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模糊匹配研判电力物料供需动态平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3515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模糊匹配研判电力物料供需动态平衡方法,包括步骤:S1、通过各用电分支节点的用电量,计算总节点的配电电量期望值;S2、通过总节点配电电量期望值,计算各产电节点转化电能时物料的损耗量;S3、根据时间变化/物料原价变化,不断动态调整最佳成本的各产电节点转化电能的物料提供量;S4、根据各用电分支节点的用电量,实时调整总节点配电电量期望值;S5、根据质量守恒定理,实时调节物料的损耗量和总节点配电电量使其达到动态平衡。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电力物料供需动态平衡方法,可以实现任意划分方式,对用电用户数据库中的所有用户进行有选择性的进行观的调控分配电力的供需平衡。的供需平衡。的供需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模糊匹配研判电力物料供需动态平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供电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模糊匹配研判电力物料供需动态平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负荷的不断增长,电力供需矛盾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城市核心区域在电力负荷高峰时段,由于运行方式调整裕度小,输变电设备重载和过载问题严重,对地区电网调度产生巨大压力。近些年,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以及需求响应、能效管理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商业中央空调、电动汽车、分布式储能、普通居民等可中断/可调节的用户侧多元微负荷快速增长并形成了新的可调度资源,这为地区电网调度运行带来了新的变化。多元微负荷具有响应快、经济性高和体现不同用户用电意愿等优点,但也具有单体容量小、分布分散等缺点。
[0003]现有调控策略只能从电力分配方向上进行宏观的调控分配电力的供需平衡,无法从根源上对电力物料进行调配动态平衡,即无法通过电力的供需平衡对火力发电、风力发电、水能发电和核能发电中,热能、风力、水能和核能等多种电力物料进行有效调度以及精准的控制,进而导致电网动态物料供给平衡能力差,电网运行压力大,无法有效保障电网的合理运行分配,影响电网的经济运行水平,无法有效缓解地区电网供需矛盾和调度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调控策略只能从电力分配方向上进行宏观的调控分配电力的供需平衡,无法从根源上对电力物料进行调配动态平衡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模糊匹配研判电力物料供需动态平衡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模糊匹配研判电力物料供需动态平衡方法,包括步骤:S1、通过各用电分支节点的用电量,计算总节点的配电电量期望值;S2、通过总节点配电电量期望值,计算各产电节点转化电能时物料的损耗量;S3、根据时间变化/物料原价变化,不断动态调整最佳成本的各产电节点转化电能的物料提供量;S4、根据各用电分支节点的用电量,实时调整总节点配电电量期望值;S5、根据质量守恒定理,实时调节物料的损耗量和总节点配电电量使其达到动态平衡。
[000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采用模糊匹配算法查询用电用户数据库中所需查找区域内的所有用户建立总节点的历史配电电量数据,并根据所有用户建立的总节点的历史配电电量数据计算该区域内配电电量期望值。
[000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物料的损耗量包括燃煤损耗量、风能转换量、水能转换量、核能损耗量和太阳能转换量。
[000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最佳成本计算公式为:minR*燃煤生产成本单价+F

/(t+1)+S

/(t+1)+H*核能生产成本单价+Tai

/(t+1);R为燃煤损耗量,F

为风能电站建设总费用,S

为水电站建设总费用,H为核能损耗量,Tai

为太阳能电站建设总费用,t为建设年数。
[0009]进一步地,所述总结点与分支节点之间排布方式采用多叉树式排布分列;多叉树分支汇总计算总节点在各分支节点电量传输导致的传输电能损耗量。
[0010]进一步地,结合传输电能损耗量,最佳成本计算公式变形为:min[R*燃煤生产单价+R

