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280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7
控制台箱具有箱主体、收纳部、侧工作台、轴部、轴支撑部以及旋转限制部。收纳部设置于车辆用座椅的宽度方向的箱主体的侧部。侧工作台设置为能够在收纳位置以及中间位置之间上下移动。轴部设置于立起状态的侧工作台的下端部。轴支撑部以在中间位置将轴部作为中心而侧工作台从箱主体向在宽度方向上远离一侧旋转,成为使用位置的方式,将该轴部支撑为能够旋转。旋转限制部对侧工作台越过使用位置的旋转进行限制。进行限制。进行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台箱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控制台箱(console box)。

技术介绍

[0002]关于汽车,有时在相邻的汽车用座椅之间设置用于收纳小物件类等的控制台箱(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5

98211号公报)。
[0003]但是,包含上述公报在内,当前的控制台箱在就坐于汽车用座椅的状态下进行轻作业的空间较小,难以确保平坦的作业面。这里,轻作业是指能够在就坐于汽车用座椅的状态下进行的作业,例如进行个人计算机的操作、饮食等。
[0004]这是因为,汽车的主功能是实现移动单元,因此实现要将以就坐于汽车用座椅的状态进行轻作业的空间设置于控制台箱的事项时的优先顺次比实现其他事项时的优先顺次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解决上述问题的控制台箱是设置于相邻的车辆用座椅之间的控制台箱,具有:箱主体;收纳部,其设置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宽度方向的所述箱主体的侧部,并且在上端具有开口部;侧工作台,其设置为能够在以立起状态收纳于所述收纳部内的收纳位置、以及以所述立起状态从所述收纳部向上方露出的中间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并且在表面具有作业面;轴部,其设置于所述立起状态的所述侧工作台的下端部,并且沿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前后方向延伸;轴支撑部,其设置于所述收纳部的上方,并且以使得所述侧工作台在所述中间位置将所述轴部作为中心而从所述箱主体向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远离一侧旋转,成为所述作业面朝向上方的使用位置的方式,将该轴部支撑为能够旋转;以及
[0006]旋转限制部,其对所述侧工作台越过所述使用位置而旋转进行限制。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使侧工作台位于收纳位置、且使中央工作台及扶手均位于基准位置的控制台箱的局部斜视图。
[0008]图2是使侧工作台从图1的状态向使用位置移动、且使中央工作台向扩展位置移动的控制台箱的局部斜视图。
[0009]图3是使扶手从图2的状态进一步向扩展位置移动的控制台箱的局部斜视图。
[0010]图4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侧工作台、轴部以及保持件的分解斜视图。
[0011]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托架罩以及纵轨道的分解斜视图。
[0012]图6是放大表示图5的托架罩的上部的局部斜视图。
[0013]图7是图1的7

