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执手管结构执手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2660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执手管结构执手锁,锁体包括分别位于门外和门内的执手;位于门外的执手内孔中设有锁头,且锁头位于外执手管内部,外执手管穿过内盖机构后设置于门外的执手内部;位于门内的执手内孔中伸入旋钮,且旋钮伸入至后执手管内部,后执手管穿过外盖机构后设置于门内的执手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当锁头锁紧时,外执手管和后执手管与对应的执手不分离,当锁头开启时,通过微小型拆装孔实现外执手管和后执手管与对应的执手的分离。微小型拆装孔包括第一外侧拆装孔、第二内侧拆装孔和第三内侧拆装孔,且第一外侧拆装孔设置于所述执手侧边,第二内侧拆装孔位于外执手管上,所述第三内侧拆装孔位于后执手管上。拆装孔位于后执手管上。拆装孔位于后执手管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执手管结构执手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执手锁
,具体为一种新型执手管结构执手锁。

技术介绍

[0002]执手锁,执手锁包括锁体、外执手管和后执手管。产品材质较多,有锌合金、不锈钢、铜、铝合金。室内门锁就款式而言有欧式、中式、现代简约三种,产品安全性比较好,常用于入户门,房间门。其中外执手管和后执手管均与对应的执手连接,执手管和执手的连接多为固定连接,这样在锁紧状态下或者开启状态下,都能满足对执手管和执手的拆卸,锁紧时,执手管和执手可拆卸,不利于后续锁体的开启,为此,我们推出一种新型执手管结构执手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执手管结构执手锁,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执手管结构执手锁,包括锁体、外执手管和后执手管,所述锁体包括分别位于门外和门内的执手;
[0005]位于门外的执手内孔中设有锁头,且锁头位于外执手管内部,外执手管穿过内盖机构后设置于门外的执手内部;
[0006]位于门内的执手内孔中伸入旋钮,且旋钮伸入至后执手管内部,后执手管穿过外盖机构后设置于门内的执手内部;
[0007]所述锁头通过锁芯机构连接于旋钮内侧端,用于实现执手锁的开启与闭合;当锁头锁紧时,外执手管和后执手管与对应的执手不分离,当锁头开启时,通过微小型拆装孔实现外执手管和后执手管与对应的执手的分离;
[0008]所述微小型拆装孔包括第一外侧拆装孔、第二内侧拆装孔和第三内侧拆装孔,且第一外侧拆装孔设置于所述执手侧边,第二内侧拆装孔位于外执手管上,所述第三内侧拆装孔位于后执手管上。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当锁头锁紧时,外执手管和后执手管与对应的执手不分离,当锁头开启时,通过微小型拆装孔实现外执手管和后执手管与对应的执手的分离。微小型拆装孔包括第一外侧拆装孔、第二内侧拆装孔和第三内侧拆装孔,且第一外侧拆装孔设置于所述执手侧边,第二内侧拆装孔位于外执手管上,所述第三内侧拆装孔位于后执手管上。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外执手管、后执手管、执手、内盖机构和外盖机构组装的第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专利技术外执手管、后执手管、执手、内盖机构和外盖机构组装的第二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专利技术外执手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专利技术后执手管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本专利技术后执手管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7为本专利技术执手管托B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钥匙;2、执手;201、第一外侧拆装孔;3、锁头;4、圆外盖;5、圆挡盖托;6、外执手管;61、第二内侧拆装孔;7、第一顶簧;8、保险杆;9、定位板;10、制动片;11、制动加高垫板;12、执手管托;13、复位弹簧;14、螺柱;15、弹簧架;16、方杆;17、螺柱托;18、后执手管;181、第三内侧拆装孔;19、圆内盖;20、轴用挡圈;21、螺钉;22、第二顶簧;23、旋钮;24、方挡盖托;25、方外盖;26、方内盖;27、执手管托B。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执手管结构执手锁,包括锁体、外执手管6和后执手管18,所述锁体包括分别位于门外和门内的执手2;
