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风式排风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3255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实验室排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补风式排风柜,包括排风柜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排风柜本体前部的防护视窗,所述排风柜本体内部形成一个前侧开口的腔室,所述腔室的下部设置有工作台,所述排风柜本体还包括进风部和排风部,所述进风部包括进风口,还包括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侧部补风部、底部补风部和顶部补风部,以实现多方位向所述腔室补风,有效的提升了排风柜的补风能力。的提升了排风柜的补风能力。的提升了排风柜的补风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补风式排风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室排风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补风式排风柜。

技术介绍

[0002]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0003]排风柜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一种局部排风设备,一般来说,排风柜顶部装有连接外部的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排风管道和排风柜之间设置有抽气装置,可以将有毒有害气体排出室外。排风柜中将朝向操作者的侧面设置为上下滑动的防护视窗。使用时,将防护视窗下拉至与工作台台面留有一定的空间,足够操作者在工作台进行操作。待实验反应稳定后,下拉防护视窗,其下端抵接至工作台台面。
[0004]因做实验时,防护视窗打开,为了防止有害气体外溢,需要使用抽气装置对排风柜进行抽风的同时结合排风柜结构补风,而现有的排风柜主要是通过底部设置补风孔吹向排风柜内来防止气体的外溢,补风能力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补风式排风柜,通过排风柜内部结构上的改进,有效的提升了排风柜的补风能力。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补风式排风柜,包括排风柜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排风柜本体前部的防护视窗,所述排风柜本体内部形成一个前侧开口的腔室,所述腔室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实验操作的工作台,所述排风柜本体还包括用于为所述腔室内部送风的进风部和用于将腔室内有害气体排出的排风部,所述进风部包括进风口,还包括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侧部补风部、底部补风部和顶部补风部,以实现多方位向所述腔室补风。
[0008]进一步的,所述侧部补风部的数量设置为两组,分别位于排风柜本体的左右两侧,包括与进风口连通的第一补风通道和与第一补风通道连通的侧壁补风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侧壁补风结构包括在所述排风柜侧部纵向开设的若干第一补风孔,和位于所述第一补风孔外围、且用于将从第一补风孔吹出的风导向补入所述腔室内的补风翼,所述补风翼的外侧边邻近防护视窗的纵向窗框侧边。
[0010]进一步的,所述排风柜本体包括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立柱,所述补风翼位于所述立柱上;所述排风柜本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立柱后部的侧板、位于所述侧板内侧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侧板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围成第一补风箱,所述第一补风孔开设于侧板上、且位于第一补风箱上;所述第一补风通道与所述第一补风箱连通。
[0011]进一步的,所述底部补风部包括与进风口连通的第二补风通道和与第二补风通道连通的第二补风箱,所述第二补风箱位于所述工作台下部,所述第二补风箱前端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补风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补风通道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第二补风箱的尾部设置多个内大外小的梯形口结构,所述梯形口结构的外部与所述第二补风通道的尾端连接,所述第二补风通道的数量与所述梯形口结构相同。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补风箱的前部设置为圆弧斜面板,所述圆弧斜面板朝向腔室内部,若干个所述第二补风孔均匀的开设于所述圆弧斜面板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顶部补风部包括与进风口连通的第三补风通道和与第三补风通道连通的第三补风箱,所述第三补风箱设置于防护视窗的上部,所述第三补风箱的底部开设有第三补风孔。
[0015]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的下部连通有分流箱,所述分流箱内设置有分风板,所述分风板位于所述进风口的正下端;所述分流箱分别与侧部补风部、底部补风部和顶部补风部连通。
[0016]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和排风部中的排风口内均安装有用于控制风量的阀门。
[0017]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0018]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补风式排风柜,通过将进风部设置为进风口和与进风口连通的侧部补风部、底部补风部和顶部补风部,实现多方位向腔室补风,有效的提升了排风柜的补风能力。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补风式排风柜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风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侧部补风部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2]图4是图3中Ι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某一视角的补风式排风柜结构示意图(省略下部的安装柜体)。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补风式排风柜结构剖面示意图(省略下部的安装柜体)。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顶部补风部与防护视窗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6]图中,100、进风部;110、进风口;120、侧部补风部;121、第一补风通道;122、侧板;123、第一连接板;124、第二连接板;125、第一补风孔;126、补风翼;127、第一补风箱;130、底部补风部;131、第二补风通道;132、第二补风箱;1321、圆弧斜面板;1322、第二补风孔;1323、梯形口结构;140、顶部补风部;141、第三补风通道;142、第三补风箱;143、第三补风孔;150、分流箱;151、分风板;200、排风部;210、排风口;300、腔室;400、工作台;1、排风柜本体;11、侧立柱;12、挡板;2、防护视窗;21、窗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9]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0030]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风式排风柜,包括排风柜本体(1)和设置于所述排风柜本体(1)前部的防护视窗(2),所述排风柜本体(1)内部形成一个前侧开口的腔室(300),所述腔室(300)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实验操作的工作台(400),所述排风柜本体(1)还包括进风部(100)和排风部(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100)包括进风口(110),还包括与所述进风口(110)连通的侧部补风部(120)、底部补风部(130)和顶部补风部(140),以实现多方位向所述腔室(300)补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风式排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补风部(120)的数量设置为两组,分别位于排风柜本体(1)的左右两侧,包括与进风口(110)连通的第一补风通道(121)和与第一补风通道(121)连通的侧壁补风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补风式排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补风结构包括在所述排风柜侧部纵向开设的若干第一补风孔(125),和位于所述第一补风孔(125)外围、且用于将从第一补风孔(125)吹出的风导向补入所述腔室(300)内的补风翼(126),所述补风翼(126)的外侧边邻近防护视窗(2)的纵向窗框(21)侧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补风式排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柜本体(1)包括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立柱,所述补风翼(126)位于所述立柱上;所述排风柜本体(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立柱后部的侧板(122)、位于所述侧板(122)内侧的第一连接板(123)和第二连接板(124),所述侧板(122)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板(12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4)围成第一补风箱(127),所述第一补风孔(125)开设于侧板(122)上、且位于第一补风箱(127)上;所述第一补风通道(121)与所述第一补风箱(127)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风式排风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胜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卫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