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轴变阻尼扭振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2649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减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后轴变阻尼扭振减振器,包括外圈和内圈,所述外圈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励磁线圈,所述外圈的内侧设置有内圈,所述内圈的内侧设置有隔磁环,所述隔磁环用于减弱励磁线圈产生的磁场,所述外圈与内圈之间设置有滚珠轴承,所述滚珠轴承用于减小外圈与内圈之间的摩擦力,所述内圈的侧面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增加内圈与外圈之间的密封性,所述外圈与隔磁环之间设置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位于所述励磁线圈的内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磁流变液的应用,励磁线圈中通过可控的电流,从而改变磁流变液的阻尼力大小,从而改变扭振减振器的抑制特性增强扭振抑制效果,以适应不同车辆工况。以适应不同车辆工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轴变阻尼扭振减振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减振
,具体为一种汽车后轴变阻尼扭振减振器。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减振器实际上是一个。减振器在汽车中不仅用在悬挂上,在其它的位置也有应用。例如用于驾驶室、车座、方向盘等,也可作为缓冲器用在车辆保险杠上,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振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振器,为衰减振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振器多是液力减振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间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振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振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
[0003]目前车用后轴扭减振器采用橡胶扭振减振器,扭振减振器一般可以分为动力型、阻尼型、动力阻尼型。辅助质量与振动系统通过弹性元件相连接后形成的减振装置被称为动力型减振器,它是通过辅助质量产生与激振力矩等大反向的惯性力矩来消除振动,如摆式减振器;阻尼型减振器通过阻尼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消耗掉,从而达到减振的目的,较为常见的有硅油减振器;将动力型减振器加上适当的阻尼,就组成了动力阻尼型减振器,这种类型的减振器既可利用弹性产生的反力矩抵消一部分振动力矩,又可以利用阻尼来消耗振动能量。橡胶硅油减振器、硅油弹簧减振器都属于动力阻尼型减振器,但制造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橡胶阻尼式扭振减振器属于较为经济适用的动力阻尼型减振器。
[0004]现有的扭振减振器对扭振抑制效果有限,使用起来较为局限,适应的车辆工况也较为局限,为此,提出一种汽车后轴变阻尼扭振减振器。
[0005]因此,需要一种汽车后轴变阻尼扭振减振器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后轴变阻尼扭振减振器,有效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后轴变阻尼扭振减振器,包括外圈和内圈,所述外圈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励磁线圈,所述外圈的内侧设置有内圈,所述内圈的内侧设置有隔磁环,所述隔磁环用于减弱励磁线圈产生的磁场,所述外圈与内圈之间设置有滚珠轴承,所述滚珠轴承用于减小外圈与内圈之间的摩擦力,所述内圈的侧面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增加内圈与外圈之间的密封性,所述外圈与隔磁环之间设置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位于所述励磁线圈的内侧,所述注液孔用于磁流变液的流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圈通过螺栓与传动轴紧固连接,外圈通过一个小刚度的弹性元件与内圈转动连接,使用时外圈不承受额外的负载扭矩。
[0009]进一步的,传动轴系统需要减振的扭转模态为第7阶,共振频率52.268Hz左右,当μ
=0.2,Z=0.02,减振器与主振动固有频率比所以,减振器的固有频率ω
2n
=43.04Hz,
[0010]得到减振器扭转刚度k2=469.82Nm/rad。
[0011]进一步的,所述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成链,充斥于工作空间内,当两平板存在相对运动时,磁流变液磁链的屈服应力阻碍其相对运动而承载一定的载荷,当磁场达到一定强度后,磁流变液呈现出Bingham流体特性,磁链的屈服应力使上下两板之间不易产生相对运动,其承载能力随着外加磁场的强度增大而增大。当磁场较小时,磁流变液显示为普通的Newton流体特性,两板之间的剪切应力较小,容易产生相对运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专利技术,通过磁流变液的应用,励磁线圈中通过可控的电流,从而改变磁流变液的阻尼力大小,从而改变扭振减振器的抑制特性增强扭振抑制效果,以适应不同车辆工况。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磁流变液工作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内外圈相对转动反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外圈;2、内圈;3、滚珠轴承;4、励磁线圈;5、隔磁环;6、密封圈;7、注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一,由图1

3给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轴变阻尼扭振减振器,包括外圈1和内圈2,外圈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励磁线圈4,外圈1的内侧设置有内圈2,内圈2的内侧设置有隔磁环5,隔磁环5用于减弱励磁线圈4产生的磁场,外圈1与内圈2之间设置有滚珠轴承3,滚珠轴承3用于减小外圈1与内圈2之间的摩擦力,内圈2的侧面设置有密封圈6,密封圈6用于增加内圈2与外圈1之间的密封性,外圈1与隔磁环5之间设置有注液孔7,注液孔7位于励磁线圈4的内侧,注液孔7用于磁流变液的流通。
[0021]实施例二,由图1

3给出,内圈2通过螺栓与传动轴紧固连接,外圈1通过一个小刚度的弹性元件与内圈2转动连接,使用时外圈1不承受额外的负载扭矩,传动轴系统需要减振的扭转模态为第7阶,共振频率52.268Hz左右,当μ=0.2,Z=0.02,减振器与主振动固有频率比所以,减振器的固有频率ω
2n
=43.04Hz,
[0022]得到减振器扭转刚度k2=469.82Nm/rad;
[0023]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成链,充斥于工作空间内,当两平板存在相对运动时,磁流变液磁链的屈服应力阻碍其相对运动而承载一定的载荷,当磁场达到一定强度后,磁流变液呈现出Bingham流体特性,磁链的屈服应力使上下两板之间不易产生相对运动,其承载能力随着外加磁场的强度增大而增大。当磁场较小时,磁流变液显示为普通的Newton流体特性,两板之间的剪切应力较小,容易产生相对运动。
[0024]工作原理:使用时,外圈1不承受额外的负载扭矩,内圈2会随着传动轴转动,此刻在励磁线圈4产生的磁场作用下,注液孔7内侧磁流变也会变得粘稠,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成链,充斥于工作空间内,当两平板存在相对运动时,磁流变液磁链的屈服应力阻碍其相对运动而承载一定的载荷,当磁场达到一定强度后,磁流变液呈现出Bingham流体特性,磁链的屈服应力使上下两板之间不易产生相对运动,其承载能力随着外加磁场的强度增大而增大。当磁场较小时,磁流变液显示为普通的Newton流体特性,两板之间的剪切应力较小,容易产生相对运动;
[0025]如图2所示,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成链,充斥于工作空间内,当上平板受到竖直方向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轴变阻尼扭振减振器,包括外圈(1)和内圈(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励磁线圈(4),所述外圈(1)的内侧设置有内圈(2),所述内圈(2)的内侧设置有隔磁环(5),所述隔磁环(5)用于减弱励磁线圈(4)产生的磁场,所述外圈(1)与内圈(2)之间设置有滚珠轴承(3),所述滚珠轴承(3)用于减小外圈(1)与内圈(2)之间的摩擦力,所述内圈(2)的侧面设置有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用于增加内圈(2)与外圈(1)之间的密封性,所述外圈(1)与隔磁环(5)之间设置有注液孔(7),所述注液孔(7)位于所述励磁线圈(4)的内侧,所述注液孔(7)用于磁流变液的流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轴变阻尼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2)通过螺栓与传动轴紧固连接,外圈(1)通过一个小刚度的弹性元件与内圈(2)转动连接,使用时外圈(1)不承受额外的负载扭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轴变阻尼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传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为清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