[0020]位于门外的执手2内孔中设有锁头3,锁头3外有插入钥匙1的钥匙孔,且锁头3位于外执手管6内部,外执手管6穿过内盖机构后设置于门外的执手2内部;
[0021]位于门内的执手2内孔中伸入旋钮23,且旋钮23伸入至后执手管18内部,后执手管18穿过外盖机构后设置于门内的执手2内部;
[0022]所述锁头3通过锁芯机构连接于旋钮23内侧端,用于实现执手锁的开启与闭合;所述锁芯机构包括外执手管6内的第一顶簧7、第一顶簧7末端连接的保险杆8以及保险杆8末端连接的方杆16;
[0023]所述保险杆8的末端依次贯穿有定位板9、制动片10、制动加高垫板11、执手管托12和复位弹簧13后插入至弹簧架15中,所述外执手管6的内侧端卡入至制动加高垫板11中;
[0024]所述后执手管18的内侧端依次贯穿另一个执手管托12和另一个复位弹簧13后插入至另一个弹簧架15中,且方杆16的两端分别插入至两个弹簧架15中部的方形孔中。
[0025]所述内盖机构和外盖机构之间通过两组螺柱14和对应的螺钉21进行连接,且螺钉21贯穿外盖机构和螺柱托17后螺接于螺柱14一端,螺柱14另一端插入至内盖机构。
[0026]位于门内的执手2内孔中设有第二顶簧22和轴用挡圈20,且第二顶簧22套在旋钮23上。
[0027]当锁头3锁紧时,外执手管6和后执手管18与对应的执手2不分离,当锁头3开启时,通过微小型拆装孔实现外执手管6和后执手管18与对应的执手2的分离;
[0028]所述微小型拆装孔包括第一外侧拆装孔201、第二内侧拆装孔61和第三内侧拆装孔181,且第一外侧拆装孔201设置于所述执手2侧边,第二内侧拆装孔61位于外执手管6上,所述第三内侧拆装孔181位于后执手管18上。
[0029]所述内盖机构为圆外盖4和圆挡盖托5;所述外盖机构为圆内盖19和圆挡盖托5。(如图1和2所示)。
[0030]所述内盖机构为方外盖25和方挡盖托24;所述外盖机构为方内盖26和方挡盖托24,执手管托B 27和制动加高垫板11;执手管托12;是可以用执手管托B 27更换其中的制动加高垫板11;执手管托12。(如图3所示)。
[0031]执手管托B 27是一体成型,为整体冲压件,(如图7所示)。
[0032]具体的,使用时,微小型拆装孔包括第一外侧拆装孔201、第二内侧拆装孔61和第三内侧拆装孔181,且第一外侧拆装孔201设置于所述执手2侧边,第二内侧拆装孔61位于外执手管6上,所述第三内侧拆装孔181位于后执手管18上。
[0033]当锁头3锁紧时,外执手管6和后执手管18与对应的执手2不分离,当锁头3开启时,通过微小型拆装孔实现外执手管6和后执手管18与对应的执手2的分离。
[00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执手管结构执手锁,包括锁体、外执手管(6)和后执手管(18),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包括分别位于门外和门内的执手(2);位于门外的执手(2)内孔中设有锁头(3),且锁头(3)位于外执手管(6)内部,外执手管(6)穿过内盖机构后设置于门外的执手(2)内部;位于门内的执手(2)内孔中伸入旋钮(23),且旋钮(23)伸入至后执手管(18)内部,后执手管(18)穿过外盖机构后设置于门内的执手(2)内部;所述锁头(3)通过锁芯机构连接于旋钮(23)内侧端,用于实现执手锁的开启与闭合;当锁头(3)锁紧时,外执手管(6)和后执手管(18)与对应的执手(2)不分离,当锁头(3)开启时,通过微小型拆装孔实现外执手管(6)和后执手管(18)与对应的执手(2)的分离;所述微小型拆装孔包括第一外侧拆装孔(201)、第二内侧拆装孔(61)和第三内侧拆装孔(181),且第一外侧拆装孔(201)设置于所述执手(2)侧边,第二内侧拆装孔(61)位于外执手管(6)上,所述第三内侧拆装孔(181)位于后执手管(18)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执手管结构执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机构为圆外盖(4)和圆挡盖托(5);所述外盖机构为圆内盖(19)和圆挡盖托(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执手管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社木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家胜五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