台,利用船舶行业最佳实践、决策分析模型、业务协同规则、船舶行业组件、可视化工具资源库,并融合集成数字化研
发设计、数字化生产制造相关系统,将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应用架构分基础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支持决策层三层构建;所述的数据架构为基于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和数据治理规范体系将数字化船厂的数据架构分为数据生成层、数据管理层和数据应用层等三层构建,每层数据都通过数据治理;所述的技术架构为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提供云原生应用和SOA即面向服务架构应用两种部署方式,两种部署方式通过REST API即资源接口网关实现;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技术架构分基础设施层、平台支撑层、应用层和展示层等四层构建;所述的PLM产品生命周期数据协同内容包括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相关数据,系统自动抓取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数据,基于产品分析需求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与展示,自动生成相关产品分析报告并推送给产品全生命周期负责人和各部门相关领导;所述的系统集成方案通过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内部各应用之间融合集成和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与外部的供应商信息系统、船东信息系统和船级社信息系统等深度集成,为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构建内联外通的数字化协同管理环境。
[0009]优选地,所述的基础支撑层是应用架构底座,为业务应用层、支持决策层实现提供支撑;所述的业务应用层是基于集成应用开发云平台,开发生产运营管控、供应链管理、设备设施全寿命周期管理、售后运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管理、质量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法务管理、综合办公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数字化生产运营管理应用生态系统,同时,通过云连接、深度集成数字化研发设计和数字化生产制造相关系统,实现船厂各业务管理应用系统数据共享、流程贯通和业务协同;所述的支持决策层是基于业务层产生的业务数据,为船舶建造全生命周期过程提供业务数据主体分析和业务关联综合分析,为管理层提供管理决策支持,主要主体分析内容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字化船厂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1)规划建设阶段:(1.1)构建包括经营、生产运营、供应链、质量/精度、财务/成本、设备设施、售后运维、法务、安全等内容的船厂一体化数字协同管理体系、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和集成接口标准规范体系;(1.2)梳理、构建一体化数字协同管理主数据和业务流程;(1.3)基于数据管理体系,对主数据、业务数据进行管理,构建数据管理平台和主数据平台,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协同管理;(1.4)构建基于标准/规范体系的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框架和集成框架;(1.5)基于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框架和集成框架,完成成本全过程管控系统、生产运营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质量信息系统等系统重构,以及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系统集成;(1.6)构建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建设内部协同和供应商管理功能模块,实现供应链管理全流程的信息化运行;(2)持续优化阶段:(2.1)完善生产运营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应用功能;(2.2)构建数据治理平台,对对主数据、业务数据进行治理;(2.3)基于一体化数字协同管理平台框架和集成框架,完成法务、人力、售后运维、设备资产管理系统重构,以及与其他应用系统集成;(2.4)构建企业智慧运营管控平台,初步支持面向成本、供应链、生产等主体分析;(2.5)进一步完善、优化船厂一体化数字协同管理体系、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和集成接口标准规范体系;(2.6)构建供应链协同平台外部协同模块,增强与船东平台、供应商系统、中船物资电商平台等外部协同信息交互能力;(3)争创一流阶段:(3.1)构建内外供应链共享生态圈;(3.2)面向主要运营管理业务的企业智慧运营管控平台模型建设;(3.3)有效支撑企业经营、生产运营、研发设计、物资供应、质量/精度管控、财务成本管控、生产制造、船舶交付、售后运维等船舶全生命周期过程一体化协同管理;(3.4)持续积累数据、知识,形成企业统一的设计知识库、工艺知识库,不断优化数据模型,推进实现全厂级透明化运营与智慧决策管控;(3.5)继续完善、优化,并在船舶生态系统内推广船厂一体化数字协同管理体系、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和集成接口标准规范体系等标准,促进船厂与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构建船舶建造应用生态体系;对有条件的上下游单位逐步进行应用系统集成,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3.6)在数据与集成、计划与调度、采购供应、仓储配送、设备设备设施管理、安全环保方面有效支撑智能制造成熟度达到4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字化船厂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规划建设阶段包括业务及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PLM产品生命周期数据协
同和系统集成方案;所述的业务及应用架构为基于微服务集成应用开发云平台,利用船舶行业最佳实践、决策分析模型、业务协同规则、船舶行业组件、可视化工具资源库,并融合集成数字化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制造相关系统,将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应用架构分基础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支持决策层三层构建;所述的数据架构为基于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和数据治理规范体系将数字化船厂的数据架构分为数据生成层、数据管理层和数据应用层等三层构建,每层数据都通过数据治理;所述的技术架构为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提供云原生应用和SOA即面向服务架构应用两种部署方式,两种部署方式通过REST API即资源接口网关实现;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技术架构分基础设施层、平台支撑层、应用层和展示层等四层构建;所述的PLM产品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永正陈正熙刘烨骆佳玮赵西香赵文博王力源李哲徐长松袁洋李正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杰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