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光学智能反射表面的无线光下行多址接入通信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智能反射和多址接入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光学智能反射表面的无线光下行多址接入通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通信数据流量爆炸性增长和通信频带日益拥挤的背景下,VLC(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可见光通信)由于其免频带许可优点以及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广泛普及,被视为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未来6G通信技术。其可将信号调制在波长为480纳米到750纳米范围内的电磁波幅度上,近400THz的通信频段范围可以大幅提升可见光通信系统的系统容量。此外,VLC由于采用LED作为发射端,采用PD(Photo Detector,光电探测器)作为接收端,其在收发端的能量效率要明显优于RF(Radio Frequency,射频)通信。因此,VLC被认为在绿色通信、安全通信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0003]相关技术中的NOMA(Non
‑
Orthogonal Multiple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光学智能反射表面的无线光下行多址接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利用预设优化约束优化至少一个用户分组,并根据优化后的至少一个用户分组确定多用户之间的多址接入方式;获取智能表面反射的最优光学智能反射表面参数和最优发射端发射功率分配系数;结合所述最优光学智能反射表面参数、所述最优发射端发射功率分配系数和所述多址接入方式,生成相应的多用户信号传输策略,以利用所述多用户信号传输策略进行信号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优化约束优化用户分组,并确定多用户之间的多址接入方式,包括:基于视距路径和智能表面反射路径的信道状态信息,结合发射机、光学智能反射表面和接收机的位置信息,计算每个用户的视距路径信道增益和智能表面发射路径信道增益;根据所述每个用户的视距路径信道增益和预设目标,结合所述预设优化约束,利用预设优化方法优化所述用户分组;基于优化后的用户分组匹配最佳多址接入方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多址接入方式为同组多用户信号采用非正交多址接入方式或正交多址接入方式,不同组多用户信号采用正交多址接入方式;其中,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方式包括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方式、码域非正交多址接入方式、稀疏编码多址接入方式中的至少一项;所述正交多址接入方式包括时域正交接入方式、频域正交接入方式、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方式中的至少一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优化约束包括光信号的非负实数约束、发射总功率约束、非正交多址接入功率分配系数约束、用户服务质量约束、多用户和速率约束和单用户速率约束中的至少一项。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目标包括无线光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最小化、信道容量最大化好多用户最小速率最大化中的至少一项。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智能表面反射的最优光学智能反射表面参数和最优发射端发射功率分配系数,包括:基于所述视距路径和所述智能表面反射路径的信道状态信息,结合所述发射机、光学智能反射表面和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昉,刘泽浩,宋健,潘长勇,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