*燃煤实时单价]+[F

/(t+1)+f+F

]+[S

/(t+1)+s+S

]+[H

/(t+1)+H*核能生产成本单价+H

*核原料实时单价]+[Tai

/(t+1)+tai+Tai

],其中R

为燃煤发电传输线路的传输电能损耗量,F

为风能发电传输线路的传输电能损耗量的总损耗成本,S

为水能发电传输线路的传输电能损耗量的总损耗成本,H

为核能发电传输线路的传输电能损耗量,Tai

为太阳能发电传输线路的传输电能损耗量的总损耗成本;f为风能发电转化电能时其它原料成本价,s为水能发电转化电能时其它原料成本价,H

为核电站建设总费用,tai为太阳能发电转化电能时其它原料成本价。
[0011]进一步地,所述燃煤损耗量计算公式为按照1度电所需标准煤的质量(3600000J/29260J/g=123.03g)进行转化;风能转换量计算公式为P=A*V*Cp*D*η,P:功率,A:扫风面积,V:风速,Cp:风能转化率值,D:空气密度,η:系数;水能转换量计算公式为发电的功率P=0.7mgh,核能损耗量按照核能

内能

机械能

电能形式,其转换比例按照1.5吨裂变铀或钚=100万千瓦,太阳能转换量计算公式为理论年发电量*实际发电效率。
[0012]进一步地,所述物料的损耗量必须在该分支节点内产电工厂可承接的最大物料的损耗量范围以内。
[0013]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电力物料供需动态平衡方法,可以实现任意划分方式,对用电用户数据库中的所有用户进行有选择性的进行观的调控分配电力的供需平衡。同时能对各产电节点电力物料进行有效调度以及精准的控制,实现合理分配,保证原料成本最经济节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模糊匹配研判电力物料供需动态平衡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总节点与分支节点之间排布方式采用多叉树式排布分列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15]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16]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模糊匹配研判电力物料供需动态平衡方法,包括步骤: S1、通过各用电分支节点的用电量,计算总节点的配电电量期望值;S2、通过总节点配电电量期望值,计算各产电节点转化电能时物料的损耗量;S3、根据时间变化/物料原价变化,不断动
态调整最佳成本的各产电节点转化电能的物料提供量;S4、根据各用电分支节点的用电量,实时调整总节点配电电量期望值;S5、根据质量守恒定理,实时调节物料的损耗量和总节点配电电量使其达到动态平衡。
[0017]步骤S1中采用模糊匹配算法查询用电用户数据库中所需查找区域内的所有用户建立总节点的历史配电电量数据,并根据所有用户建立的总节点的历史配电电量数据计算该区域内配电电量期望值。如SELECT Columnlist FROM table WHERE columnlist LIKE
ꢀ‘
%value%

;其中“value”为模糊匹配的关键词,可以是区域地址、区域户主身份证码等关键词。通过模糊匹配算法可以快速定位需要查找区域内历史配电电量数据,并计算配电电量期望值;历史配电电量数据采用前一个季度的记录,计算得到每个月的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模糊匹配研判电力物料供需动态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通过各用电分支节点的用电量,计算总节点的配电电量期望值;S2、通过总节点配电电量期望值,计算各产电节点转化电能时物料的损耗量;S3、根据时间变化/物料原价变化,不断动态调整最佳成本的各产电节点转化电能的物料提供量;S4、根据各用电分支节点的用电量,实时调整总节点配电电量期望值;S5、根据质量守恒定理,实时调节物料的损耗量和总节点配电电量使其达到动态平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糊匹配研判电力物料供需动态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采用模糊匹配算法查询用电用户数据库中所需查找区域内的所有用户建立总节点的历史配电电量数据,并根据所有用户建立的总节点的历史配电电量数据计算该区域内配电电量期望值。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模糊匹配研判电力物料供需动态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物料的损耗量包括燃煤损耗量、风能转换量、水能转换量、核能损耗量和太阳能转换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模糊匹配研判电力物料供需动态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最佳成本计算公式为:minR*燃煤生产成本单价+F

/(t+1)+S

/(t+1)+H*核能生产成本单价+Tai

/(t+1);R为燃煤损耗量,F

为风能电站建设总费用,S

为水电站建设总费用,H为核能损耗量,Tai

为太阳能电站建设总费用,t为建设年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模糊匹配研判电力物料供需动态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结点与分支节点之间排布方式采用多叉树式排布分列;多叉树分支汇总计算总节点在各分支节点电量传输导致的传输电能损耗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模糊匹配研判电力物料供需动态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传输电能损耗量,最佳成本计算公式变形为:min[R*燃煤生产单价+R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克倾马千军沈晶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繁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