7线局部剖面图。
[0014]图8是图1的8

8线局部剖面图。
[0015]图9是图2的9

9线局部剖面图。
[0016]图10是图1的10

10线局部剖面图。
[0017]图11是图1的11

11线局部剖面图。
[0018]图12是图3的12

12线局部剖面图。
[0019]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台箱的图,且是侧工作台位于使用位置时的控制台箱的局部剖面图。
[0020]图14是表示使侧工作台从图13的状态向下方旋转的状态的局部剖面图。
[0021]图15是图13的A部的放大剖面图。
[0022]图16是图14的B部的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第1实施方式)
[0024]下面,参照图1~图12对具体实现为汽车用的控制台箱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5]此外,在下面的记载中,汽车的前进方向设为前方、后退方向设为后方而进行说明。另外,上下方向是指汽车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设为车宽方向且设为与汽车前进时的左右方向一致。
[0026]如图1所示,在汽车10的车室11内,一对汽车用座椅12、13作为前部坐席而配置为在左右方向上分离的状态。右侧的汽车用座椅12作为驾驶席而起作用,乘员(驾驶者)就坐于这里。左侧的汽车用座椅13作为副驾席而起作用,乘员(副驾席乘员)就坐于这里。两个汽车用座椅12、13相当于车辆用座椅。
[0027]两个汽车用座椅12、13配置为座椅靠背朝向前方的姿态。这样配置的汽车用座椅12、13的宽度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
[0028]在两个汽车用座椅12、13之间设置有作为箱状的收纳部分而起作用的控制台箱(也称为中控台、地板控制台等)20。此外,在控制台箱20的各部分的说明时,将左右方向(汽车用座椅12、13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设为基准。而且,在左右方向中,有时将接近中央部的方向称为“内”、“内方”、“内侧”等,将远离中央部的方向称为“外”、“外方”、“外侧”等。
[0029]如图5、图7及图8所示,控制台箱20的一部分具有箱主体21、纵轨道41、侧工作台43、轴部61a、保持件65、轴支撑部35以及旋转限制部39a。接下来,对上述各部分进行说明。
[0030]<箱主体21>
[0031]如图1及图10所示,箱主体21是构成控制台箱20的骨架部分的部分,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为与左右方向相比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形状。
[0032]箱主体21的左右的两侧部由外侧壁部22构成。在各外侧壁部22的向内侧分离的部位形成有内侧壁部23。在两个内侧壁部23的后部之间形成有上端开口、且容积较大的凹部25(参照图11)。在相对于两个内侧壁部23之间的上述凹部25在前方相邻的部位形成有上端开口、且容积小于该凹部25的凹部26。
[0033]在相邻的外侧壁部22以及内侧壁部23的上端部之间、且是前后方向上的较多的部分,形成有上壁部24。
[0034]如图1及图8所示,在相邻的外侧壁部22以及内侧壁部23之间,且相对于凹部26而在左右方向的一侧、第1实施方式中左侧相邻的部位,设置有在上端具有开口部27的收纳部28。在收纳部28内配置有托架罩31。即,控制台箱20具有托架罩31。托架罩31通过对薄金属
板进行弯曲加工等而形成,具有高于上述外侧壁部22以及内侧壁部23的强度。
[0035]如图5及图8所示,托架罩31具有主体板部32、底板部33以及一对相对板部34。主体板部32配置于在上述外侧壁部22的右侧相邻的部位。底板部33从主体板部32的下缘部向内侧(右侧)凸出。各相对板部34从主体板部32的前缘部以及后缘部向内侧(右侧)凸出。两个相对板部34以彼此平行的状态在前后方向上相对。
[0036]<纵轨道41>
[0037]如图5及图7所示,在与前侧的相对板部34的后方相邻的部位、以及与后侧的相对板部34的前方相邻的部位,分别配置有纵轨道41。各纵轨道41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引导槽42。前侧的纵引导槽42在前侧的纵轨道41的后端面以及上端面敞开。后侧的纵引导槽42在后侧的纵轨道41的前端面以及上端面敞开。
[0038]<侧工作台43>
[0039]如图4及图8所示,侧工作台43具有由工作台外部51以及工作台内部55将工作台托架44夹入的构造。工作台外部51及工作台内部55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
[0040]工作台外部51具有:形成为四方板状的作业板部52;以及在该作业板部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台箱,其设置于相邻的车辆用座椅之间,其中,所述控制台箱具有:箱主体;收纳部,其设置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宽度方向的所述箱主体的侧部,并且在上端具有开口部;侧工作台,其设置为能够在以立起状态收纳于所述收纳部内的收纳位置、以及以所述立起状态从所述收纳部向上方露出的中间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并且在表面具有作业面;轴部,其设置于所述立起状态的所述侧工作台的下端部,并且沿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前后方向延伸;轴支撑部,其设置于所述收纳部的上方,并且以使得所述侧工作台在所述中间位置将所述轴部作为中心而从所述箱主体向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远离一侧旋转,成为所述作业面朝向上方的使用位置的方式,将该轴部支撑为能够旋转;以及旋转限制部,其对所述侧工作台越过所述使用位置的旋转进行限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台箱,其中,所述侧工作台具有工作台托架,该工作台托架由薄金属板形成,并且具有接触面,所述控制台箱还具有配置于所述收纳部的托架罩,该托架罩由薄金属板形成,并且具有所述轴支撑部以及所述旋转限制部,所述轴支撑部在所述中间位置以及所述使用位置处与所述轴部接触,从而将该轴部支撑为能够旋转,所述旋转限制部在所述使用位置处与所述接触面接触,从而限制所述侧工作台的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台箱,其中,所述控制台箱还具有保持件,该保持件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收纳部内,辅助所述收纳位置以及所述中间位置之间的所述侧工作台的所述上下移动,并且辅助所述中间位置以及所述使用位置之间的所述侧工作台的所述旋转,所述保持件的上端部通过所述轴部以能够弯曲的方式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广人水野雅规小玉易广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