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排渣系统的除尘装置及锅炉排渣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060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6
本公开涉及一种锅炉排渣系统的除尘装置及锅炉排渣系统,该除尘装置包括集尘罩和吸尘管。集尘罩用于套设在锅炉排渣系统的卸渣管上,沿从卸渣管的入口到卸渣管的出口的方向,集尘罩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集尘罩的侧壁的上部形成有吸尘口,吸尘管的一端与吸尘口连通,吸尘管的另一端用于与锅炉排渣系统的渣仓连通,从而利用渣仓内的负压将水汽和灰尘吸入渣仓内。通过吸尘管将渣仓与套设在卸渣管的集尘罩的吸尘口连通,从而可以利用渣仓内的负压将集尘罩内的水汽和浮尘吸入到渣仓内,无需单独设置除尘器,有利于减少电量消耗。有利于减少电量消耗。有利于减少电量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炉排渣系统的除尘装置及锅炉排渣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锅炉排渣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锅炉排渣系统的除尘装置及锅炉排渣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保证燃煤电厂的锅炉的连续安全运行,需要将炉渣不断排出锅炉,排出炉渣一般会被输送至锅炉排渣系统的渣仓。为了避免干渣扬尘,通常会通过锅炉排渣系统的湿式双轴搅拌器将喷淋水与渣仓排出的干炉渣进行搅拌,然后再通过卸渣管对搅拌后的湿炉渣进行排放。由于锅炉排出的炉渣温度较高,喷淋水与干炉渣接触后会产生一定量的水蒸汽,因此在卸渣管排出湿炉渣时,仓房内会存在一定的水汽和随水汽上浮的灰尘。在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在仓房内设置湿式除尘器的方式来去除仓房内的水汽和上浮的灰尘,但设置湿式除尘器会导致用电量的增加,并且会增加设备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锅炉排渣系统的除尘装置及锅炉排渣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锅炉排渣系统的除尘装置,包括集尘罩,所述集尘罩用于套设在锅炉排渣系统的卸渣管上,沿从所述卸渣管的入口到所述卸渣管的出口的方向,所述集尘罩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所述集尘罩的侧壁的上部形成有吸尘口;
[0005]吸尘管,所述吸尘管的一端与所述吸尘口连通,所述吸尘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锅炉排渣系统的渣仓连通,从而利用所述渣仓内的负压将水汽和灰尘吸入所述渣仓内。
[0006]可选地,所述集尘罩形成为中空锥台结构,沿从所述卸渣管的入口到所述卸渣管的出口的方向,所述中空锥台结构的侧壁与所述卸渣管的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0007]可选地,所述集尘罩的侧壁与所述卸渣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50
°‑
60
°

[0008]可选地,所述集尘罩靠近所述卸渣管的出口的端面的高度设置为高于所述卸渣管的出口的高度。
[0009]可选地,所述吸尘管包括吸尘主管、第一吸尘支管和第二吸尘支管,所述第一吸尘支管的一端与所述吸尘口连通,所述第一吸尘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尘主管连通,所述第二吸尘支管的一端用于与所述锅炉排渣系统的湿式双轴搅拌器连通,所述第二吸尘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尘主管连通,所述吸尘主管用于与所述渣仓连通。
[0010]可选地,所述吸尘主管上形成有检修口,所述除尘装置还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吸尘主管上的检修门,所述检修门能够遮盖或露出所述检修口。
[0011]可选地,所述除尘装置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吸尘主管内,所述过滤网沿与所述吸尘主管的轴向相垂直的方向与所述检修口相对设置。
[0012]可选地,所述吸尘主管为方形管,所述吸尘主管的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均安装有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形成有插槽,所述过滤网的相对两侧分别可移动地插入两个所述连接件的插槽内。
[0013]可选地,所述吸尘主管上设置有插板闸门。
[0014]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锅炉排渣系统,包括渣仓、湿式双轴搅拌器、卸渣管以及上述的除尘装置,所述渣仓、所述湿式双轴搅拌器以及所述卸渣管依次连通,所述除尘装置的集尘罩套设在所述卸渣管上,所述除尘装置的吸尘管将所述集尘罩上的吸尘口与所述渣仓连通。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渣仓内是处于负压状态,通过吸尘管将渣仓与套设在卸渣管的集尘罩的吸尘口连通后,可以利用渣仓内的负压将集尘罩内的水汽和浮尘吸入到渣仓内,从而尽可能减少从卸渣管出口排出的水汽和浮尘导致仓房内出现污水和灰渣堆积的情况发生,降低仓房内环境污染以及钢结构腐蚀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0016]与相关技术中利用湿式除尘器来去除水汽和浮尘的技术方案相比,本公开提供的除尘装置利用渣仓内的负压,通过吸尘管将水汽和浮尘吸入渣仓内,无需设置单独的电驱动式除尘器,从而可以减少电量消耗,并且,本公开提供的除尘装置结构简单,相较于湿式除尘器,维护成本更低。
[0017]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锅炉排渣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锅炉排渣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锅炉排渣系统的除尘装置的连接件和过滤网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4是本公开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锅炉排渣系统的除尘装置的卡紧件和过滤网的侧视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0

集尘罩;11

吸尘口;20

吸尘管;201

吸尘主管;202

第一吸尘支管;203

第二吸尘支管;30

渣仓;40

湿式双轴搅拌器;50

卸渣管;60

检修口;61

检修门;70

过滤网;71

连接件;72

插槽;80

插板闸门;90

卡紧件;901

第一部分;902

第二部分;903

中间部分;91

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26]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1所示的图面方向来定义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术语“内、外”是指相应结构轮廓的内外。另外,术语“第一”、“第二”等
仅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0027]在本公开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相连”、“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0028]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锅炉排渣系统的除尘装置,包括集尘罩10和吸尘管20,集尘罩10用于套设在锅炉排渣系统的卸渣管50上,沿从卸渣管50的入口到卸渣管50的出口的方向,集尘罩10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集尘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排渣系统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尘罩,所述集尘罩用于套设在锅炉排渣系统的卸渣管上,沿从所述卸渣管的入口到所述卸渣管的出口的方向,所述集尘罩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所述集尘罩的侧壁的上部形成有吸尘口;吸尘管,所述吸尘管的一端与所述吸尘口连通,所述吸尘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锅炉排渣系统的渣仓连通,从而利用所述渣仓内的负压将水汽和灰尘吸入所述渣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罩形成为中空锥台结构,沿从所述卸渣管的入口到所述卸渣管的出口的方向,所述中空锥台结构的侧壁与所述卸渣管的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罩的侧壁与所述卸渣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50
°‑
6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罩靠近所述卸渣管的出口的端面的高度设置为高于所述卸渣管的出口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管包括吸尘主管、第一吸尘支管和第二吸尘支管,所述第一吸尘支管的一端与所述吸尘口连通,所述第一吸尘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尘主管连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宁姜永强马云腾兰天柱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华北电力有限公司廊坊热电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