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针以及针组装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277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7
本公开的穿刺针具备:穿刺部,其在前端面具备刃面;和被保持部,其与所述穿刺部的基端侧相连,构成为能够保持于衬套,所述穿刺部具备延伸至所述前端面的狭缝,所述被保持部具备:管部,其具有比所述穿刺部的最大外径大的大致恒定的外径;和锥形部,其位于所述穿刺部与所述管部之间,且外径从所述管部侧朝向所述穿刺部侧逐渐减小,在使所述狭缝朝向上侧的侧视图中,所述穿刺部、所述管部以及所述锥形部的下侧的轮廓线以一条直线状相连。的下侧的轮廓线以一条直线状相连。的下侧的轮廓线以一条直线状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穿刺针以及针组装体


[0001]本公开涉及穿刺针以及针组装体。

技术介绍

[0002]有时将传感器等医疗器械埋入患者等被测定者的生物体内。例如,将传感器埋入被测定者的生物体内,监测被测定者的血液中或体液中的分析物(例如,葡萄糖、pH、胆固醇、蛋白质等)。在该情况下,为了贯穿被测定者的皮肤,将传感器迅速且容易地埋入生物体内而使用穿刺工具。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这种穿刺工具。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穿刺工具中,将传感器与穿刺针一起插入生物体内,将传感器留置在皮下,仅将穿刺针拔出到生物体外。
[0003]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穿刺工具中,与穿刺针的插入及拔出的动作联动地执行传感器向生物体内的留置、和与传感器连接的发送器等电子设备向生物体表面上的配置。在该情况下,需要成为具有避开传感器与电子设备的接点部而拔出穿刺针的结构的穿刺工具。因此,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记载的穿刺工具中,使用形成有狭缝的U字状或V字状的穿刺针。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穿刺针的基端侧为贯穿保持穿刺针的衬套的长度的例子。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穿刺针设置一对翼状部的结构。
[0004]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7/265791号说明书
[0005]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3/035455号
[0006]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穿刺针,为了减轻被测定者的疼痛而优选成为细径。另外,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形成有狭缝的穿刺针,与管状针相比较,存在向衬套的安装面积以及用于向衬套粘接的粘接剂的涂敷量变小的情况。因此,存在穿刺针与衬套的接合强度成为问题的情况。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将作为穿刺针的狭缝针的基端侧延长为贯穿衬套,从而增大穿刺针向衬套的安装面积,确保向衬套接合的强度。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将设置于作为穿刺针的狭缝针的一对翼状部安装于作为衬套的头部,从而确保向头部接合的强度。
[0007]然而,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记载的穿刺针中,从简化用于确保向衬套连接的强度的结构的观点出发,仍然存在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减轻被测定者的疼痛和提高向衬套接合的强度的穿刺针以及针组装体。
[0009]作为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的穿刺针具备:穿刺部,其在前端面具备刃面;和被保持部,其与所述穿刺部的基端侧相连,构成为能够保持于衬套,所述穿刺部具备延伸至所述前端面的狭缝,所述被保持部具备:管部,其具有比所述穿刺部的最大外径大的大致恒定的外径;和锥形部,其位于所述穿刺部与所述管部之间,且外径从所述管部侧朝向所述穿刺部侧逐渐减小,在使所述狭缝朝向上侧的侧视图中,所述穿刺部、所述管部以及所述锥形部的下
侧的轮廓线以一条直线状相连。
[0010]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狭缝从所述穿刺部的所述前端面延伸至所述被保持部的所述锥形部。
[0011]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狭缝在所述锥形部形成终端。
[0012]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狭缝的宽度在所述锥形部中朝向基端侧逐渐减小。
[0013]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穿刺部的外径在比所述前端面靠基端侧的位置大致恒定。
[0014]作为本公开的第二方式的针组装体,具备上述穿刺针和保持所述穿刺针的所述被保持部的衬套。
[0015]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减轻被测定者的疼痛和提高与衬套的接合强度的穿刺针以及针组装体。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穿刺针的立体图。
[0017]图2是从与图1不同的视角观察图1所示的穿刺针的立体图。
[0018]图3是图1所示的穿刺针的俯视图。
[0019]图4是图1所示的穿刺针的仰视图。
[0020]图5是图1所示的穿刺针的左侧视图。
[0021]图6是图1所示的穿刺针的右侧视图。
[0022]图7是从前端面侧观察图1所示的穿刺针的前端面图。
[0023]图8是从基端面侧观察图1所示的穿刺针的基端面图。
[0024]图9是将图3的一部分放大后的放大俯视图。
[0025]图10是将图5的一部分放大后的放大左侧视图。
[0026]图11是图9、图10的I

I线的位置处的剖视图。
[0027]图12是图9、图10的II

II线的位置处的剖视图。
[0028]图13是图9、图10的III

III线的位置处的剖视图。
[0029]图14是具备图1所示的穿刺针的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针组装体的剖视图,且是表示图9的IV

IV线的位置处的穿刺针的截面的图。
[0030]图15是关于图14所示的针组装体的表示图10的V

V线的位置处的穿刺针的截面的剖视图。
[0031]图16是表示具备图14所示的针组装体的穿刺工具的图,是表示穿刺针处于待机位置的状态的图。
[0032]图17是表示图16所示的穿刺工具的穿刺针从待机位置向插入位置移动的中途的状态的图。
[0033]图18是表示图16所示的穿刺工具的穿刺针处于插入位置的状态的图。
[0034]图19是表示图16所示的穿刺工具的穿刺针从插入位置拔出到生物体外的状态的图。
[0035]图20是表示本公开的穿刺针的制造流程的图。
[0036]图21是表示图20所示的冲压成型工序的第一工序的图。
[0037]图22是表示图20所示的冲压成型工序的第二工序的图。
[0038]图23是表示图20所示的分离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穿刺针以及针组装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例示说明。对在各图中共通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0040][穿刺针][0041]图1是作为本公开的穿刺针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的立体图。图2是从与图1不同的视角观察穿刺针1的立体图。以下在本说明书中,将穿刺针1中的向生物体内穿刺的长度方向A的远位端记载为“前端”。另外,将穿刺针1中的在长度方向A上与远位端相反侧的近位端记载为“基端”。另外,在长度方向A上,有时将从穿刺针1的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记载为“插入方向A1”。此外,在长度方向A上有时将从穿刺针1的前端朝向基端的方向记载为“拔出方向A2”。
[0042]如图1、图2所示,穿刺针1具备穿刺部2和被保持部3。如图1所示,穿刺部2在前端面具备刃面2a。如图1所示,穿刺部2具备沿长度方向A延伸的狭缝2b。狭缝2b延伸至前端面。被保持部3与穿刺部2的基端侧相连。被保持部3构成为能够保持于衬套(例如参照图14~图19所示的“衬套50”)。
[0043]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穿刺针1的形成有狭缝2b的侧面记载为“穿刺针1的上表面”。另外,将穿刺针1的与形成有狭缝2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具备:穿刺部,其在前端面具备刃面;和被保持部,其与所述穿刺部的基端侧相连,构成为能够保持于衬套,所述穿刺部具备延伸至所述前端面的狭缝,所述被保持部具备:管部,其具有比所述穿刺部的最大外径大的大致恒定的外径;和锥形部,其位于所述穿刺部与所述管部之间,且外径从所述管部侧朝向所述穿刺部侧逐渐减小,在使所述狭缝朝向上侧的侧视图中,所述穿刺部、所述管部以及所述锥形部的下侧的轮廓线以一条直线状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江圆秋山毅木村荣辉
申请(专利权)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