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3069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具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实现例提供一种工具用钢板,该工具用钢板相对于钢板总量100重量%包括:C:0.4至0.6重量%、Si:0.05至0.5重量%、Mn:0.1至1.5重量%、V:0.05至0.5重量%、选自Ni、Cr、Mo及其组合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成分:0.1至2.0重量%、及余量的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工具用钢板的不同宽度方向位置的洛氏硬度偏差为5HRC以内,相对于包括所述工具用钢板的长度方向中心部的每米钢板的波高,长度方向波高为20cm以内的波高的比率为90%以上。为20cm以内的波高的比率为90%以上。为20cm以内的波高的比率为9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具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6月29日、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80076902.0且专利技术名称为“工具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并且本申请要求享有申请号为10

2015

0187113的韩国申请的优先权。


[0002]本专利技术的一实现例涉及一种工具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3]为了在最终热处理后获得优异的强度和韧性,工具用高碳钢板采用如下的以往技术等。
[0004]作为代表性的例,专利文献1至3为通过调节Mn、Cr、Mo、W及V的含量来保证热处理后最终产品的强度及韧性的技术。
[0005]但是,这种高合金热轧产品为迄今为止在电炉中生产,并且大部分为厚度较厚且宽度较窄的小单重产品。这是因为当其厚度较薄且宽度较宽时,因形状不均匀无法进行在后续的冷轧工序中的作业。这是因为,由于高合金钢的相变态速度慢,且因不同位置冷却速度的差异,所生成的热轧产品的组织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只能生产为厚度较厚且宽度较窄的小单重产品。
[0006]因此,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及冷轧效率,目前亟需开发一种厚度较薄且宽度较宽的热轧钢卷。
[0007]先行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第5744300号
[0010](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报第5680461号
[0011](专利文献3)韩国专利公报第0497446号
专利技术内容
[0012]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3]本专利技术的一实现例提供一种工具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0014]技术方案
[0015]本专利技术的一实现例的工具用钢板可提供一种钢板,该钢板相对于钢板总量100重量%包括:C:0.4至0.6重量%、Si:0.05至0.5重量%、Mn:0.1至1.5重量%、V:0.05至0.5重量%、选自Ni、Cr、Mo及其组合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成分:0.1至2.0重量%、及余量的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工具用钢板的不同宽度方向位置的洛氏硬度偏差为5HRC以内,相对于包括所述工具用钢板的长度方向中心部的每米钢板的波高,长度方向波高为20cm以内的波高的比率为90%以上。
[0016]更为具体地,相对于包括所述工具用钢板的长度方向中心部的每米钢板的波高,
长度方向波高为10cm以内的波高的比率可为90%以上。
[0017]相对于位于所述工具用钢板的长度方向中心部的全部波高,长度方向波高为20cm以内的波高的比率可为90%以上。
[0018]所述工具用钢板的长度方向的波高可为20cm以内。
[0019]所述工具用钢板的长度方向的波高可为10cm以内。
[0020]更为具体地,所述Mn可为0.1至1.0重量%,所述V可为0.05至0.3重量%。更为具体地,所述选自Ni、Cr、Mo及其组合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成分可为0.5至2.0重量%。
[0021]相对于所述工具用钢板的全部微观组织100%,可包括70%以上的贝氏体组织,余量为铁素体及珠光体混合组织。
[0022]更为具体地,相对于所述工具用钢板的全部微观组织100%,可包括90%以上的贝氏体组织,余量为铁素体及珠光体混合组织。更为具体地,所述工具用钢板的不同宽度方向位置的洛氏硬度偏差可为3HRC以内。
[0023]所述工具用钢板的洛氏硬度可为36至41HRC。
[0024]所述工具用钢板的厚度和波高的组合(波高
×
厚度2)值可为2cm3以下。所述工具用钢板的厚度可为5mm以下。
[002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现例的工具用钢板的制造方法,可包括步骤:准备板坯,所述板坯相对于板坯总量100重量%包括:C:0.4至0.6重量%、Si:0.05至0.5重量%、Mn:0.1至1.5重量%、V:0.05至0.5重量%、选自Ni、Cr、Mo及其组合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成分:0.1至2.0重量%、及余量的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对所述板坯进行再加热;对所述再加热后的板坯进行热轧而获得热轧钢板;对所述获得的热轧钢板进行冷却;卷取所述冷却后的钢板而获得钢卷;及对所述卷取后的钢卷进行冷却。
[0026]更为具体地,对所述获得的热轧钢板进行冷却的步骤可包括步骤:初次冷却步骤,对所述获得的热轧钢板在结束热轧后15秒以内以20至40℃/sec的速度进行冷却;及二次冷却步骤,对所述初次冷却后的钢板在初次冷却后30秒以内以5至10℃/sec的速度进行冷却。
[0027]卷取所述冷却后的钢板而获得钢卷的步骤可在以下数学式1所示的T
c
℃以上的温度范围中进行。
[0028][数学式1][0029]T
c
℃=880

