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2802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光学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光学致动器通过驱动部使光学元件移动,该光学致动器中,具有:可动侧部件,对光学元件进行保持;固定侧部件,以使可动侧部件能够移动的方式对可动侧部件进行支撑;以及缓冲部件,设置于可动侧部件,缓冲部件具有第一缓冲面及第二缓冲面,所述第一缓冲面和所述第二缓冲面以互不相同的距离与固定侧部件相对。由此,提供具有能够吸收可动侧部件与固定侧部件碰撞时的冲击的结构的光学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搭载有摄像机模块的薄型的摄像机搭载装置,例如智能手机和数码摄像机等。摄像机模块包括具有一个以上的透镜(光学元件)的透镜部、和对由透镜部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的摄像元件。
[0003]另外,还提出了一种具备弯曲光学系统的摄像机模块,该弯曲光学系统中通过与透镜部相邻设置的棱镜(光学元件),使沿第一光轴的来自被拍摄物的光向第二光轴的方向弯曲并将该光引导至透镜部(例如,专利文献1)。
[0004]专利文献1公开的摄像机模块具备对摄像机中产生的手抖进行修正的抖动修正装置、和进行自动聚焦的自动聚焦装置。这样的摄像机模块具有抖动修正用致动器和自动聚焦用致动器作为光学致动器。
[0005]上述那样的光学致动器不具备在摄像机模块的通常动作时或从外部受到冲击时,吸收可动侧部件与固定侧部件的碰撞所带来的冲击的功能,该可动侧部件对光学元件进行保持,该固定侧部件以使可动侧部件能够移动的方式对可动侧部件进行支撑。这样的冲击会造成可动侧部件及固定侧部件的损伤、或异响的产生,因此是不优选的。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12623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能够吸收可动侧部件与固定侧部件碰撞时的冲击的结构的光学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0011]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致动器的一形态通过驱动部使光学元件移动,该光学致动器中,具有:
[0013]可动侧部件,对光学元件进行保持;
[0014]固定侧部件,以使可动侧部件能够移动的方式对可动侧部件进行支撑;以及
[0015]缓冲部件,设置于可动侧部件,
[0016]缓冲部件具有第一缓冲面及第二缓冲面,所述第一缓冲面和所述第二缓冲面互不相同的距离与固定侧部件相对。
[0017]本专利技术的摄像机模块的一形态具备:
[0018]上述的光学致动器;以及
[0019]摄像元件,该摄像元件与光学致动器相邻地配置。
[0020]本专利技术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一形态具有:
[0021]上述的摄像机模块;以及
[0022]控制部,该控制部对摄像机模块进行控制。
[0023]专利技术效果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具有能够吸收可动侧部件与固定侧部件碰撞时的冲击的结构的光学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的立体图。
[0026]图2是光路弯曲模块的示意图。
[0027]图3是支架的立体图。
[0028]图4是支架的立体图。
[0029]图5A是用于说明支架的左侧保持部的图。
[0030]图5B是用于说明支架的右侧保持部的图。
[0031]图6是支架的俯视图。
[0032]图7是支架的仰视图。
[0033]图8是支架的后视图。
[0034]图9是支架的左视图。
[0035]图10是支架的右视图。
[0036]图11是缓冲部件的立体图。
[0037]图12是缓冲部件的立体图。
[0038]图13是图4所示的支架的X

X剖面图。
[0039]图14A是用于说明缓冲部件的前侧承受部的示意图。
[0040]图14B是用于说明缓冲部件的前侧承受部的示意图。
[0041]图15是表示缓冲部件的前侧承受部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0042]图16A是表示搭载有摄像机模块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一例的图。
[0043]图16B是表示搭载有摄像机模块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一例的图。
[0044]图17A是表示作为搭载有车载用摄像机模块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汽车的图。
[0045]图17B是表示作为搭载有车载用摄像机模块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汽车的图。
[0046]附图标记说明
[0047]1:摄像机模块
[0048]2:光路弯曲模块
[0049]21:第一底座
[0050]210:第一底座主体
[0051]211:底壁部
[0052]212:左壁部
[0053]212a:底座侧承受部
[0054]213:右壁部
[0055]213a:底座侧承受部
[0056]214:支撑壁部
[0057]214a:后壁部
[0058]214b:支撑部
[0059]22:棱镜
[0060]3:抖动修正装置
[0061]31:支架
[0062]310:搭载面
[0063]311:左壁部
[0064]311a:左侧第一磁铁配置部
[0065]311b、311c:左侧承受部
[0066]311d:上侧承受部
[0067]312:右壁部
[0068]312a:右侧第一磁铁配置部
[0069]312b、312c:右侧承受部
[0070]312d:上侧承受部
[0071]313:后壁部
[0072]314:底壁部
[0073]314a:第二磁铁配置部
[0074]314b、314c、314d、314e:下侧承受部
[0075]315a、315b、315c:隔壁部
[0076]316:凹部
[0077]32L:左侧保持部
[0078]32R:右侧保持部
[0079]320:槽部
[0080]320a:上侧开口部
[0081]320b、320c:前侧开口部
[0082]321、321a、321b、321c:通孔
[0083]33:摆动支撑部
[0084]331:滚珠
[0085]37:缓冲部件
[0086]37L:左侧缓冲部件
[0087]37R:右侧缓冲部件
[0088]371:第一被保持部
[0089]372a、372b、372c:第二被保持部
[0090]373:上侧承受部
[0091]374:左侧承受部
[0092]377、377A:前侧承受部
[0093]378、378A:前侧承受部
[0094]379a、379f:第一缓冲面
[0095]379b、379g:第二缓冲面
[0096]379c、379h:凸部
[0097]379d、379i:凹部
[0098]379e、379j:台阶部
[0099]376:右侧承受部
[0100]4:透镜模块...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致动器,通过驱动部使光学元件移动,该光学致动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可动侧部件,对所述光学元件进行保持;固定侧部件,以使所述可动侧部件能够移动的方式对所述可动侧部件进行支撑;以及缓冲部件,设置于所述可动侧部件,所述缓冲部件具有第一缓冲面及第二缓冲面,所述第一缓冲面和所述第二缓冲面以互不相同的距离与所述固定侧部件相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是由弹性体制成的一体成型件。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中,所述第一缓冲面最先抵接到所述固定侧部件,之后所述第一缓冲面和所述第二缓冲面抵接到所述固定侧部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缓冲面与所述固定侧部件抵接之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泷本征宏菊地笃林一郎木村良浩
申请(专利权)人: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