300
×
C

80
×
Mn

15
×
Si

45
×
Ni

65
×
Cr

85
×
Mo
[0030]其中,所述C、Mn、Ni、Cr及Mo意味着相对于所述板坯总量100重量%的各成分的重量%。
[0031]卷取所述冷却后的钢板而获得钢卷的步骤可在所述数学式1所示的Tc℃至650℃以下的温度范围中进行。
[0032]对所述卷取后的钢卷进行冷却的步骤可以0.005至0.05℃/sec的速度进行冷却。
[0033]可通过对所述卷取后的钢卷进行冷却的步骤,从奥氏体组织变态至贝氏体组织。通过所述步骤被冷却的所述钢卷的内圈部及外圈部均可为贝氏体均匀组织。
[0034]可通过对所述卷取后的钢卷进行冷却的步骤,相对于全部微观组织100%,包括70%以上的贝氏体组织,余量为铁素体及珠光体混合组织。
[0035]在准备板坯的步骤中,所述Mn可为0.1至1.0重量%,所述V可为0.05至0.3重量%,所述选自Ni、Cr、Mo及其组合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成分可为0.5至2.0重量%。
[0036]通过对所述再加热后的板坯进行热轧而获得热轧钢板的步骤,所述所获得的热轧钢板的厚度可为5mm以下。
[0037]所述工具用钢板的洛氏硬度可为36至41HRC。
[0038]所述工具用钢板的不同宽度方向位置的洛氏硬度偏差可为5HRC。更为具体地,可为3HRC以内。
[0039]相对于位于所述工具用钢板的长度方向中心部的全部波高,长度方向波高为20cm以内的波高的比率可为90%以上。
[0040]所述工具用钢板的厚度和波高的组合(波高
×
厚度2)值可为2cm3以内。
[0041]专利技术效果
[0042]本专利技术的一实现例为了开发一种厚度较薄且宽度较宽的热轧钢卷,提供一种工具用高碳钢板及其制造方法,该工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具用钢板,其中,相对于钢板总量100重量%,所述工具用钢板由以下成分组成:C:0.4至0.6重量%、Si:0.05至0.5重量%、Mn:0.1至1.5重量%、V:0.05至0.5重量%、Ni:0.05至1.0重量%、Cr:0.5至2.0重量%、Mo:0.5至2.0重量%,以及余量的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相对于所述工具用钢板的全部微观组织100%,所述工具用钢板由70%以上的贝氏体组织,以及余量的铁素体及珠光体混合组织组成,其中所述工具用钢板的不同宽度方向位置的洛氏硬度偏差为3HRC以内,其中相对于包括所述工具用钢板的长度方向中心部的每米钢板的波高,长度方向波高为20cm以内的波高的比率为90%以上,并且其中所述工具用钢板的厚度和波高的组合值,即波高
×
厚度2的值为2cm3以下,所述工具用钢板的厚度为5mm以下,且所述工具用钢板的洛氏硬度为36至41HRC。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用钢板,其中,相对于包括所述工具用钢板的长度方向中心部的每米钢板的波高,长度方向波高为10cm以内的波高的比率为90%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具用钢板,其中,相对于位于所述工具用钢板的长度方向中心部的全部波高,长度方向波高为20cm以内的波高的比率为90%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具用钢板,其中,所述工具用钢板的长度方向的波高为20cm以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具用钢板,其中,所述工具用钢板的长度方向的波高为10cm以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用钢板,其中,所述Mn为0.1至1.0重量%。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用钢板,其中,所述V为0.05至0.3重量%。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用钢板,其中,相对于所述工具用钢板的全部微观组织100%,所述工具用钢板由90%以上的贝氏体组织,以及余量的铁素体及珠光体混合组织组成。9.一种工具用钢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准备板坯,相对于板坯总量100重量%,所述板坯由以下成分组成:C:0.4至0.6重量%、Si:0.05至0.5重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京洙张宰勋
申请(专利权)人:浦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